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资讯中心 天津

天津多区建急救站点 打通“生命绿色通道”

2019年11月19日 14:19

今年以来,天津多个区域都将急救站点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根据《天津市加强院前医疗急救工作实施方案》要求,从硬件建设到软件服务、施救时效等各方面都以百姓需求与安危为出发点、遵循高标准要求,为百姓打通一个个救助生命的绿色通道。

南开区 年内将完成14个急救站点建设

今年5月24日下午2点30分许,南开区向阳医院急救站点值班车接到120指示,立即前往集园里小区救治一名伤员。急救单元组从120接报至救护车到现场仅用4分30秒。到现场后,医护人员立即对患者进行急救处理,驾驶员与担架员协同将患者抬上车,并安全送往人民医院救治。向阳医院急救站点值班车从接报至送达医院全程用时仅15分钟左右,患者经过及时抢救,无生命危险,各项体征恢复正常。

作为全市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的一部分,南开区政府及南开区卫健委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关于有效提升院前医疗救治效率的号召,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进行筹备,向阳医院急救站点于今年5月22日完成验收并投入使用。作为新建站点,距离事发现场仅1公里,较之前最近的人民医院站点缩短近60%路程,大大缩短了应急反应时间,为百姓争取到了宝贵的黄金抢救时机。

根据《天津市加强院前医疗急救工作实施方案》要求,每4万人口配置1部救护车、每8万人口建立1个急救站点的标准,南开区到2019年12月31日前,将完成14个急救站点建设(含临时站点)。为了高标准快捷地完成此次任务,根据“市管区建”的原则,南开区住建委、城管委、相关街道办事处等部门有效推进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工作。截至目前,南开区共运行9个急救站点,其中6个站点已完成标准化建设,通过市急救中心专家组验收并交付使用;3个临时站点已运行。此外,南开卫健委克服医疗机构用房紧张的困难,于9月30日前又完成了3个标准化站点建设。

红桥区 打造脑卒中“1小时黄金救治圈”

为提高救治效率,降低院前急危重症患者致残率和致死率,今年以来,红桥区大力加强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将院前急救站点建设纳入全区2019年20项民心实事之一。

结合区域人口密度、交通状况和医疗机构分布等情况,按照就近、安全、迅速、有效原则,从全区20多个候选点位中选取了红桥医院、市人民医院、和苑街道、西沽街道、双环邨街道、三条石街道、西于庄街道7处,仅用3个月的时间就完成建设任务,比预计时间提前了一年半。目前,7个院前急救站点都已经正式投入使用。其中,三分之二以上的站点远超过建筑面积60平方米、功能用房不少于3间的基本指标要求,每个站点配备有2个固定停车位,能够满足医护人员和救护车快速出动需要。从而,将急救电话从接报至救护车到达现场的平均时间缩短至10分钟以内,打通了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生命的“绿色通道”。

红桥医院急诊科的院前告知系统刚刚投入使用不久,就因为快速高效的配合,成功抢救了一名脑卒中患者。“院前告知系统能在120到达患者现场后,即刻与接诊医院进行有效沟通,使急诊科有充分时间做好抢救准备,极大地缩短了危重患者的抢救时间。”红桥医院急诊科的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说,这套系统可以在第一时间告知患者的相关信息、位置及预计抵达时间,当时这位患者是位60岁的男性,主诉左侧肢体麻木,持物不稳30分钟,初步诊断脑卒中,预计5分钟后到达医院。

接收信息后,急诊科护士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做好抢救准备,同时通知溶栓小组和CT室。患者来院后,即刻开放卒中绿色通道,急查头CT,在与家属做好病情告知的同时排查溶栓禁忌症,最终,自患者进入医院至输入溶栓药物仅仅37分钟。由于溶栓的及时,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依托院前急救站点的建立,红桥医院积极推进“6+1”急救体系建设,建成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基层版心衰中心;纳入天津市卒中急救地图医院创建卒中防治中心,与120急救中心合作加强院前急救,打造脑卒中“1小时黄金救治圈”,有效促进了院前急救资源整合,缩短了急救半径,为院前急危重症患者生命救助撑起了“保护伞”。

宝坻区 接报至到达现场 控制在11.28分钟之内

宝坻区院前急救分中心于2018年9月底投入使用,目前,已经建成急救站点9个,计划到2020年,将建成15个。

“届时,将进一步缩短救援时间,提高急救效率。”宝坻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今年1月以来,宝坻区急救中心共接收呼入电话11128个,派车6546次。十秒接听率达到了99.9%,接报至到达现场时间控制在了11.28分钟之内,比2018年第四季度下降了3.38分钟。

东丽区 极大缩短急诊转诊时间

晚6点左右,军粮城医院接诊一位70多岁刘姓老太太。当时病人介绍说头晕头胀了一天,有高血压史,无规律服药。当时测血压200/100mmhg左右,四肢肌力正常,心电图大致正常。建议上级医院查脑CT,排除脑血管病变。同时建议120转院。拨打120急救中心电话后,军粮城街急救站点很快到达,转走病人。新建设并投入使用的军粮城街急救站点,极大缩短了急诊转诊的时间,进一步提升了军粮城地区危急重患者的抢救效率。

通过民心工程项目,金钟街、华明街、华新街、东丽湖街、军粮城街和东丽医院6家急救站点改造建设完工并通过市级专家验收,东丽区已顺利完成2019年民心工程项目。下一步,东丽区加速推进2020年急救站点建设任务,力争年内完工,让民心工程早日惠及百姓。

河西区 让院前医疗急救再快一点

“7分钟左右就能到达急救点位,时间明显缩减。”一名医生、一名护士、两名担架工、一名司机,在河西区友谊路街宾西社区卫生服务站,来自市急救中心的5人团队担起了让院前医疗急救再快一点的责任。“还想出来迎一下急救车,没想到这医生都到家门口了。”患者家属的感叹恰恰证明了建设院前医疗急救站点的意义所在。目前,河西医院、宾西社区卫生服务站等9个院前医疗急救站点已建成并投入运营。2020年急救站点建设任务──梅江、体南、南开大学附属医院、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4个急救站点已开始筹建。

河西区按照每8万人口建立1个院前医疗急救站点的标准,在合理规划布局13个急救站点基础上,采取“市管区建”的模式分步骤抓紧建设。其中,今年6月底前,完成9个急救站点建设,此项工作也被纳入河西区2019年民心工程。今年4月起,区卫健委对9个急救站的工作和生活设施、应急照明设备以及消防设施点进行提升改造。6月25日9个急救站点全部通过市级专家组验收。随着2020年建设任务确定的4个急救站点开始筹建,河西区将进一步完善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提升院前医疗急救服务能力,让民心工程惠及更多百姓。

和平区 修筑守护健康的快车道

6月8日11点5分,和平区五大道急救站点在接到急救任务后4分20秒即到达复兴公园现场,为一名突然倒地、意识丧失,呼吸心跳停止的中年男子进行初级心肺复苏,成功挽救了这名患者的生命。按原有站点分布,最近的站点比目前要远一倍,短短几分钟的延长将造成生命的不可挽回。

立足辖区人口密集、区域面积较小的特点,和平区合理规划布局7个站点。经过前期不懈努力,在2019年6月底完成了五大道街、南市街、小白楼街、南营门街及海光寺地区5个急救站点的建设工作,并交付运行使用,提前半年高质量圆满完成2019年市、区两级民心工程。这5个站点的启用,助力带动提高和平区整个院前医疗急救链的反应速度,大力提升了该区卫生应急处置能力水平。

和平区结合人口密集,车流量集中的特点,确定在和平区每个街建设1个急救站点,海光寺地区加建1个站点,2020年前在不到10平方公里的面积上建设完成7个急救站,以满足院前医疗急救服务基本需求,其中2019年要完成2/3急救站点(5个站点)的建设。(津云新闻编辑孙畅)

文章来源:http://news.72177.com/2019/1119/450696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