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资讯中心 生活

“培养”孩子的“坏习惯”,你中招了吗?

2020年09月16日 10:20

我们经常遇到一些家长,能一口气数出孩子10个以上的“坏习惯”:

畏难;写作文又哭又闹不肯写;写作业启动困难;做事情不专心;学习时东张西望,玩笔玩手指;挑食;不讲卫生,不喜欢刷牙;总喜欢看电视、玩iPad、玩游戏;情绪管理差;乱发脾气;没有时间管理能力;自控力差……为什么孩子的坏习惯那么难改?

想要改正“坏习惯”,首先需要了解“坏习惯”是如何养成的。

一、坏习惯的养成

所有行为都是学习得来的,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无论是正常的行为还是病态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改变、增加或消除。每个行为的产生都包括三大要素:环境、个体行为和行为的结局。三者互相影响。

“坏习惯”也是行为的一类,也可以通过“学习”逐渐固定下来。

二、家长在管理孩子行为时的错误操作

1.过度干预

心理学有一种幽默的说法,有些父母可以归类为“直升机父母”,这些父母总是紧紧盯着孩子的一举一动,甚至思想活动,什么都要管,结果搞得自己很紧张,孩子也很紧张、很受挫,做什么都不对,最后就不想配合了。

父母什么都想管、结果什么都管不了。

2.意外地奖励不当行为

如有些家长怕吵、怕麻烦,孩子一哭闹、不高兴就给玩儿手机或者ipad,特别是在公开场合;这对孩子的行为来说,是一种物质和活动奖励。有些孩子慢慢就掌握了规律,用这些不当方式来获取想要的东西。

3.忽视良好行为

孩子表现好时得不到肯定和关注,只能透过不当行为获得关注。

孩子们与家长在一起时,通常希望得到父母的关注和肯定;但是当孩子表现乖巧、礼貌时,许多家长觉得那是应该做的,好像看不到一样;只有当孩子表现出不当行为,如发脾气、哭闹甚至装病时,家长才会关注孩子,过来询问“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要这样”或者批评责骂。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习惯应用不当行为来获取家长的关注。

4.情绪升级

孩子通过升级的方法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大声喊叫、哭闹、不断央求或纠缠,家长有时无法处理孩子的情绪和行为,特别是在公共场合,家长压力很大,只好息事宁人。而孩子通过发脾气能得到想要的东西,这实际上强化了儿童发脾气的行为。

部分家长在孩子哭闹、发脾气时,自己也越来越焦躁、愤怒、无助,于是责骂、威胁、控诉甚至诉诸武力;这对儿童的情绪管理和行为管理有着非常不好的示范作用。

也有家长因为自己的情绪升级,反而忘记了之前要求孩子要做的事情,如做家务、写作业等,孩子从中避开了不想做的事情,这对儿童的行为也是一种强化。

5.有样学样

家长不自觉示范不当行为。许多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儿童的家长自身可能就有拖延、启动困难、注意力不集中、组织条理能力差等问题,不能给孩子做好的榜样,也难以帮助孩子形成有条理的生活习惯。

有些家长常常抱怨小朋友脾气不好、容易和别人发生冲突,但许多家长自身就有脾气急躁、冲动等行为,特别是在和小朋友互动过程中,开始还能耐心教导、规劝和监督小朋友,有过三五次后就没有耐心、冲孩子大吼、批评责骂孩子。

6.给予不恰当的指示

有些家长在指示孩子做事情时,命令过多,从收拾房间,到念叨生活自理能力、对长大后的担忧,孩子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对指示不予理会;有时家长指令过少、不清晰,“你就不能听话点”;指令过难,超出孩子的能力范围;或者时机不当,在孩子打游戏时发命令;或者给孩子责难提问“你觉得该做什么”……孩子接受不到清晰的指令,往往执行就打折扣。

7.没有效果的惩罚

在孩子有不当行为时,家长有时会试图用威胁、警告的方式去制止儿童,而且往往限于口头威胁、但没有执行。有些家长在某些场合下会暴怒,在愤怒情绪下对孩子进行粗暴的惩罚。不一致的惩罚原则,有些家长自己对规则比较含糊,或者根据自己的心情,对孩子采取不一样的应对。有些家庭不同家长之间差异很大,也会出现不一样的处理方式。这些惩罚往往没有效果,大部分变成家长的情绪发泄,并加重孩子的恶劣情绪、破坏亲子和家庭关系、激起孩子强烈和持续的对立对抗。在采取不当的行为管理过程中,家长往往自己也很受挫,愤怒、无助、失控、自责、焦虑,会进一步放大孩子的“缺点”“坏习惯”,陷入恶性循环。

三、家长如何做才能事半功倍呢?

1.了解“坏习惯”不一定“坏”

很多家长口中的“坏习惯”与孩子的心理发育阶段、孩子的性格气质有关。每一种特质都有两面性,好动的孩子活泼,内向羞怯的孩子细心。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了解其性格和心理发育特点,因材施教,因势利导。

2.看到“好习惯”,鼓励“好习惯”

当“脾气大”的孩子控制自己没有发脾气时,当“畏难”的孩子努力完成任务时,当多动的孩子专注安静地做事情时,要及时发现和鼓励。得到关注和认可,“好习惯”就会不断得到强化。

3.改正“坏习惯”,要抓小搁大

想要真正提高管理效率,让管教行之有效,父母需要学着制定目标,“抓小搁大”,管不了的不要管,不着急的先不管。如果有困难,可以尝试小游戏“三个篮子”帮你找重点。

某一类的问题解决后,其他问题行为也会有相应改变;如仍需干预,可以之后陆续干预。

4.制定行为计划,肯定每一点进步

怎么管呢?和孩子一起制定行为目标,由小目标到大目标,由近期目标到远期目标。结合奖励,正面强化孩子的良好行为。奖励可以是积分、物质、出游活动等,精神奖励也很重要,一个笑容、一句表扬对孩子的影响更为深远。

静海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供稿

文章来源:http://news.72177.com/2020/0916/453921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