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商业观察 产经

打造“立起来”的数字产业园 ── 数字产业创新中心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

2020年06月28日 15:19

6月初,走进位于河西区新八大里的网信大厦,京东智能温感筛查系统屏幕上,每天进出人数、体温等信息一目了然,随着楼宇入驻企业全面复工复产,半天检测人数已达1500多人。

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但是仅用了半年多的时间,近5万平方米的网信大厦就完成了八成的出租率。这样的效率连“房东”中冶置业也没想到。

截至今年4月,京东云、中国软件、中电建设、航天长峰、中津雅宁、津贸通、界面新闻等117家企业相继注册落地,“搬进”网信大厦开张营业,累计营业收入超5亿元,预计全年营业收入将超过20亿元。

视危为机,化危为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考下,在楼宇经济爬坡过坎的转型时期,网信大厦却逆势崛起,实现招商又好又快,快速聚集一批大咖级互联网企业,形成产业集群,打造“立起来”的数字产业园。

政府主导:

致力打造数字产业集群

“一见钟情!时间非常短,效率非常高!”谈到与河西区的合作,中冶置业集团天津公司董事长刘国宁脱口而出。

如何找到新旧动能转换的突破口,实现结构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河西区探索的脚步一直没有停过。经过大量调研,优势比较,最终作出了“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经济产业聚集区”的战略部署。

为了做好数字经济文章,弄清企业核心需求,河西区专门建设了涵盖全国的产业大数据平台,收集全国近7万家企业名录,细分成49个模块,甄选出符合自身定位的有效企业名录,开展分类调研。

“通过精准调研发现,数字经济企业来津发展的意愿普遍较高,核心需求集中在经营成本、政策支持和产业聚集三个方面,解决好这三方面问题是我们发展数字经济的基本前提。”时任河西区委宣传部副部长、网信办主任王英说。

河西区确定致力打造数字经济产业集群,中冶置业正在寻求做好做活自持商业街的创新途径。两家见面,一拍即合,迅速“牵手”。

2019年5月,市委网信办、河西区、中冶置业集团在世界智能大会上签署合作协议,天津市数字经济产业创新中心(网信大厦)项目正式启动,并于10月投入运营。

政府负责产业规划和政策支撑,把产业资源快速对接落地,中冶负责提供产业集群项目的载体,一场政企合作的大戏就此拉开序幕。

目前,有些地方楼宇招商完全由开发商主导,谁给钱就让谁进,时间一长楼宇内企业纷繁复杂,产业多元,质量参差不齐,造成楼宇品质持续下降,高质量企业纷纷迁走,迫于压力,楼宇租金一降再降,形成了恶性循环。

“做产业需要政府主导,企业要做产业,那是很难的。”在刘国宁看来,政府主导产业载体非常重要,做这件事不光是要提供一个载体,还需要很多人才、资金和政策,这些恰恰是双方“闪婚”的关键。

韩峰是天津人,大学毕业后一直在航天长峰北京总部工作。此次“挂帅”航天长峰天津研究院,回到了老家。航天长峰天津研究院是集团设立的唯一一个研究院,对于落户网信大厦,韩峰坦言,“我们还真不是招商招过来的,而是自己找上门的,兄弟单位介绍说河西正在打造数字经济产业聚集地,这里的产业生态和良好营商环境对我们有很大吸引力。”

对于这一点,京东云(天津)创新中心总经理王亭亭也有同感,“生态链企业看好天津市场,规则方式都比较熟悉,我们有点像缓冲带一样,帮助他们快速融入。明显感觉今年北京生态圈越来越多人知道网信大厦这个地方了。”

全新模式:合力打造“事业共同体”

“政企合作模式也需要运用‘互联网思维’,政府不能单纯通过购买资源服务产业发展,要善于和企业合作,通过整合资源共同为产业服务。”王英表示,发展数字产业,河西具有独特优势,但是不能只看眼前“小利”,长远规划才是根本。要通过双方共同努力,把“利益共同体”变为“事业共同体”,让这座楼宇“越做越精、越做越贵”。

思路决定出路,行动成就未来。河西区和中冶置业携手启航,深耕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政府为楼宇出台优惠政策,直接参与产业招商,还提供一系列行业服务和政务服务。中冶置业降低60%的租金价格,并针对互联网企业特点提供7×24小时全天候服务保障,有效解决了企业经营成本高、政策不聚焦的问题。

“这个模式绝对是创新的,以我们项目为载体,通过与政府合作打造以互联网和数字经济为主题的产业集群,也解决了我们自身招商的痛点。”刘国宁表示,当初对“事业共同体”模式一拍即合,因为如果是商业行为招商,基本上会以合同为导向,公司对产业的控制是有限的。如今有了鲜明的数字经济产业导向,入驻知名平台公司企业会形成相互的带动作用,充分解决产业跟商业地产之间的结合问题。

在对接企业过程中,河西区特别注重引进“资源型”企业,航天长峰、大数据协会、津贸通、京东云等企业和机构在数字经济产业界都有较大影响,各自都有相对完善的产业生态体系。在资源整合上,通过对入驻企业的筛选,力争使大厦自身形成生态体系,通过建立运营平台引入外部资源,持续完善数字经济领域各个环节的要素,让企业间产生“化学反应”,建立业务合作,达到融合发展的目的。

“政府完全是站在市场规律上做这个事情,而不是行政化的,不仅考虑的是现在,更考虑的是未来市场逻辑下的产业发展。借助政府的资源优势,为我们把产业定位好,把渠道建设好,然后让市场规律自己去说话,这个是我们特别能够认可的,实践证明,也是非常成功的。”刘国宁说。

通过创新政企合作模式,用比市场价格低很多的租金价格和完备优质的产业政策作为吸引,对入驻企业进行筛选,只有符合产业发展要求的企业才能进驻,一方面形成产业聚集,另一方面也保证了楼宇内企业质量。

服务至上: 陪伴企业共同成长

“和企业洽谈的过程中,我们深刻感受到,让企业家愿意来津发展、在津发展,必须把服务企业、帮助企业解决具体问题作为落脚点。”王英介绍,为了更加高效便捷地服务入驻企业,河西区决定把区委网信办机关也迁入大厦,配备专门力量协调区有关部门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政务服务。

针对入驻企业提出的困难,他们先后多次牵头召开协调会,帮助企业解决入住装修、企业注册、股东变更、税票申请、业务对接等具体问题,得到了企业的普遍认可。

“政府这种靠前服务特别贴心,都在一个楼里办公,物理空间近了,心理距离也就近了,感觉他们更像管委会,经常有事需要找他们,时间长了,都很熟了,打起交道就没什么顾忌。”天津津贸通跨境电商产业园总经理孙博文说。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第一资源,产业集聚无疑是实现育才引智的有效载体。为此,网信大厦引进了市大数据协会、津贸通等具备专业领域人才培养、技术认证的专业机构入驻,立足于培养自己的专业人才,为发展产业输送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入驻网信大厦,首先是这里地理位置好,会员企业过来非常方便。”市大数据协会常务副秘书长袁小梅感触颇深,更重要的是河西区对数字经济非常重视,坚信在这里一定能把数字产业和大数据产业发展起来。

网信大厦还为企业免费提供会场和设备,支持他们组织举办各类高级别的产业峰会、论坛、项目路演等活动,吸引全国各地的互联网企业走进天津、了解天津,不断提升河西区的“数字颜值”。

4月28日,全国智能制造创新创业大赛京东专场赛在网信大厦“云上启动”。“此类活动在网信大厦并不少见,入驻以来我们先后举办了多场路演、招商等活动,半年时间引入平台生态链企业70余家。”王亭亭介绍。

从机关办事到驻场服务,网信大厦成功招商的背后,更重要的是政府角色的转化。在强化行业管理的同时花更多的精力“陪伴”企业共同成长,做企业的“身后人”,无论企业经营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只要“回头看”,政府就在你面前。如今,网信大厦的建设运营模式正在新八大里诸多楼宇中复制,位于网信大厦对面的中海商务写字楼将被命名为“网科大厦”,于7月正式投入运营。

“今后,我们将不断释放网信大厦数字经济聚集发展的溢出效应。以新八大里区域为轴心,把数字经济产业做大做强。”对于未来的发展,王英信心坚定,争取用三到五年的时间,把新八大里地区打造成为具有百亿规模的互联网科技企业聚集区、全市数字经济产业新高地,为天津实现高质量发展探索“河西方案”。

文章来源:http://finance.72177.com/2020/0628/453369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