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资讯中心 天津

海河医院现在什么样?记者走进“战疫”一线

2020年02月01日 19:16

2月1日,记者再次深入天津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定点医院海河医院,现在这里已经收治了37名病例,目前,医院救治稳步进行,一些病例逐步好转,医院秩序井然,医护人员战胜疫情信心十足。

海河医院平静有序

疫情当前,很多人提到海河医院都会不由自主地产生恐惧。其实,记者在急诊、门诊病区采访时看到,这里就医秩序井然,医护人员工作有条不紊。

专家会议即将开始

好消息,有患者接近出院条件!

海河医院副院长邵世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经过精心救治和专家组会诊,院内一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已经连续三天不发热,临床症状缓解,第一次核酸检测呈阴性,今天还要进行第二次核酸检测,如果检测还是阴性,就可以达到解除隔离、同意出院的标准。

而备受关注的本市第一例和第二例确诊病例,其状态、食欲、呼吸道症状等也在好转,已可以下床活动,胸部影像复查也呈现吸收趋势。

患者预后情况怎样?

作为一名“红区”医生,海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于洪志说,他们就是以一种平常心去面对疫情,因为他们有信心赢得胜利。

于洪志表示,从目前的情况看,如果患者肺部没有不可逆的损伤,愈后应该没有太大问题。目前,海河医院收治的病人多数情况稳定,仅有两名病情较重的病人,其中包括一名九旬高龄的患者。医院正密切联系全市专家,进行个体化诊治。

医生们每天如何工作?

据邵世峰副院长介绍,海河医院1月27日凌晨前就腾空病房,具备容纳600人的床位,改造了发热门诊的设施设备,专人值班,建立了发热门诊隔离病房,成立了9批医疗队,153名医生,390名护士,云集了各个科室的骨干力量。

海河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白大鹏是接诊本市第一名确诊病例的医生,从20日开始,他就坚守在一线工作,他介绍说,海河医院的医生具备一二三级诊治流程:一级医生需要进入病区询问病史,进行检查,传送病例资料;二级医生需要分析病情,整理治疗方案等;三级医生进行整体把控,调整治疗方案,向专家组汇报病情。

26日第二病区开诊之后,白大鹏又进入了二病区担任负责人。他说,随着对新型冠状病毒认识的逐步加深,他们必将攻而克之,夺取“战疫”胜利。

麻醉医生当起带娃“奶爸”

郭艳辉是海河医院麻醉科主任医师,他这次没有进入“红区”,但是她的爱人是在红区战斗的医护人员。郭艳辉的第二个孩子现在只有十三个月,自从孩子妈妈大年初一(1月25日)进入“红区”以来,郭艳辉就承担起照顾两个孩子的重任,特别是还在断奶期间的二娃,让这位“奶爸”体会到了又当爹又当妈的辛苦。

“独自带娃的第一天夜里,我感觉半夜里孩子在咬我的胳膊,我想她是找奶喝。”郭艳辉说,“以前孩子一哭,就交给妈妈了,现在只能我自己来。”

说到带娃技术,郭艳辉笑着说:“喂奶、换尿布,都还可以。”

而“红区”那一边的孩子妈妈现在只能吃回奶药,想念孩子的话就视频聊聊天,郭艳辉说:“孩子哭闹的话,我也只能哄着,办法不多,可跟媳妇,我就是报喜不报忧了。”

自嘲“傻”了的护士长

感染一病区的护士长王利,也是参与第一例确诊病例救治的。那天晚上7点多,王利刚要下班回家,就接到了进病区的任务,第一天就是一个24小时的连轴转,后面11天,王利每天都要工作10余个小时,而穿着全套的防护装备,一天下来,王利都有虚脱的感觉。

今年已经45岁的王利说自己不服老,可以体力上感觉还是差了些。而作为护士长,不但是体力上的要求,王利每天要考虑的事还有很多,用她的话说,脑子里的事儿太多了,自己感觉都“变傻了”。

虽然自嘲变傻,但是对于患者,王利那叫一个细心:一位爷爷有口音,他们就把同在病区的爷爷和孙子安排在一起,方便诊疗的同时,让爷爷有个陪伴。今天早上收拾病房的王利,一边忙碌,一边询问一位17岁年轻女患者:“今天状态怎么样?”身后的小姑娘没说话,王利立刻觉得不对劲,一问才知道小姑娘心情不好。王利就耐心宽慰她,直到小姑娘心情好转。

病人的感谢成为了最大的动力

“我们这个团队最小的才23岁,最大的护士已经50岁了,大家都非常团结,干劲十足。”海河医院应急队队长孙燕说。

“这几天,患者们一直跟我们说谢谢,还给我们写下感谢的话语,说她们幸好得到了我们救治,服务非常贴心。”孙燕说。

孙燕把患者们的感谢告诉了团队里的护士们,有的护士被感动得留下了眼泪,她们说,患者的好转就是我们最大的工作动力。(津云新闻记者霍艳华 摄影马成)

文章来源:http://news.72177.com/2020/0201/451731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