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商业观察 保险

中国人寿寿险天津市分公司健康知识科普:这些坏习惯正在偷走你的听力

2025年05月20日 22:21

人的内耳中存在一种至关重要的毛细胞,它们负责将声音信号转化为神经信号并传递给大脑,让我们能够听见并分辨各种声音。正常情况下,每个人出生时约有15000个内耳毛细胞,但这些细胞会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凋亡,且无法再生。虽然这些细胞通常足以支撑到老年,但某些不良习惯会加速它们的死亡,导致听力下降、损伤,甚至完全丧失。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12至35岁的年轻人中,超过10亿人正面临不可逆的听力损失风险。同时,我国临床研究发现,突发性耳聋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患者越来越年轻化。保护听力刻不容缓,以下4个常见坏习惯,务必尽早改正!中国人寿寿险天津市分公司和您一起具体了解一下。

1. 长时间使用耳机

耳机已成为年轻人听力受损的主要“元凶”。许多人误以为只有刺耳的噪音才会伤害听力,但实际上,任何超过安全阈值的音量,即使是音乐或播客都会对内耳毛细胞造成损害。耳机的最大音量通常在85~100分贝,若直接调至最高音量,短短15分钟就可能导致毛细胞受损。

特别提醒:

戴耳机睡觉危害极大,睡眠时耳朵持续暴露在噪音中数小时,毛细胞损伤风险大幅增加。

降噪耳机和骨传导耳机并非绝对安全,只要声音传入耳内,长时间或高音量使用仍会损害听力。

正确使用耳机的方法:

音量不超过最大值的60%,单次使用不超过60分钟,环境噪音低于60分贝。

每日使用耳机不超过3~4小时。

定期清洁耳机,避免耳道潮湿滋生细菌或真菌。

2. 频繁掏耳朵

许多人认为耳垢是脏东西,必须彻底清理,但其实耳垢具有保护作用,能抵抗细菌、阻挡异物,并润滑耳道。外耳道本身具有自洁功能,日常咀嚼、说话等动作会帮助耳垢自然排出。

频繁掏耳的危害:破坏外耳道微环境,引发炎症或感染。操作不当可能导致鼓膜穿孔、慢性中耳炎等严重后果。

什么情况需要掏耳朵?

耳垢堵塞影响听力。

油性耳垢难以自行排出。

存在耳部疾病(如外耳道炎、胆脂瘤等)。

建议出现上述问题时,应就医处理,避免自行操作。

3. 用力擤鼻涕

擤鼻涕时同时捏住两侧鼻孔用力擤,可能引发急性中耳炎甚至鼓膜穿孔。这是因为鼻腔压力骤增,可能通过咽鼓管将鼻涕中的细菌或病毒压入中耳腔。孩子的咽鼓管较短且平直,细菌更容易侵入中耳,不当擤鼻涕更易诱发感染。

正确擤鼻涕的方法:

单侧交替进行,避免双侧同时用力。控制力度,轻柔擤出。擤后及时洗手,防止病菌传播。

4. 经常熬夜

长期熬夜会导致内耳血管痉挛,影响耳蜗的血液供应,进而损伤毛细胞和听觉神经。此外,熬夜会削弱免疫力,增加病毒或细菌感染风险,可能直接引发突发性耳聋。

保护听力的建议: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疲劳,减轻精神压力。

听力一旦受损,往往难以恢复。从现在开始,改掉这些坏习惯,别让“无声的危机”悄悄逼近!

内容来源:央视新闻

(医疗免责声明:本内容仅供健康知识科普及参考使用并不代表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市分公司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能替代执业医师诊断,不代表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市分公司立场。)

文章来源:http://finance.72177.com/2025/0520/458829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