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天津
海河医院感染科白大鹏 接诊首例患者"贴面"交流
2020年02月03日 12:361月20日接诊本市首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至今,海河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应急医疗队队长白大鹏一直坚守在医院。
电话吹响集结号
“我记得那天晚上在外院的会诊刚开始不久,我的电话就响了,当时差几分钟8点。因为之前医院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相关部署,规定1小时内应急医疗队必须集结完毕,那个电话就是集结号,我必须马上赶回医院。”1月20日晚正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会诊时,白大鹏的电话铃声急促响起,这是来自海河医院医务科的紧急电话,他知道情况紧急,顾不上吃饭、一口气跑下楼、冲进车里,以最快的速度赶回海河医院,到达医院后,他一边和应急医疗队的队员们迅速换好防护服、准备接诊患者,一边周密部署着接下来的诊疗计划。
问病史贴面交流
“阿姨,怎么样?感觉好些吗?”病床旁,白大鹏俯下身,他的脸与患者的脸几乎贴上了。第一例确诊病例是一位59岁的女性患者,阿姨耳朵背,每次询问病史白大鹏都要离患者近些再近些,“这位阿姨有一只耳朵有问题,听力很差,所以我们每次和她沟通病情时都要离得很近,几乎‘贴面’……”这一看似简单的举动,增加了医护人员感染的危险系数,但为了了解病情,为了更好地与患者交流,必须这样做。患者有长年糖尿病、高血压病史,发病前一个月还患过急性脑梗塞。好在虽然有这么多基础病,但经过得当的治疗,目前情况还不错。
摸清底细变从容
从2003年的非典,到现在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这17年来,作为海河医院的感染科医生,白大鹏可谓经历了很多。
但第一次接触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他还是有些忐忑。让他忐忑的并不是个人安危,而是病毒毕竟很陌生。白大鹏说:“最初对这个病毒认识不多,对它的传染性及强度没有预估,病患会不会是超级传播者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未知数。但经过10天的治疗,我们逐渐摸清了病毒的‘底’,增强了对这个病的全面认识,可以说现在大家有种从容不迫的感觉。”
自从1月20日被召回海河医院,白大鹏就没回过家,医院里过春节,对于医务人员来说,再常见不过,只是今年这个医院里的春节颇不寻常。“住在医院宿舍方便,一旦有情况,立刻能往里(红区)冲。”白大鹏说。白大鹏的妻子也是海河医院的一名医务人员,由于夫妻俩工作繁忙,上初三的儿子由姥姥、姥爷照顾。
“红区”争分夺秒
至于“红区”中的工作场景,白大鹏表示,这是无法记录的。因为手机是不允许带入“红区”的,不仅如此,“红区”中的任何东西都不能带出来,手写病历、之前检查带过来的胸片等资料,都要通过扫描传送到外面。
在“红区”中,医护都要带双层乳胶手套,这样就会增加取血的难度。穿上防护服,大家都是尽量多在里面工作一段时间,争分夺秒,把现阶段能干的活都干了,这样减少防护服的使用,也提高工作效率。
责任编辑:wb001
文章来源:http://news.72177.com/2020/0203/451762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