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资讯中心 天津

天津援青干部杨云:青藏高原上的白衣使者

2019年07月06日 10:13

践行“四力”扶贫报道西部行

打响脱贫攻坚战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基本医疗有保障”是“两不愁三保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天津将健康扶贫作为促进东西部扶贫协作的重要举措,向贫困地区输送医疗援助团队。

天津援青干部杨云担任青海省黄南州人民医院妇科主任一年多来,迎难而上,吃苦奉献,先后引进多项先进医疗技术和设备,填补了当地空白;开展妇科手术300多例,带出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提高了当地妇科医疗服务水平,改变了群众落后的思想观念。她被当地百姓亲切地称为“青藏高原上的白衣使者”。

救死扶伤 义无反顾

当记者来到青海省黄南州人民医院时,48岁的杨云在第五手术室对一名孕妇进行紧急抢救。只见她紧紧盯着病人伤口,一把把手术刀在她和助手之间飞快地传递。

这名病人由于宫外孕导致大出血,不到一个小时出血量达到1500cc,相当于全身血量的1/3,送到医院时已经失血性休克,血压、心率都不稳定,情况十分危急。

经过一个半小时的紧急抢救,病人的病情终于得到控制。杨云一边脱下手术服,一边说,像这样的手术她已经习以为常。最忙时,她一天上过四次手术台。“目前我们主要是以妇科微创为主,比方说腹腔镜下做的输卵管结扎,还有一些卵巢囊肿手术。还有通过宫腔镜手术把异常子宫出血的病人留住。”提起本职工作,留着一头短发,看起来文静而内向的杨云便打开了话匣子,白净的脸上不时露出满足的笑容。

2018年3月,杨云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滨海医院来到黄南州医疗援青。到医院的第一天,她就遇到一名需要手术的危重病人。由于当地医疗水平有限,以往这种病人要被送往一百多公里外的省医院进行救治。当得知医院来了一位天津专家后,家属强烈要求让杨云来做手术。这让杨云犯了难:“我从事临床医疗工作近30年,但是接到这个病人的要求后,当时心里没底。一个是医疗环境我不熟悉,医疗器械也不太了解,还有人员配备也不清楚。”

提起那次手术,杨云依然心有余悸。更糟糕的是,当时杨云刚到青海,严重的高原反应让她头晕恶心不说,胃病还犯了,疼痛难忍。然而,病情就是命令,她毅然决定为病人实施手术。“因为如果病人要转到西宁,需要一段时间,中途病情有可能加重,损失会更大!”在杨云看来,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没有什么可以成为推托回避的理由。同科室的医生王金玲回忆说,临手术前,杨主任让她帮忙打了止疼针:“杨主任脸色特别不好看,用手顶住胃部,疼得直不起腰来。我问她,说是已经吃了两片止疼药。杨主任说你赶紧给我打止疼针,我怕坚持不下来。后来我给主任打完针她立马就上手术台了。”杨云的这一举动,让在场的医护人员对这位从天津来的医疗专家刮目相看。

来不及适应新的环境,顶着强烈的高原反应和胃痛,杨云克服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压力,坚持为病人实施手术。手术过程中,汗水不断渗出来,后背湿了一大片。一个多小时后,手术终于结束,病人脱离了生命危险,杨云几乎瘫坐在地上。

第一次手术的成功,让医院和患者对杨云竖起了大拇指。自那以后,找杨云看病的百姓便络绎不绝。到目前为止,医院妇科诊室共开展手术300多例,其中有很多都是首例,填补了当地的医疗空白。

在医院妇科办公室,放着许多锦旗、奖状、奖杯,其中有不少是送给杨云的。一名有心的同事将藏族老乡对杨云的感谢翻译成中文,写在一张纸条上,压在杨云办公桌的玻璃板底下。上面写着:“您是悬壶济世,扁鹊再生,在世华佗。救死扶伤,妙手回春。向您们这些拥有普渡众生之心的活菩萨们献上我们最诚挚的感谢……”

送医下乡 真情义诊

在平日接诊的过程中,杨云发现,当地很多妇女思想保守,医疗保健意识差,对有些妇女病更是难以启齿。妇科病长年得不到治疗,最终使小病贻误成了大病。

为了使更多藏族妇女早日得到检查,及时得到医治,杨云经常和同事们一起送医下乡,到条件更艰苦、海拔更高的贫困地区普及健康知识,免费义诊。“青海地广人稀,好多游牧百姓看病非常难,因为路途太遥远了。”杨云说。

杨云办公室的抽屉里,珍藏着一沓她和同事们外出义诊的照片。杨云指着其中几张说,那是她第一次到高寒牧区义诊,海拔近4000米。照片上,身着藏族服装的妇女们梳着藏式小辫,头发有些蓬乱,手里举着体检报告,在杨云义诊的诊室外排队看病。那个场面,让杨云记忆犹新:“她们是一个村的,听说天津的专家来了,都从很远的地方早早赶过来,在那儿等着。等我们的车开到他们卫生院的时候,看到老百姓都站在门口,那种眼神,那种期待,真的让我们很感动。”义诊中,杨云耐心、细致地解答群众的疑惑,仔细为她们检查身体,一些长期困扰当地妇女的问题得到解答,她们握着杨云的手,脸上露出憨厚的笑容。

让杨云同样难以忘怀的是,就在第一天义诊将要结束时,杨云突然接到儿子打来的电话:“我们孩子打电话说,他爷爷心脏不舒服,爷爷平时总吃心脏病的药。因为我爱人长期在国外,家里只能让我儿子来照顾老人。我当时没办法,只好让他去找他姑奶奶,让姑奶奶带着去看病。”杨云说,放下电话,她心里七上八下,就像打翻了五味瓶。“就是那种背井离乡的感觉,家里有年迈的老人,爱人在国外,孩子刚大学毕业,面临找工作……我来之前体重也就一百斤,来到青海半年左右,瘦了五六斤,因为长期睡眠不足……”说到这里,两行眼泪默默地从杨云的眼角流下。她红着眼圈,拿出面巾纸擦着眼泪。停顿了一会儿,她接着说:“不过我想,既然来到了青海,就应该满足青海百姓的需要。黄南所需,百姓所盼,天津所能!”那一晚,杨云辗转反侧,整夜未眠,她不断打电话询问老人的病情。好在有惊无险,爷爷最终脱离了生命危险。第二天一早,杨云擦干眼泪,继续跟着医疗队下乡,为藏族老乡义诊。

敢为人先 填补空白

前不久,36岁的藏族妇女卓玛通过医院开展的HPV筛查(宫颈癌前期病变筛查),被确定为HPV病毒的高危患者。杨云及时为她进行了手术,现在身体恢复良好。在医院妇科病房里,杨云仔细询问卓玛的身体情况。看着妻子日渐红润的脸色,卓玛的丈夫夏吾多杰,这名藏族汉子弯下腰,双手合十,用藏语表达了对杨云的感激之情:“杨主任及时发现了我爱人的病,及时为她进行了治疗,避免发展为恶性肿瘤。是杨主任救了我爱人一命,我们全家人都很感激!”

为使当地妇女的一些重大疾病能够被早发现、早治疗,杨云刚来到黄南没多久,就在当地首次引入宫颈癌前期病变筛查。“现在妇科的恶性肿瘤可防可治,前期病变还不是癌,等到得癌的时候得需要10年到15年。咱们这个病的筛查,已经提前为大部分阳性率,尤其是高危型的患者,做了进一步的诊断性治疗。目前30岁以上的已婚妇女,我们都需要筛查。”

截至目前,黄南州人民医院已经为上千名门诊妇女进行了宫颈癌前期病变筛查,早发现、早治疗。黄南州人民医院妇科副主任秋忠说,目前已经筛查出几十例病人,避免了很多宫颈癌病变继续发展。

输血造血 培养团队

“现在内地用的比较多的是单孔腹腔镜,这几个器械一个孔进去……”只要一有时间,杨云就向科室的年轻医生们讲解新引进医疗设备的知识。黄南州人民医院地处贫困地区,过去医疗力量较为薄弱,医疗设备相对落后。遇到一些大的妇科疾病,只能做开腹手术。在杨云的努力下,医院从天津引进了宫腔镜仪器,为当地妇女开展微创手术,不仅保住了病人的子宫,还减轻了病人痛苦,降低了手术风险。

在此基础上,杨云又将科室进行细化,分为普通妇科组、微创组和内分泌疾病组,还专门成立新的宫颈病变组,定期讲座、定期考核,提高了整个医疗团队的诊疗水平。医院妇科护士长桑吉措说,在工作中,杨主任认真严谨,对每一位医护人员都严格要求;在生活中,杨云又是她们的老大姐,嘘寒问暖,平易近人。

杨云来到黄南州人民医院之前,整个妇科诊室有5名医生、11名护士,病房里设有20个床位。杨云接手后,所有人员重新分配调整,对闲置的房间进行整理,医护人员三班倒,病床数量翻了一番,增加到40个床位。“我来之前,病房每天最多住20人,从2018年3月我们来之后,有时候还需要在楼道里加床,甚至有的病人拿着住院证,在外院等待床位。”

现在,当地的很多老乡都知道,黄南州人民医院来了天津专家。虽然她们不会说汉语,但到了医院,都会说出“天津”两个字,并且竖起大拇指。相比去年同期,黄南州人民医院妇科门诊人数增加了10%,手术增加了33%。

杨云说,看到当地百姓能够及时就医,得到有效治疗,是她援青最大的收获:“我最初的目的是培养出一支带不走的妇科微创团队,现在已经培养出能接班的科主任,其他人的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治好的病人一传十,十传百,当地妇女了解到,有些妇科病是可防可治的,并不是可怕的。”(津云新闻编辑付勇钧)

 

文章来源:http://news.72177.com/2019/0706/448562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