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资讯中心 旅游

天津博物馆在线推出“安第斯文明特展”精彩内容 揭秘地球另一端那个文明

2020年02月07日 11:47

在地球上,离我们最遥远的大陆非南美洲莫属。在高耸的安第斯山脉中,在广袤的亚马孙雨林里,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那片神秘大陆上已经孕育出多元又灿烂的文明。其中,印第安人是南美洲最早的开拓者。安第斯山脉中段高原地带是南美大陆古文明发源地。

一段时间以来,天津博物馆通过微信、微博等方式,为观众推出“安第斯文明特展──探寻印加帝国的起源”的精彩内容,让大家足不出户了解来自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的古老文明。

印第安人为什么与我们长得很像?印加帝国的人是骑马还是骑羊驼?安第斯文明为世界留下了什么?

黑头发黑眼睛

印第安人为什么与我们长得很像?

为什么印第安人的形象、体态同我们中国人极其相似?为什么在南美出土的图腾,同我国各地出土的图腾又非常相似?为什么他们的一些服饰、乐舞等于我国西南少数民族那么接近?

都是黑头发、黑眼睛,皮肤不白也不黑,很多人在对比东亚人和生活在美洲的印第安人之后,都会觉得很相似。甚至在考古学界也曾有一种观点,认为印第安人是殷商移民的后裔,这种说法靠谱吗?

答案是,不靠谱。这次展出将会给观众答案。

当年,哥伦布将美洲土著人命名为“印第安人(Indians)”是因为他误以为自己到了印度。今天,印第安人是除对因纽特人(又称爱斯基摩人)外的所有美洲原住民的统称,印第安人分布于南美洲和北美洲各国,并非单指某一个民族或种族,他们的文化也是多元的。

现在的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大多认为,美洲最早的居民是从其他地方迁移而来的。其中最主流的学说是“亚洲起源说”。此说认为是蒙古人种的亚洲人,在数万年前,通过白令海峡结冰的“走廊”,从阿拉斯加进入美洲大陆的。这些人才是如今因纽特人和印第安人的祖先,也是美洲最早的原住民。

董国辉(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会秘书长)介绍:这样的观点是有考古学和人类学证据的,首先,美洲至今没有发现类人猿的遗址。其次,印第安人的体质特征与蒙古人种族接近,例如皮肤和眼睛色素相近,头发颜色和形状相近,脸毛少、蒙古眼形、颧骨凸宽等。人类学家对两组人群DNA测定的对比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最后,后冰川时期(公元前7万至公元前1.2万年)白令海峡为陆桥,当时的海平面要比现在低60米左右,海峡有大量冰盖覆盖,人类步行通过是没有问题的。当然,学界还有多起源学说和本土起源说。我本人更倾向于,美洲的绝大部分早期人类是来自亚洲的蒙古人种,还有部分人群是经太平洋或南极边缘而来的美拉尼亚人、波利尼西亚人和澳大利亚人。

那么,为什么说殷商移民的说法不靠谱呢?

董国辉说:根据现在发现的考古学证据,我们可以确定亚洲人进入墨西哥的时间在2.1万年前,进入南美洲时间约在1万至1.4万年前。而武王伐纣不过是发生在3000年前的事情,比古人迁徙足足晚了几万年。何况,在那个航海技术不成熟的年代,想要横跨太平洋的难度可想而知。此外,这个说法甚嚣尘上的时候,也是因为考古学证据不足,导致凭借当时发现的少量遗迹,会觉得南美洲的印第安人文明像是“空降”一般。近些年来,随着更多、更早期的文明遗迹的发掘,我们可以看出其文明发展是独立的、有脉络的、有起源的。就像这次特展的题目“安第斯文明特展──探寻印加帝国的起源”,印加帝国之前,有很多更早期的帝国,学界对印加帝国(公元13世纪至16世纪)有个称呼──伟大的借用者,在他的文化里,我们能看到比他更早或同时期的其他文化的身影,如瓦里文化、西坎文化、奇穆文化等。

如何解释我们的文化与安第斯文明之间有诸多相似之处呢?

董国辉说:这可能源于人类情感上的共通之处,比如对力量的崇拜,导致南美洲的图腾中出现了美洲豹、猫,我们的图腾中出现虎、龙等,是基于人类智慧发展的表现。当然,诞生在南美洲大陆的安第斯文明、玛雅文明等还有很多未解之谜,需要进一步研究论证。

玉米土豆辣椒可可草莓

全世界“吃货”都要感谢印第安人

今天,玉米是包括水稻、小麦在内的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是由印第安人培育出来的,而后在全世界传播开来。据考古资料证实,早在5000年前印第安人就已经将野生玉米培育成为人工栽培作物了。印第安人培育出来的玉米有20多个品种。如今,在世界各种粮食的总产量中,玉米的产量占有很大的比重,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此外,土豆、花生、辣椒、西红柿、草莓和可可等作物,都是原产于南美洲。地理大发现后,欧洲人通过商队将这些作物传播到世界各地。可以说,全世界的“吃货”都要感谢印第安人。据国外学者的研究,现在世界上的植物食品,有一半以上出自于印第安人的双手。印第安人培育的作物,不仅填饱了我们的肚子,让今天的地球可以承载如此多的人口,还满足了我们的“口福”,想象一下,没有辣椒的川菜、湘菜,没有巧克力,没有草莓……这个世界多么无趣。

在这次的展览中,展出了多件与吃有关的文物,包括装玉米酒的超大酒缸、石雕玉米、盛放食物的陶盘、鱼形水壶、木薯形的陶罐、正在吃饭饮酒的陶制人像,还有来自南美的“网红”──羊驼(陶制模型)。

“印第安人的农业是异常发达的。安第斯山脉属于高原地区,实际上并不易于耕种。为了更高效地利用土地,印第安人开垦出规模巨大的梯田,并将玉米和豆类植物套种。为了解决高原地区昼夜温差大的问题,印第安人发明了特殊的高原灌溉系统,填高耕地表面,在各地块之间修筑密集的沟渠,引入位于安第斯山上的‘的的喀喀湖’湖水。这些沟渠里的水除了灌溉以外,还可以在高原夜间霜冻期间为作物保温,沟渠汇总的藻类和其他水生物可用作肥料。”董国辉介绍说。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前

印第安人不养马只养羊驼

相比发达的农业,印第安人的畜牧业就不过尔尔了,印第安人只驯化了两种动物──狗和羊驼。

在欧洲人将马等大型牲口带入美洲时,美洲没有马,有考古学研究表明,美洲曾经有过“土著马”,在远古时期就灭绝了。所以,很多美国西部片里出现的画面,印第安人骑着马呼啸而来,这是一种误导,印第安人不是马背上的民族,他们习惯走路。

此次特展,出现了很多羊驼造型的文物,此外还有猫、美洲豹、猴子、鸭子、虎鲸等,却没有马这种生物。

董国辉说:“他们养的唯一还算大的牲口,是大羊驼,也称驼马。但是其驮力也与马或牛相差甚远,更不要提长途运输了。此外,他们也没有发明‘轮子’,所以没有车。各种古城遗址上,一条车辙都没有。已有的考古资料显示,在比较晚的时候,印第安人开始制造和使用青铜工具,铁质工具的冶炼、锻造和使用是欧洲人传播过去的。印第安人的金属冶炼技能,更多被用于装饰。这次展览展出了很多精美的金器,花纹非常复杂。”

在这种生产条件下,印第安人却发展出如此发达的农业文化,此外,他们还建造出无数宏大的城池,这些城池大多使用巨型石块建造,有着清晰的功能区划,有金字塔形的神庙、圆形的剧场、生产区、生活区,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有太多未解之谜等着世人去揭开。

结绳记事的“吉氆”

是一种“三维立体文字”吗?

此外,印第安人的文明还有一个让考古学家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安第斯文明没有发展出文字。与其地处同一大陆,发源于热带雨林里的玛雅文明是有文字的。

董国辉说:“他们只是没有一般意义上的文字,但是他们使用‘吉氆’──结绳记事。以往我们提到结绳记事,总觉得那种原始的方法只能记录很简单的信息,但是研究者通过对‘吉氆’的研究,发现它可以表达非常多的信息。比如绳子的颜色、粗细、质地,打结的方式、结与结之间的距离、结的数量,这些都代表不同的意思。但是很可惜,由于这种‘文字’的解读方法,只掌握在当时中央的很少一部分人手中,而欧洲殖民者在登陆南美洲初期,又屠杀当地人,此后由于原住民感染亚欧大陆的细菌病毒而大量死亡,印第安人人口数量锐减,破坏了文化的传承。所以,今天的人们已经读不懂这些‘吉氆’了。”

印加帝国“发现新大陆”前,安第斯文明的最后一个帝国,为了传送“吉氆”,在印加帝国的“高速公路”──印加大道上设有驿站。印加大道有两条主干道,一条为高原大道,从今厄瓜多尔,穿过秘鲁、玻利维亚至阿根廷和智利,另一条为沿海大道,从通贝斯沿海直至智利中部。这两条主干道之间有无数支线,形成四通八达的路网。隔三四公里就设一座驿站,驻扎年轻力壮的信使,以接力方式快速传递信息。从这个角度来看,“吉氆”如果只能记录非常简单的事项,国家是不会如此劳师动众的。

据目前的一些研究来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吉氆”与我们所使用的汉字,都是“会意”的,它更像是一种“三维立体文字”。

“经常有人问我,印加帝国处于什么时期?是奴隶制社会还是封建制社会,或是更早期的原始氏族社会?我会说,印第安人所创造的文明并不适用于我们已有的标准,它是复杂的、独特的。在史学界,对于文明出现的判定标准,主要是城市(人群聚集)的出现,文字的产生,国家制度的建立。但是安第斯文明,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文字,没有铁质工具,没有驯养大型驮运家畜,没有车轮,他们却发展出了发达的农业、制陶业、纺织业和建筑业,这让很多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都感到惊奇不已。对这个文明的研究越深入,就会越让人觉得惊讶,安第斯文明打破了很多人固有的认知。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社会发展有快有慢,社会成果有多有少,这些伟大的文明都为人类的进步作出了贡献。文明是不需要标准化的,每一种文明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董国辉说。

延伸

阅读

新大陆的名称为什么不是“哥伦布洲”?

美洲是亚美利加洲的简称,这个名字的来历是为了纪念一位名叫亚美利哥·维斯普奇的意大利航海家。为什么不是“哥伦布洲”呢?

因为,众所周知,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是源于他想开辟一条通往中国、日本和印度的新航线,这也误导了哥伦布。哥伦布虽然已经登陆了美洲大陆,但他并不知道自己登陆的是一个新大陆,而误以为自己到达的是印度。他将新大陆称为“诸印度(las India)”,将生活在那里的人称为“印第安人(Indians)”。

1499年,亚美利哥跟随一支船队寻找前往印度的新航线,他们沿着哥伦布航行过的路线从欧洲一路向西,最终到达了南美洲东北部的沿海地区。亚美利哥在当地做了详细的考察,并且绘制了当地地图。回到国内之后,亚美利哥不仅描绘了当地的风景和人文,还宣布那是一块之前没有被发现的新大陆,这一宣布颠覆了人们对地球的认识。人们将这一新大陆以亚美利哥的名字命名。再后来,“亚美利哥洲”被改为“亚美利加洲”。1957年,德国地理学家马丁·瓦尔德泽米勒对原有的世界地图进行修订,将“新大陆”命名为“亚美利加洲(America)”。起初美洲仅仅指南美洲,后来成为南北美洲的统称。

文章来源:http://news.72177.com/2020/0207/451860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