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资讯中心 生活

有效避免老年人信谣

2020年02月20日 01:02

近期新冠肺炎疫情依然在蔓延,面对太多未知的传染病,我们本能地会产生恐慌。但病毒可怕,谣言和谣言引发的人心恐慌更可怕。随着疫情的发展,网络上也涌现出了大量的谣言,如“解放军将全面接收武汉”“饮用高度酒能够抵抗冠状病毒”等。这些谣言催生了一轮又一轮的抢购,民众从对病毒的恐惧扩散到了对生活保障的恐慌。大量疫情谣言对正在紧张开展的防疫工作产生了负面影响。针对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如何引导他们正确看待疫情和甄别疫情信息,做到不信谣、不传谣,非常必要。

老年人更容易受谣言危害

老年人认知能力下降是他们更容易受谣言危害的主要原因。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各种身心功能包括注意力、记忆力、推理能力等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退化。当他们反复遇到某种消息时,他们更有可能直接根据自己对谣言内容的主观感受如熟悉感进行判断,认为似曾相识的内容就是真的,而不习惯通过理性思考去判断消息的真假。此外,老年人成长于传统媒体时代,对公开发布的信息有着很强的信任感。那个时代在广播、电视、报纸上面传播的信息多是由专业新闻工作者撰写的,政府有专门部门监控信息发布的真实性,因此民众能读到和听到的信息几乎都是真实的。这样的经历可能使老年人形成了“只要公开发布的消息都是真实的”惯性思维,使老年人很大程度上更容易信谣。

老年人在特殊时期更易信谣

疫情之下,老年人相比平时更容易信谣。原因可能与本次疫情特点有关。从目前的数据看, 60岁以上的患者远多于其他年龄群如40—59岁的患者。新冠肺炎致死率很低,但在没有治愈的人群中,老年人的比率最高。老年人因基础疾病较为严重,感染后治愈不理想,再加上临床尚未找到针对性强的特效药品,老年人在面对死亡相关事件时本就容易产生的恐慌心理就更为严重了。此时,面对疫情谣言,特别是面对号称能“杀死病毒”之类的消息时,老年人更容易采取“宁可信其有”的态度去相信这些消息是真的。另外,相比年轻一代,老年人观念比较保守。当谣言符合他们的观念时,谣言更容易被他们认为是真的。如很多老年人都有“吃大蒜能杀菌、预防感冒”的观念。因此当“吃大蒜可以杀灭新冠病毒”的谣言出现时,老年人可能很容易就把这一消息判断为真。而且,他们也更迷信和依赖于“权威”,一些假借权威人士的名义出现的疫情谣言,如“钟南山院士称熏白醋能消毒空气”“李兰娟称吃香蕉胜过杀病毒的口腔药物”等,也就更容易迷惑老年人。

老年人如何更好地分辨错误疫情信息

首先,老年人在看到或听到某个消息时,一定多问几个“这是真的吗”?然后再作出消息的真实性判断和行为反应。可以回想下自己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再问问自己“这有可能是真的吗”?也可以把消息转述给年轻的亲友,问问他们“这有可能是真的吗”?擅长用智能手机和电脑的老人还可以上网络搜索相关的内容,但谨记一定先对遇到的网络消息经过多方求证、比对,然后才理性判断消息的真实性,并采取适当的行为。其次,当看到或听到某个消息时,要先追踪消息的出处。如果发现消息来自朋友圈等非官方权威媒体,不要轻易相信。现在网络高度发达,智能手机普及,普通人随时拍、随意说的内容都可以随时发布在网络上并被快速且广泛的传播,消息的真实性很难得到保证。建议老年人疫情期间尽量仅收听、收看官方权威媒体的消息,少关注朋友圈散发的不准确信息,尽量避免“似曾相识”引起的信谣。

积极帮助老年人有效抵制错误疫情信息

首先,媒体有责任及时、反复地辟谣。谣言形成的记忆很顽固,即使后面有辟谣消息出来,谣言仍能影响人的言行。但反复多次的辟谣可以降低谣言的影响。因此,在疫情谣言出现时,相关部门一是要及时辟谣。同时,要在多个渠道进行辟谣,让老年人在不同渠道反复听到或看到辟谣消息,从而快速且有效地消除谣言对老年人心理和行为的负面影响。其次,辟谣时要详细解释谣言的错误所在。辟谣效果不仅与辟谣次数有关,也与辟谣方式有关。辟谣内容越详细效果越好。例如,对于谣言“熏醋可以杀死新型冠状病毒”,不建议直接声称“熏醋不可以杀死新型冠状病毒”这样的简单辟谣方式。建议采用详细辟谣方式,对该谣言不成立的原因进行解释说明,如“熏醋对新型冠状病毒的预防作用微乎其微,甚至熏醋还会带来副作用,熏醋相当于人为加重室内空气的污染,不仅无效,还有可能诱发呼吸系统疾病”。

(作者为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师范大学基地研究员)

文章来源:http://news.72177.com/2020/0220/452166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