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天津
到2025年天津晴雨预报准确率达93% 提前1小时预警强对流天气
2020年10月14日 18:02近日,市政府发布“关于推进更高水平气象现代化助力天津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到2025年,本市将基本建成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的气象现代化体系,气象灾害监测率达到99%,强对流天气预警提前60分钟以上,暴雨预警准确率达到92%以上,晴雨预报准确率达到93%。
加强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坚持属地管理、综合减灾原则,将气象灾害防御融入全市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建设。发挥市、区两级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作用,完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体系和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协调机制。落实职责清单,夯实街道办事处和乡镇人民政府气象防灾减灾救灾管理职能,推动气象灾害防御向基层延伸。完成主要气象灾害精细化风险区划,提高气象灾害风险实时动态研判能力。
开展各领域专项气象服务
开展面向城市供电、供水、供气、清融雪智能管理的专项气象服务,为城市安全运行提供保障。发展满足生产、运维、效益管理的智慧能源气象服务。加强大风、雷电等灾害天气影响评估,开展针对重点区域和重点单位的气象灾害风险预警服务。加强城市内涝、农田渍涝气象风险预警服务。加强航空气象服务保障能力。提升高速交通气象服务水平,巩固高速公路恶劣天气气象条件监测预警系统效能。发展轨道交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预报服务。健全港口和航线的大风、大雾、强对流天气监测网。将公共气象服务纳入各区人民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城市公共气象服务社区全覆盖。
加强生态文明气象服务体系建设
建立“海洋—近岸—内陆”的大气环境边界层综合监测带。加强生态环境与气象部门的数据共享、会商研判和应急联动,联合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基础研究,提高重污染天气预报预警能力和应急管控能力。提高沙尘天气精细化监测和预报预警水平。加强突发环境事件气象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加强对875平方公里湿地自然保护区、736平方公里双城间绿色生态屏障等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立体化生态气象监测网建设。
加强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建设
建设“渤海—滨海—城区”的海洋大气要素垂直观测带。布设自动雪深观测站、多要素智能气象站、大气垂直观测站、太阳能辐射观测站和雷电监测站。强化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天津数据与应用中心能力建设。充分利用铁塔基站、智能灯杆等社会资源,建立大城市社会化智能气象观测系统。强化数值预报和人工智能技术在气象预报中的融合应用,着力提升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和气候趋势预测水平。加强气象数据资源整合和共享,充分利用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资源,扩充气象高性能计算能力至每秒184万亿次浮点运算。完善“云+端”业务模式新格局。(津云新闻编辑付勇钧)
责任编辑:wb001
文章来源:http://news.72177.com/2020/1014/454098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