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乐活生活 天津生活

津城夜市 冬日保“暖”

2019年11月19日 22:19

民园夜市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

夜市中爱美的姑娘

运河新天地内空荡的座位

和悦汇内的儿童游乐区晚9点仍有孩子在玩耍

天津市“夜间经济”报告

9月24日,阿里巴巴本地生活服务团队发布《天津市“夜经济”报告》指出,天津市消费者在夜间餐饮中更喜欢小吃、烧烤、火锅等品类;夜间观看演出表演较活跃,夜间观影相对不足;夜间网购占比约35%。夜间文化消费是一大亮点。从演出票务平台大麦来看,夜间演出最活跃的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天津、成都和杭州,天津名列第三。报告提出,天津市的夜间经济总量和质量都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建议进一步完善天津夜间经济发展方案,丰富天津夜间经济业态;推动冬季夜间消费运营,开展冬季特色活动;加强公共设施保障,优化公共服务配套,保障城市夜间消费活力;增加线上推广宣传,发挥互联网优势,进一步促进天津夜间消费。

冬日里的寒风吹冷了津城的大街小巷,位于市中心的五大道却在夜空中璀璨。

今年夏天以来,夜间经济火遍津城,有效促进了经济增长。但是随着天气转凉,夜间经济的火劲似乎也有所减弱。天津的夜经济能否维持夏天一样的火热状态,成为冬天里的一把火?连日来,本报记者多方走访,了解到各方面各层次的探讨,也看到冬季夜间经济的一抹亮彩……

现场直击

有清冷也有浪漫

11月1日,晚6时许,晚餐消费高峰时段,记者来到运河新天地夜市,从大丰路的入口进去,十几栋别墅大门紧锁黑着灯,只有两个教育机构亮着灯。几十辆餐饮花车也大都关门黑灯歇业,只有五六家卖煎饼果子、烤串、烧烤的还在营业。记者一路走到尽头的大排档最后一排座位,只见到一桌“客人”,还是在这里清扫落叶的环卫工人。

作为天津第一批夜市,运河新天地曾有过一天接待6万人的火爆,让这里的商家赚得盆满钵满。但是,夏天有多火,现在就有多失落。做烤串生意的“烤味烧”老板娘秦女士说:“相差太多了,夏天一天卖七八千元,现在一天好的时候只卖200元,不好的时候,才卖几十元钱。”

相比之下,河西区和悦汇夜市卖烤冷面的赵先生落差小一些。11月3日晚9时许,他告诉记者,夏天的时候,他一晚上卖1000多元,现在也就卖200元。

同日晚间,南开区奥城夜市的人相对多些,烤红薯、糖炒栗子等应季食品也有人买。尽管如此,商家们还是觉得有落差。“夏天时,我们这里座无虚席,很多客人排队也要在我家打卡。”一家网红烤鱼店店主一边在商街上发宣传单,一边接受采访。记者问:“现在生意怎么样?”女店主苦笑了一下说:“那还用说吗?如果生意好,哪有时间发传单?”

当晚,奥城夜市的商家有相当一部分关着门。一家咖啡店前的凉棚还在,上面的塑料装饰品曾在夏天营造不少浪漫气氛,现在看起来却让人发冷。

最为“冷清”的属河西人民公园附近夜市了。11月5日晚9时许,记者开车沿广东路、永安道、利民道等走了一圈,发现两侧商家大都已关门,没关门的也空荡荡的,不见客人。靠近大沽南路的两个酒吧前是停满了车,但并未带动整个商圈,夜幕下,酒吧大屏幕昭示的喧嚣与周边的暗淡形成对比。

11月16日夜8时许,民园下沉广场,露天大屏幕上,电影《我不是药神》放映过半,数十观众或坐或站。空气清冷,人们聚精会神观看,全无退意。此前一天,作为夜间经济示范街区冬春季重要举措的“城市记忆”经典电影放映月活动正式开幕,接下来的一个月,每周五、六晚上这里都有一部经典电影放映,市民、游客可以免费前往观看。与此同时,民园广场酒吧街上人头攒动,几乎每个卡座上都坐满了人,人们把酒言欢,愉快地开始了一天的夜生活。“七八点的时候人还不多,过了晚上十点客人就多了。”五大道景区管委会主任王业明说。

冬夜不止啤酒撸串

消费者观点1

天津人消费习惯使然

为什么天津的夜市对天气这样敏感呢?一个观点是天津人的消费习惯和生活习惯使然。湖南来津人士史先生认为:“天津人很少有夜间消费的习惯,特别是冬天,全都在家里猫着,这是整个津城夜间经济的短板。”

土生土长的天津人杨女士回答得更“粗暴”:“大冬天晚上还出来逛街的,全是外地人,本地人哪有大冬天晚上出来逛街的,在家里暖暖和和一呆多好!”

消费者观点2

缺乏新消费热点,只能窝在家里

“90后”男青年小李并不认同“消费习惯”说。他认为自己观念足够新,夜生活也不少。“上大学时,我和同学一起去过天津、北京的各大酒吧,工作后,对泡吧、蹦迪积极性不高了,但如果有电音节或喜欢的明星演唱会什么的,我还是会去。”

河西区新八大里居民刘女士另有一番见解。“小区对面的和悦汇夜市开街后,我去过多次,都玩过一遍,没兴趣了,又和闺蜜去看话剧,可话剧不是天天有。”刘女士认为,她有夜生活的需求,但在缺少新的消费热点的情况下,她只能窝在家里。

消费者观点3

公共配套欠缺,影响夜间消费热情

消费者李女士是相声迷,她喜欢去小剧场听相声,但很少听,原因是夜间出行不方便。“听完晚场相声出来,走去地铁站,末班车就收车了,公交车也没了,发展夜间经济,公共交通服务必须跟上。”

经营者观点1

啤酒撸串再好吃,时间长也腻

过去的这个春夏秋,运河新天地夜市的烤肉摊主陈先生赚了个盆满钵满。“每天4个人还忙不过来,”淡季来临后,每天空守着摊位,陈先生开始了思考。“啤酒撸串再好,天天吃也腻了,何况整个夜市全是小吃?”陈先生认为,业态单一,容易令消费者形成消费疲劳,寒冷更易引发这种疲劳感:“如果有一些儿童设施,孩子就愿意来,孩子来,家长就得跟着,就会有其他消费……”奥城夜市一位店主说:“这么多夜市,全是小吃,品种都大体相同,同质化严重,很难形成品牌效应。”

经营者观点2

体量单薄,没形成规模效应

“天津人有句老话:‘做买卖就不怕扎堆’。今年,天津各区都开了夜市,但呈点状分布,没形成集中的商区,反而削弱了夜市的吸引力。”有着30多年经商经历的市民王先生认为,天津的夜市缺乏规模效应,制约夜市发展。“不过,近期市区两级政府关于冬季夜市的新举措还是很到位的,经过提级的夜市越来越高大上了,像五大道、利顺德等刚提级的夜市,本来就是天津的名片,外地人来天津软硬件设施都够档次,再加上很多适合冬春两季的活动,想不火都难。”王先生说。

多点发力 热闹津夜

红桥区制定了冬春季寒冷天气运营方案,以保证运河新天地夜市持续经营。聘请专业团队,策划、招商、运营,计划新建3处玻璃温室、2处公共就餐暖棚,为消费者提供免费的温暖就餐区域;引进火锅等适合冬季经营的业态;增加旋转木马、疯狂迪斯科等娱乐业态;引进唤醒童年记忆的津味民俗业态;增加儿童玩具城。计划在11月中下旬举办运河新天地冬春季运营启动仪式,通过全方位宣传、全业态准备、文艺演出等吸引客流回归。结合圣诞、元旦、春节举办圣诞点灯、年货节等节庆活动。举办马戏展演周,打造“雪中情”浪漫场景,利用人工造雪、设置冰雕、植入梅花等,将美丽的雪景、河景、灯景、花景融为一体,将其发展成“带心爱的人来一次风花雪月体验”的浪漫网红打卡地。

河西区将依托人民公园周边夜间经济示范街区内万科广场的室内消费环境,利用万物集、“言几又”书店等室内资源,吸引人群,刺激消费。注重街区特色化品牌化建设,并举办夜间庙会、夜间展会、夜间民俗聚会等,让市民都可以在冬夜找到自己喜欢的夜间休闲方式。选取恒基广场和天津文化中心地铁商业,进行规划研究,使其成为河西区夜间经济的新亮点。更重磅的是,津悦城冬夜嘉年华夜市也在紧锣密鼓赶来的路上。“双12”当天,在河西区银河广场津悦城,将有一场跨年夜市大行动,有主题开街仪式,有津味小吃展演满足人们的味蕾,有精彩的歌舞表演,著名艺术家的现场表演,还有很多极具现代感的好玩项目,让人们吃喝玩乐,嗨个够!

目前,我市已有两个夜市升级开启冬春季运营新模式。11月8日晚,以“夜繁华 悦美好”为主题的五大道夜间经济冬春季运营启动仪式在五大道民园广场举行。全新升级的“民园市集”惊艳亮相,包括新打造的网红快闪店、新提升的保暖花车、新开业的人气酒吧、新装饰的夜景灯光开启,开启夜间经济2.0版。作为点亮“民园市集”的八大系列活动之一,11月15日开始,“五大道城市记忆经典老电影展映”活动在民园体育场下沉广场举行,每周五、周六晚免费放映经典艺术电影、体育电影、爱国主义教育电影,为寒冷的冬日注入温暖的活力。

11月7日,拥有150多年历史的利顺德大饭店推出“文化夜市”。“文化夜市”主要包括“博物馆奇妙夜”“维多利亚花园夜市”“泰晤士小型轻音乐会”等活动。广大市民在这里享受歌舞表演、观摩特色画展、参加主题沙龙、领略非遗展示等多元化的夜间“文化市场”。

更有天津7大冬季封闭夜市已开街。包括:河东区的老门口儿夜市、津南区的老三街夜市、和平区的嗞啦街夜市、南开区的鲁能不夜城 、红桥区的凯莱赛夜市、河西区的恒基艺术小镇等,全都可圈可点。

以“老门口”为例,11月2日开始的河东区老门口儿夜市“暖冬嘉年华”为期两个月,举办特色“啤酒花园”,现场组织歌舞表演,引进花果酒、花雕、鸡尾酒及多种啤酒,配套销售烧烤、鸭货、炸串等小吃。还有夜市美食大赛,通过线上投票、线下试吃的方式评选最受欢迎的餐饮商户。

南开区政府将按“品质化、专业化、特色化”提级奥城夜市。对现有商亭经营品类作出调整,增加冬季卖点和网红吸客的产品,招租适合冬季经营的品牌入驻。调整冬季夜市的经营时间为17:30—21:30。引进文化、体育、休闲等业态,使街区持久保持活力。突出街景店车时尚、品质特色,成为新兴网红产品。根据潮流元素、节庆元素的变化,持续将中央大街1号网红商亭变装为主题商亭,成为奥城地标性建筑。为网红商亭配备保温墙面和冬季取暖设施,对商亭进行防风篷房改造提升。引进“潮”文化,通过网红潮、促销潮、音乐潮、闹市潮、运动潮、中国潮等“潮”主题元素定义天津夜市潮流,保持奥城夜间经济示范发展的持续活力。

专家意见

如何捂暖夜间经济

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教授李兰冰

形成核心竞争力

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教授、博导、经济学博士李兰冰认为,冬天来了,夜市不火了,说明我们的夜市缺乏核心竞争力。要清晰定位,服务什么人群,用什么特色吸引人。天冷不是夜市不火的必然原因。哈尔滨也很冷,甚至比天津的冬天冷多了,但形成了哈市特色,吸引各地游客去体验寒冬。不是只有餐饮就能形成夜市经济,要形成产业链,要给游客一个理由,为什么放弃温暖的家,走出去消费。换言之,就是要有足够的魅力吸引游客去消费。

天津市商务经济研究会会长钱伟荣

熬过成本期 跨越培育期

天津市商务经济研究会会长钱伟荣认为,发展夜间经济需要政府扶持、商家坚持、百姓支持。政府扶持的力度,已经有目共睹;商家坚持起来有难度,特别是进入冬天以后,客流明显减少,如果还坚持的话,势必产生人工等额外成本。百姓支持层面,目前也存在很大的差距,一方面需要大力宣传,另一方面还需要提升夜间经营水平吸引消费者。我们研究过国际上知名的夜市,80%以美食为特点,其他还包括文旅、服装、手工艺品等,大都发展经历了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形成当今的影响力。天津的夜市刚刚发力,还需要培育期,需要耐心。

夜经济的持续发展,尤其在寒冷的冬季托起靓丽的灯光,政府不仅要扶持,还要调控和平衡利益。例如夜游海河活动,离不开两岸璀璨灯光的衬托,而游客仅给游轮付费,不会付两岸的灯光费,灯光的成本要么政府直接补贴,要么用商业广告点缀;夜市需要成群成片,又要符合规划布局;夜市需要招揽人流,又要兼顾交通安全,诸如此类均需要政府统一筹谋。

夜间经济大有前途,但是夜市的成长有它的规律,需要熬过成本期、跨越培育期,坚定民众的心理预期,呼吁大家都来关注夜间经济,让夜经济助力我们这座美丽城市的经济发展。(津云新闻编辑曲璐琳)

文章来源:http://life.72177.com/2019/1119/450699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