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天津
会宁田间地头的扶贫车间:“送岗上门、就近就地就业”得到百姓认可
2019年12月11日 19:36编者按
天津与甘肃,相距1500公里的两省市,因为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而紧密牵手在一起。近年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脱贫攻坚目标和现行扶贫的标准,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的突出问题,将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作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大战略,作为加强区域合作、优化产业布局、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的大布局,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大举措,取得丰硕成果。
由海河传媒中心各新闻单位组成的联合采访组,已经抵达甘肃省扶贫第一线,在接下来的数日里,深入到白银市、庆阳市、天水市及甘南藏族自治州的田间地头、扶贫车间、医院、学校,发回来自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一线的报道,敬请读者垂注。
会宁县杨崖集镇的农民不出村就可在扶贫车间就业,他们正在晾晒黄芪。 伊健摄
天津冠生园扶贫超市货架上的黄芪、党参一直是市民们青睐的甘肃特产,记者这一次来到了它们的原产地——白银市会宁县杨崖集镇。在扶贫车间里,记者看到农民们正在忙着手头的活儿,他们就和工厂流水线上的员工一样,将自家土地里挖出的黄芪、党参经过晾晒、分拣、加工,直至包装成为精美的商品运出大山,运到兰州,运到北京、天津,还借助天津援甘干部的帮扶卖到了网上,卖出了国门。
记者今天抵达红色革命圣地会宁县,这里是红军会师之地,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被视为会宁招牌的黄芪、党参一直都是上等的中药材,但长久以来,好东西深藏在大山深处,既卖不出数量,更卖不上价格。自2017年,会宁县与天津市和平区签订东西部扶贫帮扶协议以来,切实将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一个占地100余亩的中药材加工扶贫车间,就盖在了田间地头,盖在了农民身边,“送岗上门、就近就地就业”的扶贫模式得到了百姓认可。
54岁的农民李明山祖祖辈辈生活在杨崖集镇,耕种着30多亩地,地里种着黄芪、党参等中药材,2013年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一家人年均收入不到3000元。2018年,李明山脱贫“摘帽”,如今夫妻俩在扶贫车间里打工,一个月的收入有5000多元,每年工作7个月,再加上地里的药材能卖上2万多元,一年家庭收入达到了5万多元。黄芪收购价从过去0.6元/公斤到现在4元/公斤。原来李明山要自己负责运到30多公里外的收货点,而今他不用出村,把自己种植的中药材直接卖给扶贫车间,销售没了后顾之忧。
从过去手握锄头,到现在开上拖拉机,这是李明山最大的改变。给这里的农民带来改变的正是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的有效推进。会宁县委常委、副县长,天津援甘干部王华庆介绍说,2013年会宁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为16.99万人,到2018年末,贫困人口还剩下8833户、38492人,预计截至今年末,3.4万多人脱贫“摘帽”,余下的4000多人,将通过一系列兜底帮扶举措,让他们尽快跟上脚步,实现脱贫。(津云新闻编辑刘颖)
责任编辑:wb001
文章来源:http://news.72177.com/2019/1211/451034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