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资讯中心 天津

探访天津蓟州区杨庄水库和相连的泃河疏浚河段

2020年07月30日 22:33

河道堤坝护坡

杨庄水库大坝

水库安装的自动水位监测装置

 “七下八上”,天津汛期;护坡固坝,责任重大。

7月28日上午10点,细雨中,记者站在蓟州区杨庄水库以南2公里处的泃河疏浚河段,只见120米宽的河道里空荡荡的,并没有河水,河底铺着一层淡黄色的碎石,河道因此显得更加宽阔。其中,河道右侧河堤里的一大片护坡,从河底向上延伸开来,呈现出了奇妙的梯田状。

蓟州区防汛抗旱指挥中心主任赵荣东介绍,现在河道里没水,是提前把水放掉了,为的是准备专门承接杨庄水库的泄洪。为确保水库泄洪更安全,今年蓟州区水务部门实施了该河段河道疏浚项目,主要包括清淤、除险、修建护坡等,以确保下游7个村、3200名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走近梯田状的护坡,上下共五层,每层高1.2米、宽6米,一端向东连接杨庄水库泄洪池,另一端向西北方向延伸。弯腰仔细查看,每层护坡都由多个石头笼子堆砌而成,笼子用铁丝缠绕,里面放置着大小不一的石块,非常坚固。

赵荣东指着河道告诉记者,这一河段是杨庄水库泄洪的第一段河道,由于泄洪速度快,水流湍急,对右侧河堤坝构成强力冲刷,非常容易发生“刮底”,使河道堤坝变薄,进而发生垮塌,非常危险。修建这个梯田状的护坡,就是不再让湍急的山洪直接冲刷河堤,而让其首先碰撞到堤坝里的五层护坡,以此消解山洪对堤坝的冲刷强度,进而保护好堤坝。

为确保高质量完成包括构筑护坡在内的整个疏浚项目,蓟州区水务局聘请专业公司高标准设计规划,选派优秀专业人员会同施工单位科学施工,赶在汛期到来之前完工。

“整段河道疏浚加固后,大大提高了泄洪能力,由治理前的每秒泄洪200立方米,增加到每秒800多立方米,防洪作用将会非常突出。”赵荣东说。

罗庄子镇杨家峪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耿学文欣喜地表示,他们村就在河近岸,现有3000多亩果园和村庄,过去这一河段没有疏浚加固,一到汛期就特别担心山洪溢出河坝,冲毁村庄和果园;现在好了,河道清淤了,护坡建成了,堤坝加固了,村民们都放心了,村庄和果园防汛有保障了。

站在河堤向东望去,一座飞架在河面上的大桥进入眼帘,桥上的车辆正平稳驶过……

赵荣东说,原来这是一座漫水桥。过去每至汛期河道泄洪时节,河水暴涨就会淹没大桥,成为漫水桥,行人和车辆只能涉水而行,路滑水急,相当危险。今年,蓟州区水务局对该桥进行了重建,增高、加宽、加固,还安装了红色的栏杆,确保大桥不再被河水淹没,深受百姓赞誉。除了这座桥外,还在西北河段新建了同样规格的另外一座大桥,两座大桥共耗资560多万元。

驱车向东行驶2公里,只见河面上一座30多米高的大坝高高耸立,把河道截断,这里就是杨庄水库。

登上大坝,只见水库内水天一色,整个库区在青山的环抱下显得格外俊秀。

水库负责人王学安介绍,这是一座始建于2002年的山区中型水库,控制流域面积296平方公里,接收上游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山区来水和附近山区径流,专门为周边地区百姓提供饮用水和防洪防汛服务。

行走在560多米长的大坝上,一边是烟波浩渺的水库,另一边就是刚刚完成疏浚项目施工的泃河泄洪河段,两者连为一体,共保汛期周边百姓安全。

记者看到,在水库大坝北段装有一个伸向库区水面的装置。王学安介绍,这是一个水位自动智能化监测装置,24小时不间断自动采集水位高度,并且自动上传,一旦水库水位达到警戒水位,它就会立即报警泄洪,跟大坝上方操作台设备直接相连。

走进大坝二层控制台,只见操作台上的仪器上显示着一个红色的数字:179.24米。王学安告诉记者,这是目前水库的水位高度,虽然尚在防汛安全控制水位线内,但已临近179.5米泄洪水位线,防汛泄洪箭在弦上,任务重大。为此,所有干部职工全员上岗,24小时值班,一旦达到泄洪水位,将会第一时间向下游地区发出警报并开始泄洪。

记者看到,操作台旁边有5台轮机,多名职工正在进行日常检修维护。王学安说,水库现装有5孔泄洪闸,如果达到泄洪水位,5孔闸门将全部打开,为确保机器安全运转,他们对轮机每一个部件都严格检查,对油丝绳进行更换,对闸门进行加固,一旦发现问题会及时维修,确保万无一失。

为做好今年防汛工作,蓟州区水务部门已提前对108座水闸、12座排水站、杨庄水库、8座小水库、15条一二级河道、25条主排干渠等进行全面检查加固;把231处山洪灾害隐患点全部纳入群测群防和专业监控体系,成立320人的区级防汛抗旱抢险队,组建3万名民兵抢险队伍;制定危险村庄村民转移安置预案……

“按照天气预报,今年降水量将比往年增加,蓟州区防洪防汛形势十分严峻, 为此,我们认真落实中央要求和市委部署,提高政治站位,层层压实责任,全力以赴确保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蓟州区水务局局长赵国喜表示。(津云新闻编辑付勇钧)

文章来源:http://news.72177.com/2020/0730/453629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