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资讯中心 天津

天津群众文化活动“一区一品” 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2020年10月21日 14:14

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假期,来自甘肃的李艳婷在朋友的推荐下,来到津南区文化馆参观该馆的数字化建设成果。一上午的参观,令她大开眼界,“完全颠覆了我对文化馆的印象,没想到天津的数字文化馆这么‘高大上’!”李艳婷说;在东丽区文化馆,退休铁路职工宋宝国连续三年参加国画公益课,“文化馆为我们提供了免费学习的机会,让我们退休后的生活充实快乐。”宋宝国说。

“十三五”期间,本市持续加大公共文化服务的建设力度,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公共文化活动品牌体系、公共文化服务队伍体系和公共文化服务政策制度体系,推动全市公共文化服务实现了全面健康快速发展。在享受公共文化服务带来的便利、积极参与各类群文活动的过程中,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日趋完善

近年来,本市公共文化服务在设施建设、服务供给、队伍建设、品牌塑造、服务保障等方面改革发展成效显著。目前,全市共有省级公共图书馆1个、群众艺术馆1个,区级公共图书馆19个、文化馆16个,244个乡镇(街道)基本建有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3600多个村(社区)文化室覆盖全市,覆盖城乡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日趋完善。

全市新建了河西区文化中心、滨海新区文化中心、中新生态城图书馆、和平区少儿图书馆等一大批区级文化设施,津南区、西青区、北辰区等新文化中心建设提上议事日程。

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发展

在本市,基层文化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经过多年的发展培育,逐步形成了群众文化“一区一品”的生动发展格局。和平区的“和平杯京剧票友邀请赛”、河西区的“西岸艺术节”、南开区的“广场舞大赛”、河东区的“家庭文化艺术节”、河北区的“社区文化艺术节”、红桥区的“老年文化艺术节”、滨海新区的“滨海艺术节”等品牌活动交相辉映。全市还定期举办青年新歌手电视大赛、民乐大赛、都市风采主持人大赛、农民艺术节、外来务工人员艺术节、中小学生读书系列活动等丰富多彩的群文活动,形成了覆盖全市的文化活动热潮。

天津的群文活动打破了地域和时间的阻隔,实现了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在空间地域上,形成了市、区、乡镇(街道)及村(社区)三个层面统筹联动发展模式;在时间维度上,形成了常年不断、月月常新的常态化、持续化发展模式;在内容上,戏曲表演、书法绘画、声乐器乐、花会舞蹈等艺术形式无所不包;在组织形式上,既有文化主管部门、镇街文化站、企事业单位和基层文艺团队组织的活动,也有群众自发组织的活动,形成了全市群文活动一盘棋的良性发展格局。

深化公共文化体制机制创新

“十三五”期间,在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程中,本市陆续开展了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等文化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

2015年7月《天津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2015-2020年)》出台,各区也推出本区域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任务落实。专门研究制定了《天津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评估验收细则》,创新形式,拓展内容,完善设施,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各区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取得显著提升。

市文旅局联合市统计局信息咨询中心、天津商业大学,开展全市10个涉农区街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调研,形成了全市涉农区街镇文化站资源利用调研情况的报告,制定出台了指导街乡镇、村居文化设施标准化建设的多个规范性文件。2016年、2018年组织专家组完成全部街乡镇实地评估验收工作,极大促进了街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自2018年起,本市实施达标街镇和村居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创建工作,全市高标准验收通过达标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近3000个,重点突出抓好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和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效能发挥,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积极开展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区级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以区图书馆为总馆,在街镇和村居建成分馆及基层服务点1000多个,不断增强公共文化机构的发展活力和服务能力;所有分馆和服务点均向群众免费开放,并积极创新分馆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把基层服务点从社区文化室向机关、楼宇、部队、学校、商场等公共休闲场所进行推广延伸。(津云新闻编辑孙畅)

文章来源:http://news.72177.com/2020/1021/454182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