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乐活生活 天津生活

评论:“名言打假”可治“思维懒惰症”

2019年05月22日 18:37

前几天,北京鲁迅博物馆资料查询在线检索系统火了。在这款被戏称为“鲁迅语录搜索引擎”的系统里,可以查询各种“鲁迅名言”是否真的出自本尊。网友们调侃,以后想“造鲁迅的谣,可就难了”。

像这样一键查询、在线核对的网络技术,让“假名言”无处遁形,不少人为此拍手叫好。还有人说不只鲁迅,李白、杜甫、莫言、马云……举凡古今中外的名人、“大咖”都应该有这么一套“名言打假”系统。

如今,假托名人的话来为自己的“观点”背书,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既能给自己的观点增些底气,又能树立“饱读诗书”的形象,可谓一举两得。也有人觉得只要不涉嫌侵权,这样的“玩笑”也无伤大雅。但细想起来,这些“假名言”流行的背后,却透露出人们思维怠惰的隐忧。

在数字化时代,很多文献都进行了电子存储。想核实一段引文的准确性,已不再需要去图书馆翻看沉重的合订本,只要动动鼠标、多花点儿时间进行简单的信息溯源,就能找到真实可靠的资料。可就连这最初的一步——思考和质疑,都越来越少有人去做了。生活中不假思索地人云亦云,归根结底还是人们正在逐步遗失独立思考的能力。

如果我们只对这一现象报之一笑,让它如一个“网红”话题一样转瞬即逝,而忽视其背后显现出来的社会问题,我们很可能失去一次就此更正谬误的机会。毕竟,培养严谨的求学态度和求真的思维方法,有利于知识的匡正与更新。不轻信、不盲从,“名言打假”可以成为治疗“思维懒惰症”的契机。让我们从一词、一句开始,弘扬全社会的认真精神,激发全社会的求知活力。(津云新闻编辑刘颖)

文章来源:http://life.72177.com/2019/0522/447305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