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天津
大沽铁钟:百年归乡途 见证复兴路
2019年12月01日 18:40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今年国庆节前,滨海新区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镇馆之宝“大沽铁钟”,作为天津市唯一展品入展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回归之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
国庆节后,在“新中国70年,镇馆之宝70件”全国文物和档案故事网上征集评选活动中,由滨海新区拍摄制作的《大沽铁钟百年归乡路》短视频从5万多件作品中脱颖而出,大沽铁钟入选“最震撼网民的70件镇馆之宝”。
上周末,在滨海新区举办的大沽口炮台文物价值传播暨遗址发展与爱国主义教育传承学术会议上,记者再次聆听了大沽铁钟的归乡故事,感受到大沽口炮台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所承载的历史厚重和时代责任。
传奇背后是民族精神和文化自信
从专家学者到普通市民,大家异口同声用一个词表达感受,这个词就是“震撼”,而这种“震撼”缘于大沽铁钟的传奇经历。而对“传奇”的注解,则是中华民族百年前面对列强侵略的屈辱与抗争,是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执着与坚定,是中华民族走在“复兴之路”上的自信与从容。
有人说:“大沽铁钟不只是一口古钟,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符号,承载着历史的基因。”也有人说:“它‘讲述’的不仅是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更像离家多年的游子对故土的深情、对家乡巨变的致敬。”还有人说:“大沽铁钟的回归,在海外流失文物归还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激发了我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记者对见到大沽铁钟的第一印象记忆犹新:它静静矗立在博物馆展厅一隅,虽已锈迹斑驳、不再“光鲜”,但依然遮掩不住“与生俱来”的雄姿英发:钟口呈波浪圆形,钟体外壁上的“海口大沽”“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乐威毅公祠”字样清晰可见,钟款铭文镌铸“大清光绪十年立海口大沽乐威毅公祠”“皇图巩固保定府练军官兵仝人公立”。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铸造工艺的美感一览无余,而那些记下百年沧桑的“年轮”,分明在诉说着一个个动人、曲折的故事。那一刻,仿佛阵阵洪亮的钟声再次响起……
1900年 大沽铁钟流落海外
大沽铁钟是为纪念抗击英法联军壮烈殉国的直隶提督乐善而造,铸于清朝光绪十年(1884年),口径585毫米、钟体高650毫米、重105公斤,曾悬挂在天津塘沽大沽口炮台的石头缝炮台。该炮台位于大沽口炮台群的西北角,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据史料记载,1900年,八国联军在大沽口外集结舰艇,以石头缝炮台为首要侵入点,炮轰大沽口炮台,大沽口守军顽强抵抗,但还是失守了。炮台陷落后,英国士兵将大沽铁钟当做战利品掠走,并带上英国“奥兰多”号军舰。由于当年那艘船上的士兵多数是英国朴次茅斯人,因此大沽铁钟也就跟着到了朴次茅斯市。
1902年,朴次茅斯市的维多利亚公园建起一座中式石亭,大沽铁钟一度被悬挂在亭子里,以“纪念”在大沽口战役和攻打北京战役中战死的英国侵略军。不过,它的日子并不好过。历经两次世界大战和欧洲社会动荡时期,大沽铁钟多次险些被毁,20世纪末,钟钮又因盗窃遭到破坏。随后,它被搬入温室,弃置于角落。
2005年 英国政府无偿归还
时间指向了新世纪,2003年。
一个偶然的机会,朴次茅斯市维多利亚艺术中心主任马可·刘易斯在维多利亚公园的暖房里发现了大沽铁钟,然后将它移到了维多利亚艺术中心,供人们参观。机缘巧合,那年,中国留学生范辉来到朴次茅斯市的维多利亚艺术中心兼职。有一天,马可·刘易斯请范辉将大沽铁钟钟体上的铭文翻译成英文。他郑重地对范辉说:“这口钟应该送还中国。”范辉根据铭文推测,铁钟的故乡应该是天津大沽,并立刻将这一重要信息反馈到了北京古钟研究所。一时间,铁钟的命运牵动人心。
“由于英国方面对大沽铁钟的归属问题存在疑义,直到2004年9月,归还铁钟的事还没有实质性进展。”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馆长马文艳告诉记者,经过近一年的交涉,在两国政府和在英华人的努力下,2005年5月,英国政府通过无偿归还大沽铁钟的提案,也成为两国间通过政府协商、由国外政府主动归还文物的典范。
离乡105年 魂牵梦绕归故里
英国当地时间2005年6月13日,朴次茅斯市博物馆举行了隆重的“庆祝大沽钟回归祖国典礼”仪式。时任朴次茅斯市博物馆馆长保罗为大沽铁钟办理了“文物出境”许可证。7月17日,铁钟空运到首都机场;20日,大沽铁钟抵达塘沽“行政许可中心”;22日,“大沽铁钟回归祖国庆典”在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举行。马文艳感叹:“见到大沽铁钟的那一刻才算踏实,终于‘回家’了!再也不会离开了!”
2006年,原塘沽区委、区政府将等比例复制的大沽铁钟赠送给英国朴次茅斯市。如今,这一复制品悬挂于朴次茅斯市维多利亚公园。2016年,时任英国朴次茅斯市市长大卫·富勒、朴次茅斯华人协会会长蔡润泉一行还专程来到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探访大沽铁钟。
今年9月,大沽铁钟作为我市唯一入选的文物,参展中国国家博物馆“回归之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近日,随着展览结束,大沽铁钟将再次回家,作为镇馆之宝继续“讲述”百年归乡故事,见证民族伟大复兴。
有人说:“大沽铁钟不只是一口古钟,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符号,承载着历史的基因。”也有人说:“它‘讲述’的不仅是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更像离家多年的游子对故土的深情,对家乡巨变的致敬。”还有人说:“大沽铁钟的回归,在海外流失文物归还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激发了我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让文物讲好故事
让遗址传承历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我们秉承‘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原则,全力推进炮台文物本体修复和馆藏文物修复计划。”马文艳表示,今年初,滨海新区编制了《大沽口炮台遗址总体保护规划(2020—2035年)》,将炮台北岸营盘和南岸营盘相关遗存纳入了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范围,同时《大沽口炮台遗址公园环境整治规划工程方案》也通过国家文物局批复。“这样,更有利于完整呈现遗址原貌,做好遗址的保护展示,更好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
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还通过多种举措,提升革命历史文物展示水平。特别是探索并实现未成年人红色教育新模式,组织“中国红 我的梦”夏令营,创造性地将课堂 “搬”进博物馆,推广“互联网+爱国主义教育研学传播”、爱国主义教育VR课堂,打破时空局限,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让孩子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文化自信。(津云新闻编辑付勇钧)
责任编辑:wb001
文章来源:http://news.72177.com/2019/1201/450842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