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城建
津城出台方案系统化治理内涝 新建区域不看海
2022年07月14日 21:16利用水源充足的优势,将昔日的渣土堆打造成生态花园,西青区张家窝镇山水花苑公园的紫色马鞭草花海正在盛放。 摄影 新报记者 潘立峰 通讯员 袁忠清
南开区桂荷园小区海绵城市建设改造项目圆满竣工。图为桂荷园小区新铺设的社区路面不再积水,社区花园也做了防积水处理。 摄影 新报记者 胡凌云 通讯员 魏巍(资料图片)
今夏以来,本市频繁遭遇强降雨天气,短时集中降水量增大。为加快推进本市城市内涝治理,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强化城市水安全保障,市政府近日印发了《天津市实施城市内涝系统化治理工作方案》。
■治理目标
到2025年,“津城”核心区大雨雨停后主干路网不积水,暴雨雨停后两小时积水全部排干,新建区域不再出现“城市看海”现象。
■城市防洪标准
城市防洪圈以内区域依靠城市防洪圈抵御洪水,同时结合外围河道、分洪道、蓄滞洪区等充分行洪、蓄滞洪水,规划防洪标准200年一遇;外围五区城区规划防洪标准50年一遇。
■内涝防治重现期标准
“津城”“滨城”核心区内涝防治标准达到50年一遇,“滨城”其他区域的城区及外围五区的城区内涝防治标准达到20年一遇。
区域流域治理
对于流域具有重要蓄滞功能的水体及自然低洼地,进行生态保护性开发利用,并结合流域产汇流分析,合理确定蓄滞规模,治理河道长度37公里,建设湿地辐射范围25平方公里,充分发挥其径流调节作用。统筹区域防洪防潮相关要求,结合本市防洪标准、设计水位和堤防等级,治理行泄通道139.21公里,治理蓄滞洪区263.3平方公里,改善因海潮顶托等原因导致的内涝。
城市层面治理
实施排涝通道建设,新建一级河道河口泵站1座,增加排水能力60立方米/秒;新建二级河道河口泵站11座,增加排水能力269立方米/秒;清淤二级河道15条,共88.3公里,满足城市排涝要求,新增、拓宽排水出路。
合理调整场地或道路竖向,改造积水地道11座,改造津河长江道桥1座,构建有利于城市排水的竖向格局。
针对区域性内涝、低洼积水和排水通道不足等问题突出的排水分区,按照“先地表、次浅层、再深层”的顺序及“绿灰结合”原则,合理布置雨水削峰调蓄设施及其进出通道,建设调蓄池11座,规模29.5万吨;建设雨涝双层河道1条,共1.8公里,为城市排水防涝预留必要的调蓄容量。
设施层面治理
科学评估老城区排水能力,识别瓶颈管段,新建排水泵站73座,增加排水能力1256立方米/秒;新建排水管道440公里,清淤大型管道300公里,新建综合污泥处理处置厂1座,因地制宜提出改造方案,解决收水设施与排水能力不匹配、雨水箅子缺失、布局不合理和排水出路不畅等问题;在排水管渠普查和检测的基础上,制定混错接雨污水管网改造方案以及破损和功能失效的排水防涝设施改造方案,修复老旧管道81公里,改建老旧泵站76座,改造混接点2015个。
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开展老旧小区内涝积水治理、雨污分流和管网混错接改造,因地制宜建设屋顶绿化、植草沟、旱溪、干湿塘等设施,控制源头雨水径流,完成10片小区海绵城市改造工程,实现相应雨水径流控制目标。(津云新闻编辑刘颖)
责任编辑:wb001
文章来源:http://news.72177.com/2022/0714/458165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