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资讯中心 天津

津南区扶持发展甘肃省级非遗王尹草编

2019年04月16日 23:39

俗话说,艺多不压身。46岁的甘肃省天水市乡土人才任新芳,对此最有发言权。

过去,她和诸多民间匠人一样,只能在田间地头坚守着一份技艺不至失传;如今,任新芳成为致富带头人,她收徒传艺,迎来了脱贫致富的好时机。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王尹镇,虽贫困,却有一段独特的历史。上世纪70年代,这里出土的柳条壶,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期。这代表距今四五千年前,在这片土地生活的居民,草编技艺就已相当纯熟。2008年,这门技艺被列为甘肃省级非遗,2011年,王尹镇被评为中国首批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任新芳是土生土长的王尹镇人,她告诉记者,过去,镇子上家家户户的妇女都会草编:“十村千户无闲女,家家尽是草编人。很多妇女就是靠一把秸秆、一双巧手赚钱,把娃娃拉扯大。可是,到了最近10年,愿意从事草编的妇女却越来越少,一是因为没了市场,二是因为会传统技艺的人越来越少。”

“我们的目标,就是让王尹草编这门技艺焕发新生机!”采访中,津南区选派赴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工作的挂职干部,秦安县委常委、副县长辛召东向记者表示,“东西部扶贫协作,开展精准扶贫,必须要从受援地的实际出发。王尹草编有着如此深厚的历史底蕴,将其扶持发展起来,会成为贫困户致富、贫困村脱贫的重要载体。”

在辛召东的建议下,近年来,津南区投入92.11万元,在王尹镇尹川村建起兴农草编扶贫车间,采取“合作社+扶贫车间+贫困户+网店”的模式,帮任新芳等乡土人才收徒传艺,重点帮扶“无法转移、无法就业、无固定收入”的“三无”困难村民。目前,扶贫车间已就近吸纳立卡困难户130人,困难党员20人,吸纳选择分散编织的困难户2130人,贫困户人均增收3800余元,他们编织的草编产品,行销国内各大城市,甚至日、韩、英、美及东南亚等国家。

“王尹草编不受环境限制,妇女们在车间编织没问题,带着秸秆回家,坐在炕头编织也没问题,因此,不少人都笑称我们是‘炕头经济’。”任新芳对记者说,王尹草编的再度红火,让她看到了这门技艺传承发展的希望,“我们初步统计,目前王尹草编的从业者已经达到5880人。这门传统技艺,在新时代迎来了发展良机。”(津云新闻编辑李松达)

文章来源:http://news.72177.com/2019/0416/446523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