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资讯中心 天津

天津静海区以党建为引领助力西部地区脱贫攻坚

2020年10月20日 12:40

“帮钱帮物,不如帮咱建个好支部。”在贾山村党支部书记杨明金的眼里,东西部携手脱贫攻坚带来的喜人变化,不仅藏在全村村民的“钱袋子”里,也展露在村党支部和党员的“心气儿”上。

作为国务院挂牌督战的深度贫困村,截至2019年,甘肃省镇原县方山乡贾山村下剩贫困人口仍有47户、158人,贫困发生率达11.93%。贾山村的一举一动,汇集了各方目光,镇原县的脱贫主战场,就在这16.7平方公里的村域上。

党员便是这脱贫战场上的“钢筋铁骨”。在天津市静海区的帮扶带动下,贾山村以“党建+扶贫”为强劲引擎,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头雁”作用,向贫困和落后作战。通过村党支部领办壮大集体经济,党员率先示范,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务工生产,让贫困村民收入有了保障,生活变了模样,一场声势浩大的脱贫战役在山坳里加速推进、捷报频传。

党建筑起战斗堡垒

“脱贫攻坚到了关键时刻,咱们村要学习静海的党建模式,切实发挥起村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先锋作用,与贫困群众一道共谋致富之道、共寻脱贫之方。”从静海学习考察党建工作返回后的首次村党支部会议上,贾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明金作了一次深刻体会交流。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也是落实党的扶贫战略的“毛细血管”。基层党组织如若没有凝聚力和战斗力,思路没有公信力,招法没有感召力,如何带领贫困群众拔穷根、奔小康?

今年4月底,镇原县方山乡党委书记高亚丽带领考察小组来到静海,深入对口支援的陈官屯镇取经问诊,专题学习基层党建工作,看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看“三会一课”档案、看农民合作社带富、看党员一线实践……

“我们对标静海模式,第一时间为贾山村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拿出了设计方案,细化中心各功能定位。同时,推广‘六步决策法’等党建经验,提升管理水平,为贾山村党建扶贫工作提供了静海方案。”陈官屯镇党委书记鲍杰说。

两天马不停蹄调研后,高亚丽回到乡里的第一件事儿,就是把大伙儿聚到一块研究学习静海经验。“静海做得很实,能在基层汇聚成一股力量,这是让我感到最震撼的。”高亚丽表示,基层工作尤其是脱贫致富,必须靠党建引领,才能把群众凝聚起来。

如何夯实基层党建堡垒?方山乡下了一番“绣花功夫”。制定党建目标、出台行动方案、完善责任台账……在借鉴静海经验的基础上,先进经验和创新举措迅速在贾山村试点推开。贾山村利用两个月,建成了全开放式、集17个功能室于一体的党群服务中心,搭建起组织党员、凝聚人才、动员群众的“连心桥”。方山乡党委还为各村下派了党建指导员和联络员,明确指导责任,全权负责各村党支部的党建工作。

“现在只要是村里的事,大伙儿就聚在一块提建议、说想法,民主又开阔,通过‘党员议事’决定接下来的扶贫举措,村民们都没二话。”65岁的马建仁是村上的老党员,他坦言,以前党员在村集体发展中发挥作用并不明显,在静海的帮扶下,村党支部大变样,现在干事件件有落实,事事有成效。

党员承诺擦亮名片

群雁高飞头雁领。贾山村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如何啃掉“硬骨头”、打赢“攻坚战”,核心在党、关键在人。

静海区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过程中创新推广的“党员一句话承诺”,也成为方山乡借鉴推广的实践经验,贾山村每名党员通过承诺践诺,参与脱贫攻坚事务,切实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让困难群众找得到人、说得上话、办得了事。

“马广亮承诺协助村委做好村内防火、防盗工作”“张春慧承诺保证自家门前、院落内无杂草和废弃物”……在贾山村党群服务中心最显眼的位置悬挂着全村党员的“一句话承诺”,来往的村民随时都能看到。

“贾山村每名党员都作出‘一句话承诺’,挂在这就为了方便群众监督。简短质朴的承诺正悄悄改变着村容村貌和乡风民风。”贾山村第一书记陈文杰指着一溜儿公示牌说。

38岁的贾山村党员杨大杰,主动向村民承诺:“利用自家农用三轮车,为全村人居环境整治、造林绿化义务拉运。”除了完成规定动作外,杨大杰还主动帮助村民清扫门前环境,党群关系变得空前融洽。

28岁的孙志鹏是村党支部里最年轻的党员,他承诺:“做好村内交通劝导工作,确保交通安全。”他每天早出晚归在道路上巡查,虽然一天下来灰头土脸,但党员的责任感让他觉得很是充实。

孙志鹏告诉记者,谁心里都有一杆秤,村民对党支部的信任,要靠一件件实事好事积累。既然咱承诺了就得做到,不能辜负了老百姓的信任。

党员干部用情践诺,脱贫攻坚掷地有声。方山乡借鉴静海经验,结合党员积分制管理建立了考核“兑诺”机制。每半年一次,采取走访调研、党员互评、民主测评、支委评定的程序对党员“一句话承诺”进行考核,确保党员“一句话承诺”真正发挥实效。

实行党员“一句话承诺”以来,贾山村越来越多的村民参与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来。贫困村民杨光理告诉记者:“村里党员们和咱非亲非故,这么帮我们脱贫,不努力脱贫都说不过去。”

党建+产业续足动能

秋日的贾山村万寿菊基地山峦浸染、一派丰收景象。

“万寿菊塬上开,一亩收入大几百。”连日来,贫困村民刘文平家的10亩万寿菊竞相绽放,经销商络绎而至、供不应求,万寿菊不仅装扮了苍茫陇原,也映红了刘文平的笑脸。

今年,在静海区的帮助扶持和村党支部引导下,刘文平加入了万寿菊种植的行列,走上了稳定增收致富路。他告诉记者:“种万寿菊,每亩都有补助。村党支部免费铺地膜、施化肥,还安排公司上门收购,包产包销。我这心里可算有了底。”

如今,村里像刘文平一样专业从事万寿菊种植的贫困户有67户,成为村里脱贫的重要载体。可谁能想象,起初万寿菊的推广也成了难题。

村党支部挨家挨户做工作,动员土地流转,引进种植技术,开拓市场销路……堵点在哪,党支部就在哪;村民需要什么,党员就服务什么。

如今,贾山村546亩盛开的万寿菊成片连方美如“花海”,123户村民参与种植,每亩收入达到1000多元,成了名副其实的“致富花”,承载着贫困村民脱贫增收的希望。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是拔除穷根的长远之计。贾山村将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作为基层党建引导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抓手之一。

“贾山村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让产业连成一片。党的先进性正在全产业链上充分彰显。”高亚丽说。

今年4月,静海区帮扶镇原创办“331+”万只肉兔养殖合作社投入使用。从前期筹办、厂房建设、肉兔养殖、运输销售,静海协助村集体全程“一条龙”包保,建立“党组织+产业基地+贫困群众”的利益联结机制,把贫困户紧紧绑在产业链上,享受产业发展红利。半年时间,肉兔便累计出栏1500只,收益达5万多元,村集体实力正在持续提升。

“静海为合作社创建投入125万元的资金,还依靠新静原冷链屠宰厂、企业销售平台等项目,在镇原做足整个产业链,从养殖到销售一应俱全。”静海帮扶干部王宝印表示。

在静海区的帮扶下,贾山村探索出“产业链上建支部,党员示范带民富”的新路径,形成了组织凝聚党员、党员推动产业、产业助推群众增收的“党建+产业链”的发展格局。

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让贾山村逐步凝聚起撬开“蛋壳”的内驱动力,党建引领让扶贫扶志从“大水漫灌”变为“精准滴灌”,为决战脱贫攻坚提供了静海经验和创新答案。(津云新闻编辑孙畅)

文章来源:http://news.72177.com/2020/1020/454173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