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科教之家 科教动态

破解教育创新的密码《教育创新前沿丛书》新书发布会成功举办

2021年11月24日 21:11

11月20日上午,由北京师范大学主办、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承办的第六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以下简称“教博会”)卫星会议系列在线活动之《教育创新前沿丛书》新书发布会在云端圆满举办。

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张卓玉,教育科学出版社总编辑郑豪杰,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教育创新前沿丛书》主编刘坚,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及丛书分册主编郑琰、魏锐、康长运,丛书作者代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白新文、前香港中文大学讲师及前世界银行教育顾问陈有义,温州市教育局副局长王剑波,深圳市福田区红岭实验小学校长臧秀霞,上海春禾青少年发展中心理事长陆逊等多位嘉宾出席了新书发布会。

新书发布亮点纷呈

因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形势变化,由北京师范大学主办、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承办的第六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延期至2022年4月23日-4月26日(暂定)举办。为打造365天不落幕的教博会,在每月的20日前后的周六举办“第六届教博会卫星会议系列在线活动”,每期约有6-7场活动,每场活动约50分钟。

首期共举办了六场活动,分别是《教育创新前沿丛书》新书发布会、芬兰100教育创新论坛、指向核心素养的项目学习区域整体改革战略协议签约仪式暨局长主任圆桌论坛、省级教育创新成果展播(浙江专场)、高校教育创新成果展播、校长有话说——“双减”政策下应该如何提供课后延时服务活动。第一场《教育创新前沿丛书》新书发布会上5本图书精彩亮相。

在《教育创新前沿丛书》新书发布会上,《5C核心素养:教育创新指南针》《中国教育创新案例报告》《国际教育创新案例分析》《全球教育创新动态报告》《六国教育创新实践扫描》5本图书精彩亮相。该系列丛书是北师大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对历届教博会成果及教育创新相关研究的梳理和总结,书中构建并阐释了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和教育创新成果的SERVE模型,集中呈现了丰富的国内、国际教育创新成果及理论研究成果,为解决教育重点和难点问题提供了创新性的解决方案,为开展教育创新研究和实践提供了积极的借鉴。

教育科学出版社总编辑郑豪杰对丛书出版表示祝贺,分享了三点阅读体会,概括为三个关键词:第一个关键词是“探寻本源”。该系列丛书对教育创新的一些本源性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提出了教育创新成果评价模型——SERVE模型,以及核心素养教育的中国解决方案——5C模型。这些研究成果为建立专业权威的教育创新评价机制,形成教育创新领域共同遵循的专业性和规范性的框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二个关键词是“面向实践”。这套丛书汇集了国内外近百个教育创新案例,这些鲜活生动的案例回应了当今时代教育面临的各种需求,提供了不同的解决方案,为促进教育转型发展提供了有意义的借鉴。第三个关键词是“中国方案”。这套丛书呈现了在国际视野下解决中国教育问题的独特理念和创新性路径方法,这些本土化的探索也为国际教育界进行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有益参考。

专家报告发人深省

在发布会上,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刘坚教授做了题为《我们为什么要大力推动教育创新——指向核心素养 超越学业过剩 回归教育本原》的报告。刘坚教授认为,当前比历史上任何时刻都更需要教育创新,从“时代变革带来的变化、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对教育本质的不断追问”三个方面都充分反映了推动教育创新的重要性和历史必然性。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是由中国团队牵头、中美学术团队深度合作提供的一份面向全球、围绕核心素养教育的中国解决方案。推动5C核心素养落地,是促进中国从人力资源大国转变为人才强国的关键性因素。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副院长魏锐教授做了题为《我们呼唤怎样的优秀教育创新成果》的报告,对优秀教育创新成果的SERVE模型进行内涵阐释和功能解读,向公众展示教博会近年来在教育创新成果遴选、培育等方面的专业性坚守和探索,为第六届教博会成果的培育和展示导航。

圆桌论坛掷地有声

5C核心素养如何落地?如何发展学生的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审辨思维素养、创新素养、沟通素养和合作素养等问题已成为北师大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关注的重中之重。因此,这次发布会邀请了不同背景的教育创新实践者,请他们在圆桌论坛这一环节对5C核心素养的实践落地提供多重视角和参考样例。

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张卓玉认为核心素养具有划时代意义。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学生的学习重心从知识层面、技能层面升华、落脚到观念层面,价值层面;学生的学习过程从碎片、离散性学习发展为整合、融通性学习;在学习结果方面从关注学生知道什么转变为关注学生能做什么。核心素养观念引领教育者从知识本位走向学生本位,从结果本位走向过程本位,从教学质量的测量本位走向教学质量的评价本位。《5C核心素养:教育创新指南针》一书对5C核心素养赋予了新内涵,既扩展了人们对5C核心素养的理解,又提出了一些教学实施建议。

浙江温州教育局王剑波副局长提到温州教育关注5C核心素养由来已久,在2020年更是将“5C核心素养”写到了温州市“未来教育”体系框架中。这几年温州市一直在推动三个项目:《中小学价值观教育的温州实践》有效落实立德树人,培育学生正确价值观和传承文化素养;创客教育与STEAM教育区域推进项目侧重其他4C素养;温州市中小学项目化学习三年行动持续开展了三轮。今年,温州加盟了北师大“指向核心素养的项目学习”试点区,围绕“三改两提一建”目标愿景,期待有效助力学生“5C核心素养”全面发展。

深圳红岭实验小学臧秀霞校长先以三年级《朋友》单元为例,介绍了如何用课程的力量、如何基于具体教学内容切实发展学生的5C核心素养。然后介绍学校重构课程内容、备课方式、上课方式、组织架构、评估方式、学习空间等,通过变革重构,切实推动核心素养教育的实践落地。

上海春禾陆逊理事长谈到,春禾作为一家教育公益机构,主要通过联合项目学校在中学阶段推动《综合实践/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有效开展来落实5C核心素养。在《研究性学习》课程中,创造开放、宽容、自主的氛围,为“创新”营造宽松的环境;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为“沟通”与“合作”素养提供实施路径;而学生面对每一个现象的追索、每一个结论的存疑、每一组论据的辨析、每一次交锋的反思,都渗透着“审辨思维”素养的元素与精华。此外,学生的问题与课题来自于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方面,在这些研究过程中,学生们无不在接触、了解、认知多元的文化,从而也在培育“文化的理解与传承”素养。

《教育创新前沿丛书》新书发布会虽然只有短短的1小时时间,但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一致好评。教科文组织马洛普博士在丛书序言中提到:“教育者必须成为一个不断学习和创新的个体。只有这样,教育体系才能保持不断变革和拥抱未来社会的能力。”希望每一个教育人都成为教育创新者,期待《教育创新前沿丛书》能带给各位读者以启发。(文/甘秋玲 雷后兰)

《教育创新前沿丛书》图书简介

什么是教育创新?

怎样开展教育创新?目前国际、国内有哪些优秀的教育创新成果,可以解决哪些教育问题?

或许,“教育创新前沿丛书”可以给您答案。

《 5C核心素养:教育创新指南针》

本书基于两项国际合作项目产生的研究成果,从如何应对未来挑战这一视角出发, 深度剖析了未来社会一个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个体在文化理解与传承、审辨思维、创新、沟通与合作素养发展方面所要重点关注的核心要素,力图从扎根教育实践和打造全面支持体系的角度寻找破解21世纪核心素养教育的关键密码。可以说,本书提供了一份指向核心素养教育的“中国方案”。

《中国教育创新案例报告》

本书在系统梳理五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成果的基础上,尝试解析几千项教育创新成果背后所蕴含的教育创新发展规律,基于证据提炼当前教育创新实践当中存在的问题,并反思其可能存在的成因。提出了优秀教育创新成果评估和培育的SERVE模型,并从SERVE模型的维度呈现了23个优秀的教育创新成果案例,深度剖析优秀教育创新成果所携带的基因密码。

《国际教育创新案例分析》

本书围绕当前国内外教育领域所关注的热点话题,如学生学习、区域公平、教师教学、教育环境等,通过精心遴选的15个国际优秀教育创新案例,系统梳理了优秀教育创新案例提出的背景、聚焦的问题、提供的方案、产生的效果等,并提炼了案例中蕴含的具有推广价值的方法、策略等,以统一的结构、可靠的来源、翔实的内容,将国际优秀教育创新案例中蕴含的成功经验展现出来,为我国教育实践工作者开展教育创新相关工作提供系统性支持。

《全球教育创新动态报告》

到底什么是教育创新?教育创新应向哪个方向发展?众多国际组织和研究机构在最近十余年间不约而同地对教育创新展开系统研究。本书精选了全球18家具有代表性的的组织机构,涉及国际组织、跨国组织、国家或区域机构、大学研究中心以及企业等不同类型,对其教育创新的理念、主要活动、代表性成果及其未来构想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在此基础上,勾勒了全球教育创新的基本动态,呈现了教育创新的丰硕成果,展示了教育创新的可能路径和实践生态。

《六国教育创新实践扫描》

本书坚持立足中国、放眼世界、面向未来、指向创新的原则,直击国际教育领域热点话题,精选日本、以色列、芬兰、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的教育行政官员、教育研究者、大中小学管理者等在第五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上的分享内容,并收录我国教育研究者的相关研究成果,有针对性地介绍了以上六国的教育创新理念、实践及经验,以期为我国教育创新实践提供启示。

文章来源:http://edu.72177.com/2021/1124/456880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