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天津
天大践行精准扶贫举措 为山里人打开知识之窗
2019年07月25日 22:03践行“四力”扶贫报道西部行
在宕昌县官亭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天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支教队员教学生们使用天大新捐赠的显微镜。
距天津1700公里之外,位于甘肃省陇南市西北部的宕昌县,地处青藏高原边缘和西秦岭、岷山两大山系支脉的交错地带,地形复杂,交通不便,县域经济实力薄弱,教育水平滞后,是甘肃省深度贫困县之一。
今年7月,天津大学百余名师生骨干给走在脱贫路上的宕昌县带来了重重惊喜:该校20多支师生支教实践队,瞄准宕昌县的需求,在教育扶贫、智力扶贫、消费扶贫、产业扶贫等方向持续发力,践行多项精准扶贫举措,尽“天大”的努力,帮助宕昌县打赢脱贫攻坚战。
点燃孩子学习梦想
扶贫先扶智。天津大学今年首次开展“留筑”梦想暑期夏令营支教实践,覆盖宕昌县25个乡镇的全部15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捐建12间“梦想教室”,包括美术教室、电教室、科技教室、体育室、课外活动室等。支教队员们还精心准备了机器人、画册、科学实验材料等教具,通过开设兴趣激发、理想信念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对当地中小学生进行启智教育,引导当地学生、家长了解学习知识的意义、了解外面的世界,助力点燃学生的学习梦想。
“你们知道电从哪里来吗?电有什么用?怎么用好电?”在经过20多个小时的跋涉后,天津大学自动化学院支教实践队到达海拔1989米的宕昌县好梯乡,为当地九年一贯制学校的42名学生开展夏令营活动。为带领孩子们在理论学习之外体验科学实验的魅力,支教实践队提前购置了15套物理实验设备,每套包含器材20余种,可完成25种物理实验,基本覆盖初中物理全部实验内容。在实验课程教学过程中,支教队员让当地学生尽量多体验动手的乐趣,并辅以讲解原理,鼓励和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将物理知识学以致用。“我第一次亲手组装连接了电路”“快看,我们小组合作制作了电磁感应上课铃”“磁场,太神奇了”……孩子们在实验活动中体验了物理知识的魅力,纷纷表现出对理化知识的浓厚兴趣。
“当每个学生求知的目光紧紧跟随我时,我恨不得把自己所有的知识全部教给大家,然而,一节课的时光是短暂的。未来,我会随时改进自己的课程安排和教学方式,给孩子们带去更多更有趣的知识。我希望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方法,为当地学生打开一扇看向山外世界的窗,让他们领略神奇的科学与丰富的生活,启迪他们走向更广阔的舞台。”自动化学院教师陈晓龙说。
送去新型经营理念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服务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这个暑期,天津大学继续举办宕昌县扶贫专题系列培训,设计开发分层次、可推广、解渴、管用的培训课程,计划全年为宕昌县培训超过1000人次,持续发力教育扶贫。
“我是天津大学扶贫课的受益者!”宕昌县“谷御蛋坊”总经理李琴芳告诉记者,她参加过天津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殷红春教授的培训课,其电商课程让她打开了思路和眼界,新型的经营理念使她把自己开发研制的手工“古法皮蛋”卖出了好价钱。现在,李琴芳利用“合作社+贫困户+电商+基地种养”的模式,开发出特色网售农产品古法皮蛋和药膳蛋两大系列产品,带动当地贫困户40人,平均每人每年增收1000元,形成了产业化发展、多元化增收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接下来,我还要跟着殷教授等老师们继续学习,给我们的合作社增加不同的产品线,做好皮蛋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真正把品牌做大做强,带动更多村民致富。”李琴芳满怀信心地说。
“专题培训工作将一直进行下去,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线上线下结合、理论实践衔接的方法,为宕昌县培养一批批实用型人才、紧缺型人才。”殷红春说。
实现“造血式扶贫”
自2013年起,天津大学宕昌班共在校内开展11期干部培训,培养了教育系统、电子商务系统、文体广系统、市直机关、扶贫业务系统、非遗及旅游系统、妇联干部等近500人;采取教授走进宕昌县授课的模式,培训各级干部超过1000人次。近日,该校为宕昌县度身定制的在线培训系统上线,围绕法制意识、履职能力、非遗管理、农产品经营及创新创业能力等方面,持续开展线上培训。
旅游业和中药材是宕昌县两大支柱产业。针对产业扶贫,天津大学一方面将发挥学科优势,帮助设计官鹅沟天池游客服务中心方案和宕昌全域旅游示范区提升规划项目;另一方面,天津大学药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工业工程领域的专业教师团队,下一步将增派智囊团、做好孵化器,在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生产技术、产品检测方面给予技术指导,扶持当地饮片企业,并帮助与各大中药企业建立联系,拓展宕昌中药材市场,推动项目落地转化发挥实效,实现“造血式扶贫”。在消费扶贫方面,天津大学后勤保障部、工会合计签约采购了数百万元宕昌县当地农副产品,学校还积极联系校友企业协助消费扶贫,探索消费扶贫新模式。(津云新闻编辑曲璐琳)
责任编辑:wb001
文章来源:http://news.72177.com/2019/0725/449052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