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资讯中心 综合

粮食安全需激活“农民”关键要素

2021年05月09日 12:10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月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指出,保障粮食安全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大局,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首要任务。要毫不松懈抓好粮食稳产丰产,做好粮食收购、储备和市场调节,保障供应和价格稳定,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建设。

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耐以生存的根本,一旦粮食供给出现危机,轻则造成社会动荡,重则导致国家衰亡。对中国这样一个拥有14亿人口大国来讲,多年来粮食需求一直巨大,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上,保障粮食自我供给安全就显得更为重要。要紧紧扭住“农民”这个关键,多措并举激活他们的生产积极性,提高种粮的收入保障,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保障种粮面积是前提。众所周知,中国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但地形十分复杂,真正高产的平原面积并不多,必须依靠大家种粮,才能发挥聚集效应。近些年来,农村经济作物的收益明显高于粮食,导致农田非粮化现象颇为严重,如果不加以控制,将直接威胁到18亿亩耕地红线。各地应加强审批管理,从源头保障种粮面积,常态化监督,纠正耕地滥用现象。

提高种粮收入是根本。从某种意义上讲,种粮收入直接决定了种粮积极性。总的来说,中国的粮价控制到位,近年来涨幅较小,保障了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但同时也造成种粮农民收入偏低,积极性不高,要么外出打工,要么种植经济作物,给粮食安全带来隐患。为此,一方面,要逐年提高粮食价格,同时也严格控制种子、农药、化肥价格,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让种粮农民拥有更多收入,由“要我种粮”向“我要种粮”转变。

抓好稳产丰产是保障。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生产同样如此。应该看到,中国是农业大国,却非农业强国,农业科技含量低,机械化程度弱,也一定程度影响到农业效益。要对症下药,壮大农村人才队伍,推动乡村振兴,加强粮食优良种子培育,普及科学的种植技术,提高粮食的质量水平,走出低质化竞争“泥潭”。同时,也应落实好农业保险,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粮食生产提供更坚强的后盾。(作者:周胜福)

文章来源:http://news.72177.com/2021/0509/455878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