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资讯中心 天津

京津冀肿瘤防治研究联合中心正式成立

2020年07月25日 14:30

为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扎实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搭建交流合作与行业创新平台,7月24日,由北京大学国际癌症研究院、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共建的“京津冀肿瘤防治研究联合中心”正式揭牌成立,将重点围绕临床肿瘤学、肿瘤流行病学、肿瘤生物学、肿瘤药学、肿瘤免疫学、血液肿瘤学六大方向开展合作,多学科协同并进,促进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肿瘤防治研究水平的共同提高。

近年来我国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不断攀升,现已成为严重威胁百姓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根据2019年发布的全国肿瘤登记中心数据显示,2015年恶性肿瘤发病约392.9万人,死亡约233.8万人。平均每天超过1万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分钟有7.5个人被确诊为癌症。近10多年来,恶性肿瘤发病率每年保持约3.9%的增幅,癌症防控形势依旧严峻。

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詹启敏院士介绍,肿瘤发病率的持续增高、居民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患者对生活质量的日益重视,都对当前肿瘤防控和诊治能力提升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国内不同地区和医院之间发展并不均衡,在肿瘤专业诊疗规范上也存在诸多不统一,差异化发展也对地区之间的肿瘤诊疗水平的整体提升造成一定困难。

京津冀三地在自然环境、生活条件、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等方面都具备趋同因素,也共同面临着生活方式改变、大气污染等健康问题,区域内的致癌因素、癌谱分布规律等都非常类似,加强京津冀地区医疗资源的合作、建立高效的癌症防控联动机制,有助于实现医疗资源在区域内的共建共享,改善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现状。

“京津冀作为全国肿瘤诊治优势相对集中的地区之一,更应该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和主力军作用,成立强有力的区域化肿瘤防治研究联合中心,进一步带动全国防癌抗癌整体诊治水平的提高。”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天津市肿瘤研究所所长郝希山院士介绍,“京津冀肿瘤防治研究联合中心”为虚体研究机构,将集中整合京津冀三方优势资源,共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互相开放肿瘤防治研究科研平台,共享肿瘤防治研究科研资源,在重大项目申报、高质量科技成果转化、科研人才队伍建设、临床诊疗规范制定等方面强强联合,共同发展,在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合作基础上实现协同创新。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院长郝继辉教授介绍,作为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围绕肿瘤领域疾病防控重点和实际需求,联合多家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搭建疾病研究协同网络,协同开展肿瘤防控研究。“京津冀肿瘤防治研究联合中心”成立后,还将共建博士后工作站和专家工作站,制定博士生、博士后联合培养与定期交流的长效机制,共同推动高水平国际交流并共同承办高水平国际学术论坛,探索兼聘等新的管理体制机制,加强高水平人才队伍的互相交流,从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等方面,为肿瘤学科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副院长刘运江教授介绍,“京津冀肿瘤防治研究联合中心”是区域医疗机构的强强联合,将充分发挥华北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在肿瘤预防、基础研究、临床成果转化等方面加大合作力度,提高区域规范化、精准化诊疗水平,让患者不出河北省就可以共享北京、天津的优势医疗资源,助力肿瘤患者远期生存率的提高。(津云新闻记者赵颖妍)

文章来源:http://news.72177.com/2020/0725/453575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