由籍籍无名的大学转学进入“湖南大学”就读,却没有公开的程序性信息公示,自然引发社会的质疑和争议。
由籍籍无名的大学转学进入“湖南大学”就读,却没有公开的程序性信息公示,自然引发社会的质疑和争议。
不久前,“211”“985”这些沉睡已久的中国高等教育的“标签”重新受到了各界的关注,大学是否应该分层、如何合理分层,这些问题直击我国高等教育发展
旨在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的中国“211工程”、“985工程”,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舆论热议。
不少网民指出,“985”和“211”沿袭的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旧思路,计划色彩浓重,在资源配置、教育公平等方面的弊端渐显。
已经走过了近20年历史的“211”“985”工程,近日成为热议的话题,尽管教育部否认取消“211”“985”工程建设的说法,却难以消除对这种高校财政经费投
日前,在广东一场校园招聘会上,深圳威富集团展示薪资标准时,将应届生就读院校分为普通、重点、211工程、985工程,以及清华北大等5个梯度。
丁岚在论文中认为,我国高等教育的科研资源配置正在向合理方向转移,不过“仍未能通过合理配置资源实现科研生产效率的最大化”。
21日下午,深圳大学前校长章必功接受本报记者专访。
“今后,更多的国家重大项目将会在支持范围、遴选条件等方面对地方高校一视同仁,破除‘985’‘211’等身份壁垒,更加注重绩效评价。
简单地在教育资源之间“均贫富”不可取,贸然取消985、211,很可能会带来其他的问题 985和211,在外国人眼里也许只是一串无意义的数字组合,而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