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资讯中心 天津

患者家属聊心情:几多家庭的牵挂

2019年02月08日 21:14

过年了,病房的玻璃上贴上了福字窗花,家人们陪伴在患者身边。

手术室外,家属焦急地等待着。

春节里,陪伴患者的家人就在这样的条件下卧眠。

春节对于中国人的意义太重大了,它标志新春伊始、万象更新,它寓意齐聚满堂、相互祝福。但毕竟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同样的时空背景下,医院病房里的气氛却是异样的。当一家人坐在病房里“团圆”时,望着病榻上的亲人,那感受是沉重的。除夕夜,记者来到医院病房,听患者家属聊心情,他们对患者的祝福,显得情真意切。

这个年在病房里度过

“我们本想春节前出院回家的,但医生的叮嘱让我们放弃了回家的念头。”患者家属张婶儿对记者说。

张大伯今年65岁,农历腊八前后出现头痛症状,起初以为是冬天出门没戴帽子,受风着凉了,但之后这种疼痛非但没有缓解,还愈发厉害起来。来到医院一查不要紧,问题可就严重了。据医生判断,造成张大伯头疼的罪魁祸首是恶性的胶质瘤,情况非常严重,需要开颅手术切除肿瘤部分。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震动着老张一家人。对于这样一种恶疾,一家人陷入了茫然,但这份茫然却一直隐瞒着患者张大伯。

“从查出疾病到确定手术,大约一个星期的时间,那一周我们全家人就像热锅上的蚂蚁,无时无刻不在忍受着煎熬。”张婶儿对记者说,“我不知道这个手术是怎么回事,尤其听说要开颅,中间的风险有多大,我很难想象。”

手术日期日益临近,主治医师把家属们召集在一起,掰开揉碎地讲述患者的病情,并详尽地讲解手术方案。女儿询问医生“能否延迟一下手术时间,让老人回家过个年啊?”说着她掉下了眼泪。对于家属的诉求,医生说很理解,但回家过年期间会发生哪些不测,医生也讲得很清楚,比如肿瘤一旦再发展,患者有可能出现脑疝症状,其后果不堪设想……

手术时间确定在腊月十八,距离春节只剩下两周了。老张的家人举家出动,守候在手术室门前,焦急地等待着。1个小时、2个小时……由于这台手术过于复杂,全程11个多小时,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煎熬。手术很成功,能够取下的肿瘤部分都已取下,家属暂时得以安心,但术后会产生一系列的风险,依旧不可掉以轻心。走出手术室,主治医师和张婶儿说的第一句话便是:今年春节病人得在医院里过了,康复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除夕傍晚,张大伯的床边有女儿、女婿陪伴,吃的依旧是医生嘱托的营养餐,原定的家庭聚会年夜饭他无法到场了。早先预订的年夜饭无法取消,一家人虽然在饭馆里吃饭,但少了往年的觥筹交错和相互祝福,大家都希望尽早吃完饭,马上奔到医院,陪张大伯过一个有家人陪伴的除夕。

若不是这场大病,老张会和家人在年夜饭的桌上见面;而今场景切换成了病房,家人们“祝您身体健康、早日康复”的话语,便显得具体,也更加真切。

我把老兄弟带出来治病

和张大伯病床相邻的患者,我们称呼他为小程,河北省人。年前他患了和老张几乎相同的疾病,从那时起一家人就从邢台直奔天津治病。从面容上看,小程要年轻许多,一打听才知道他属猪,今年刚好是他第4个本命年。

程嫂陪伴在老公身边,给他喂着饭,嘴里还一直劝慰道:“你得多吃,把身体养好了,咱就能出院了。”可显然小程的情绪并不稳定,特别是看着兄弟姐妹们都没有回家过年,他心里似乎出现了一些波动,床头的监护器上记录下了他内心的波澜。

今年春节对于这家人来说注定是不一样的,程嫂让家人去医院周边的餐馆吃个年夜饭,但一家人哪儿有这心情啊!依旧是泡面泡香肠,吃了一餐最简单的年夜饭。小程的大哥站在楼道里,望着华灯初上的夜天津陷入了沉思。他对记者说:“我老兄弟在家最小,却得了这么严重的病,得病这件事一直瞒着我父母,包括他岳父母。可到了过年都没回家,肯定瞒不住了。”大哥忧心忡忡,“今天他心情波动,也是怕我父母知道隐情。”

说话间,大哥的媳妇发来了视频通话,大哥举着手机,变了脸色,一副喜笑颜开的样子,操着家乡话和父母唠起家常:“天津这边一直没停工,我和老三一直在这边忙。”老人在电话那边渴望看看老三,大哥说:“老三下楼买饭去了,我们都挺好的,爸妈就放心吧。等哪天车票好买了,我们就回家。”草草一通电话,挂断后,大哥的眼睛已经被眼泪润湿了。

小程的大姐趁机走过来,询问了一下通话情况,“没和妈说我也在天津吧?”大哥指挥说:“总算糊弄过去了,明早你赶紧买回邢台的车票,你要不回去,咱妈真该不放心了。”大姐默默地点了点头。

春节就是这样一个容易触碰感情的节日,刚刚程大哥经历了一段亲情过山车,上下起伏间说了善意的谎言,他又坐回到行军床上,继续凝望着窗外的灯光璀璨。

“要不是老兄弟得了这场病,我们家也跟窗外的家家户户一样,正在团圆过年了。”大哥猛然问了记者一句话,“我把老兄弟带出来治病,万一带不回去,我咋和爹妈交代呢?”

守着老人,年才过得踏实

除夕前,医院里迎来了一个出院高峰,很多已经康复或几近康复的患者纷纷离开医院,回家过年。但依旧有张大伯、小程这样的患者,他们的新春要在病房里度过。

89岁的王大爷依旧在昏睡当中,鼻子上插着氧气管,手上扎着输液针,一大袋牛奶状的营养液不断输入老人的身体里,王大爷的儿子就这样痴痴地望着自己的老父亲。除夕的下午5时多,老人的女儿匆忙赶来,目的就是给大哥送年夜饭。那天的饭菜比起往日要丰盛一些,但却味如嚼蜡,根本吃不下去,兄妹俩轻声细语地交流着老父亲的病情。说着话,其他兄弟姐妹也赶来了,每个人都带来了饭菜,一家人在病房里过着别样的除夕夜。

“60多年,还是第一次这样过年。”王大爷的儿子有些无奈,“今天格外特殊,过年了,老爷子躺在病床上,谁在家都过得不踏实。”虽然老爷子依旧在昏睡,但唯有看到他,儿女们的心才踏实下来。

接下来,兄弟姐妹之间就今晚谁值班商量着。弟弟担心兄长的身体,希望他早回家休息;兄长说除夕夜就应该长子多付出,让弟妹们回家过年。一番激烈地讨论,最后还是依了大哥的建议,由他负责守护父亲,在这一年里最让人念想的晚上。

病房里又恢复了安静,王大哥举着手机和他的小孙子视频通话,这一刻他反而笑得像个孩子。“爷爷!一会儿爸爸带我去给您和太爷送饺子。”小孙子在镜头那边说话。而这一边王大哥满口答应着,心里笑开了花。挂了电话,笑容依然挂在嘴角,他拿出手机向记者展示着他自己拍摄的有关小孙子的短视频,一边看一边说,唯恐错过半点儿细节。

转眼看看病床上的老父亲,这份喜悦戛然而止,他又陷入了感叹:“我们兄弟姐妹多,互相还能替换一下,有朝一日,躺在这里的是我们,你们这些独生子女哪忙得过来哟……”

记者手记

除夕夜,病房里的众生相。每一个家庭,在这一晚都有故事集中展现。病房内外,氛围大相径庭,这种强烈的反差,极具感染力。

同样是病房里的故事,放在一年里的任何一天,都不会显得这样典型,而就是在这一天,一年里在中国人最重视的一天,相同的故事却呈现了不同的解读。这里有一家人的牵挂,这里诠释着孝道的内涵,这里有祖孙间的代际沟通,有对病人实打实的祝福。

离开医院,记者走在街上,行人很少,这一刻的城市都在阖家团圆,这是中国人过春节最典型的方式;回望医院住院部的大楼,灯光闪亮,那里也在用别样的方式,解读着不一样的春节。

愿住在这座大楼里的病人们早日康复!家人正期待着你们,一起回家共祝团圆年。(津云新闻编辑刘颖)

文章来源:http://news.72177.com/2019/0208/445508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