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资讯中心 生活

今年年底宁河区将启动2.5万人生态移民工程

2020年12月07日 21:08

12月7日,记者从天津市人民政府政府新闻办公室获悉,在落实七里海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工作上,宁河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全面落实各项修复保护举措,全力推进实施七里海湿地保护修复“十大工程”,着力构建“大环境、大生态、大系统”,七里海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取得阶段性成效,“京津绿肺”得到精心呵护。

近年来,宁河区建立了湿地保护管理的长效机制,落实封闭管理,统筹推进实施历史遗留问题清理、土地流转、引水调蓄、苇海修复、鸟类保护、生物链恢复、生态移民等十大保护修复工程。宁河区组建了80人的湿地巡查巡护队伍,与公安七里海警务站人员坚持实施全天候巡防巡控,及时发现、制止和查处各种破坏湿地生态行为。此外,宁河区广泛宣传普及湿地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等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知识,让群众自觉参与湿地保护工作,切实形成常态化管护综合机制。

按照天津市湿地自然保护区“1+4”规划体系要求,宁河区全面推进实施规划中确定的保护修复“十大工程”建设,项目化推进湿地保护修复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历史遗留问题清理、土地流转、苇海修复、鸟类保护、生物链恢复、巡护防护等6项;引水调蓄工程接近尾声;涉及2.5万人口的生态移民工程将于年底前启动;缓冲区生态修复和实验区人工湿地建设工程已开展前期工作,确保按计划在2025年底前全面完成;预计总投资165.42亿元的“十大工程”,目前已完成投资86.9亿元。

为确保鸟类等野生动物安全,宁河区加强与北京清河农场、唐山芦台农场“飞地”以及爱鸟志愿者的联防联控,组织对湿地、鱼塘等鸟类栖息地开展了高频度、高密度的巡查巡护,重点监视鸟类返迁数量和生存状况,彻底摸清越境越冬候鸟、养鱼户数量,全面掌握并解决人和候鸟发生冲突情况。同时,聚焦售药、用药两个关键环节,盯住养殖大户,推动所有农业投入品市场和养殖池塘检查全覆盖,严防严惩生产、销售、使用剧毒农药行为。今年入秋以来,宁河区还采取了科学调控七里海湿地水位、开展保育放流、实施苇草轮割、架设鸟类栖息架等多种措施,为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场所和觅食环境。

通过一系列保护措施和保护修复工程的实施,七里海湿地的水环境、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均得到有效改善。宁河区通过落实土地流转、拆除清理违规经营养殖等建筑及设施、迁坟等一系列措施,直至实现封闭管理,防止了人为对湿地的干扰破坏,现在,七里海贯通了水系,水质明显好转,由原来的劣Ⅴ类,提升到接近Ⅳ类,芦苇再现了勃勃生机。据测算,每年亩产可增加200-300斤,也有效提升了七里海湿地的“绿肺”功能。实施湿地修复工程后,经监测,湿地野生植物超过160种,且覆盖面积明显增加。近年来,随着七里海湿地生态环境的改善与提升,鸟类大量增加。七里海湿地区域鸟类监测共记录到18目51科258种。比治理前的2016年的227种增加31种,数量由过去每年20万-30万只逐步增加到现在的40万-50万只,七里海湿地逐渐成为鸟类的乐园。目前,除了普通鸟类,东方白鹳、大鸨、白枕鹤、白琵鹭、天鹅等国家一、二级保护鸟类也都成为常客,而且数量大幅度增加。今年入秋以来,在七里海湿地及周边地区,一次性观测到东方白鹳数量约5000只,达到了种群数量的一半以上;仅近2个月途径七里海湿地的候鸟数量就已经超过10万只,比去年同期增长约3万只。

下步,宁河区将坚持“一笔下来,力度一贯”的工作态势,保护好七里海湿地、推进绿色发展,开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局面。主动对接市财政局、市规划资源局等部门,用好生态补偿资金,做好专项债券申报发行工作,保障后续工程顺利实施。重点做好生物多样性保育,野生植物特有物种恢复,鸟类栖息地、觅食地、繁殖地和越冬地完善,水生态安全维护等工作。同时,增强系统化科学化智慧化治理水平,用科学的数据指导湿地保护修复管理工作,全面提升治理水平,将七里海建成全国湿地保护与修复的典范。此外,推进湿地生态保护和农民增收双赢,提高农业质量和效益,着力发展乡村特色生态旅游,让绿水青山的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做到保护生态环境与农民增收同轴同步,实现湿地保护与农民增收双赢。(津云新闻记者 董立景)

文章来源:http://news.72177.com/2020/1207/454517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