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体育
赛事停摆 体育人不停歇—天津体育系统抗疫纪实
2022年01月21日 22:27“奥密克戎”,这个在一个月前念起来还略显拗口的词汇,现如今成为津城人民嘴里天天念叨的高频词。疫情的突袭,战“疫”在全城打响。对于天津体育而言,在寒冷的冬季和新冠疫情的双重影响下,体育赛事呈现空白状态。不过,即便体育赛事停滞,天津体育人却依旧在路上。体育停摆,体育人不停歇;冬季寒冷,志愿热情暖人心。
冲冲拳 踹踹腿 这个“大白”会功夫
1月18日下午,“铃…”急促的铃声划过天津市体育局众党员干部的耳畔,市委组织部紧急抽调党员干部下沉津南区参与疫情防控工作通知传来。从18日到19日,从紧急通知到增派通知,共计125名体育局党员干部星夜兼程、奔赴一线,这其中就包括天津市武术队领队王菊。
“大寒节气到,防寒有妙招,小姐姐带你冲冲拳,踹踹腿,回去多喝两瓶水。手不冷,脚不冻,每天都掉二两秤。”20日上午,一位“大白”小姐姐在寒风中打拳的视频火了,而视频中主人公正是王菊。大寒节气的津城寒风刺骨,此时的王菊正在正在津南区诚信里小区服务。由于大量志愿者志愿服务都身处室外,王菊突发奇想,利用自己的特长录制了这段武术视频。视频中王菊做出的动作简单易学,配合一身防护服,看起来十分可爱。王菊在视频里号召大家和她一起学习武术动作,强身健体、驱赶严寒。这则视频不仅带动了一线抗疫人员在寒风中取暖,也让身处封控区的市民有了健身的新模板。王菊表示视频里的拳法叫手型拳,录制视频有两个目的。一是希望大量居家隔离觉得无聊是市民可以跟着武术视频动起来,强身健体,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二是目前天津正处于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希望依旧奋战在一线的志愿者可以跟着视频动起来,有取暖的作用。“视频里有几个动作可以促进手部血液循环,让大家的手不那么冷。”王菊说。
1月18日,接到报名通知的王菊没有丝毫犹豫,简单收拾了衣物就前往天津大礼堂和大部队集合。王菊表示:“到这边以后,我们就在天华实验中学报告厅先接受培训,然后就住在了报告厅。”
天津市体育局体操武术射击射箭管理中心本次共有7人前往津南区,王菊作为其中的一员,与另外3名同事组成一个小组,负责诚信里9号楼和10号楼共7个楼门的物资配送和垃圾回收。“我们4个人一组,分为几个小组大家轮流值守。居民民把需要购买的物资告诉我们,然后我们去小区内的超市购买,再送到楼栋里。对于行动不便的居民,我们会把物资送上楼,并带走垃圾。居民们都会给我们加油,还有的居民用绳子吊下热水瓶,让我们取暖,真的很感动。”
王菊她们的工作看似简单,但并不容易。由于要身穿防护服,身上就没有办法穿厚外套,头上还要戴N95口罩和面罩,这就导致工作人员们身上很冷,眼前还都是雾气。“我第一次穿上防护服的时候,下班后由于不熟悉路,眼前还看不清,差点撞上小区里的三轮车。”王菊口气轻松,但却能从话语中感受到这份不容易。“我们每次要服务5个小时,由于外面很冷,一会儿身体就冻透了,鼻涕和呼出水汽在口罩里越积越多,甚至会返到嘴里。其实最难受的是脱防护服的时候,四支特别是手已经冻僵了,脱下防护服要费好长时间,特别吃力。”
在王菊的带动下,一些一线的抗疫人员已经开始跟着视频练了起来。尽管动作不那么标准,但依然可以起到御寒的作用。此前顺口溜、相声、快板齐上阵抗“疫”的条条短视频让全国人民了解到天津人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如今武术抗“疫”也来了,天津人人均才艺人的称号是“洗”不清了。
一家三口冲锋上前 抗击疫情时刻不能松懈
1月20日,天津开启第四次“大筛”,对于在津南抗疫第一线的天津市体育局综合保障中心的周宁而言,这是他经历的第9次筛查工作了。疫情来袭,他第一时间投入“战斗”,一晃已经过去12天时间,经受住了开始时的重压,如今他感受到一切正在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有序。
由于疫情防控的需要,周宁所值守的点位移至尚信园社区,新点位距被封控的尚礼园咫尺之遥,自然也要面对更大的压力。不过经历了之前8次的核酸筛查,如今周宁觉得组织居民检测已不是什么难题:“居民很理解配合我们的工作,筛查快速有序,津南区应对疫情行动很迅速,后勤保障很到位。”从1月8日发现第一例奥密克戎感染者,身为党员的他立即投入抗疫工作中。“我和妻子一起去社区报到,党员们马上就投入工作中,开始第一次大筛的准备。当时疫情来得太突然,也顾不上太多,我们穿着红马甲就开始忙起来,现在各种防护装备都已经齐全了。”
“父亲在镇政府工作,比我更早知道消息,当我知道这些时,他已经率先进入社区了。”周宁和父亲周连才都是党员,不仅如此,父子二人也都是退役军人。疫情面前,他们都冲在了最前线,为津南区抗疫贡献力量。“最开始的四五天里,他当时每天早晨五点半就要出门,直到晚上两三点才能结束工作,最早结束任务的那一天也得十二点才能回家。”眼看父亲面对重压,周宁感到有些揪心,好在不久后全市的支援力量到达津南,这也让周宁一直悬着的心轻松了些许。“从各区赶来支援工作的下沉干部与志愿者越来越多,他们分担了不少工作,这也让我们感觉到轻松了一些。现在每天早晨六七点钟出门,下午基本就能回家了。”周宁说。
为了让疫情尽早结束,周宁认为现在都还需要继续保持疫情刚开始时的高度注意力,“筛查时候,我们还是要挨家挨户去敲门,确保每户的所有居民的都参加筛查。两个人配合,一个人负责登记另一个人负责喊居民,压力也不小,但仍要在压力面前一丝不苟,确保顺利完成。”
硬核之家 三口齐战“疫情不走,我们坚守”
体育系统里三口齐上阵的故事还有很多,天津市体育局组织处(机关党委办公室)栾志才一家也都在这场战“疫”里冲锋陷阵。1月12日,虽然还未接到社区通知,但栾志才天刚亮就早早来到社区报到。腊月的清晨寒气逼人,栾志才的双颊冻得通红。但他没有丝毫懈怠,在自己下沉社区的同时还及时动员并组织体育局其他下沉党员干部迅速到岗,前往核酸检测采用一线。“疫情不走,我们坚守!”栾志才坚定地表示。
栾志才的妻子则一直奋战在南开区万兴街卧龙里社区的战“疫”一线,从疫情突袭以来,栾志才的妻子始终未曾离开自己的岗位。无论是“大筛”前挨家挨户通知居民,耐心和居民解释核酸检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还是在检测现场维护居民秩序,她都斗志昂扬,即便自己的手脚已经冻得不听使唤。“这次疫情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大考,我们一定要用实际行动写好这份答卷。”栾志才妻子说道。
父母日夜坚守在抗疫一线,他们的女儿也被父母的事迹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正值寒假休息在家的她主动报名了社区志愿者,用自己的事迹行动诠释当代青年的职责和担当。“我们一家三口,三种身份,奋战在三条战线,但是大家都为了打赢同一场战役,我们夫妻俩特别为我们的女儿主动请战感到自豪。”栾志才说。
疫情当前敢为人先 团结令金牌教练很感动
家住津南的天津市自行车击剑运动管理中心教练员张建立,也因疫情管控无法回到位于静海团泊的工作单位。不过,这名带队参加东京奥运会,并在全运会中带领天津自行车队勇夺公路自行车两枚金牌的教练员,在疫情面前同样敢为人先,身处管控区的他,迅速投入到海棠街滨香园社区的抗疫工作中。
在20日津南区第9次筛查中,张建立忙碌在登记与数据统计的岗位上。“我是从第二次核酸筛查开始参与志愿服务的,刚开始的时候整夜的筛查,社区每次筛查人数在2500人左右,入户登记从凌晨5点开始忙到半夜才结束,现在感觉已经好多了,尤其是更多的志愿者到达津南后,承接了一部分信息录入工作,分担了不小的压力。”
与所有医务人员、下沉干部、志愿者在一起,张建立每天要对抗寒冷昼夜坚守,承担着压力巨大的任务,但家乡遭遇疫情,他觉得这些付出都是理所当然的事。“困难之中真的能看到人们的团结与无私奉献,也真正能够理解了什么是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相比大伙的努力,我觉得我个人的作用微乎其微。”张建立认为,现场为居民采样的医务人员令他最感动,“这些医生护士白天还要在各自的医院忙碌,下班后还要支援津南抗疫,要忙到凌晨才能休息,他们是最可亲可敬的人。”
现在,张建立还在和他的许多同事忙碌在各个防疫点位。“这次疫情中令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团结的力量,刚开始我成为志愿者时,社区里只有60人,现在志愿者人数已经增加到了超过160人,我们忙碌完自己的工作还能支援其他社区,在共同的奋斗下,相信津南很快能度过困难,回归正常。”
奥运冠军带头志愿服务 助筛查有条不紊进行
奥运冠军佟文同样生活在管控区,疫情的突袭让佟文直言有些措手不及。11日一觉醒来,佟文发觉自己的健康码变成了“橙码”,这也打乱了她原本的生活节奏,但身为党员干部的她很快意识到应该立即投入到抗疫服务当中。从被封控的第一天开始,佟文已在大寺镇协助完成多次筛查,20日已是大寺镇的第7次“大筛”,多次组织的经验也让这次筛查过程有条不紊。
“我们中心除了六名下沉到社区服务的干部之外,疫情当中也有很多在各个点位进行志愿服务的人。我处于的西青区大寺镇是管控区,11号时候发现自己健康码颜色变了,第一个反应就是作为党员,应该出去看一看自己能做点什么事。”佟文回忆道,“疫情到大寺之后,我们很快就号召社区里的党员成立志愿者服务队,从9名党员开始‘扫楼’,对社区总共500多户居民挨家挨户加微信,提升筛查的效率。一周多的时间,现在我们的志愿服务队已经壮大到了80多人。”
筛查登记工作十分的忙碌,在佟文看来,每次筛查过程就像是在战场上“打仗”一样,尤其是面对着奥密克戎这样看不见的“敌人”,在提醒志愿者做好防护的同时,佟文更加关心的是如何提升效率:“我们每完成一次筛查,都会在一起进行总结,看看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居民们在下一次筛查时候能更快更好的完成。”也正是这些经验的总结,让社区近来每天都要进行的筛查时间变得越来越有序,工作压力也有了极大缓解。
近日,大寺镇部分区域由管控区转为防范区,让佟文觉得胜利就在眼前。她认为,疫情中志愿者以及社区居民表现出的团结非常宝贵,是赢得“抗疫战”的关键:“我在管控区,看到非常多的人用行动保卫自己的家园,齐心协力让人很感动的,可能这是疫情管控区外的人很难感受到的。”
带着冰碴的防护帽;被哈气浸湿的口罩;通红的脸蛋和手指……严严的防护工具挡住了他们的面庞。但那些奋不顾身冲向封控区的体育人却用他们的志愿服务在这个冬夜为我们驱散严寒,也让他们的身影深深印刻在我们心底。体育赛场总是热血沸腾的,因为拼搏,因为永不言弃。虽然天津的赛事在这个寒冬有些空白,但天津体育人们却在另一场竞赛中留下属于自己的篇章。战胜“奥密克戎”后,我们赛场再见!(津云新闻记者刘欣 曹睿智 张爱迎)
责任编辑:wb001
文章来源:http://news.72177.com/2022/0121/457286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