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资讯中心 天津

杨柳青新派年画焕发时代气息 备受消费者青睐

2019年02月07日 18:00

2019贺新春

新春佳节,多彩的木版年画扮靓了市民的生活。今天上午,在杨柳青古镇明清街王记年画店里人头攒动,记者看到,备受大家青睐的不仅有“莲年有余”等经典版式,还有“撸起袖子加油干”“两岸一家亲”等新派年画。46岁的画匠王琳杰看着店铺里来来往往的顾客,脸上满是笑容,他说:“年画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许,我们希望通过创新年画内容,让古老年画焕发时代气息。让我开心的是,创新既收获了社会效益,也收获了不错的经济效益。”

在西青区杨柳青镇,像王琳杰这样的年画从业者有2000余人,但他却是其中较为特殊的一位。就在不久前,依托天津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教育资源,西青区杨柳青年画人才培养基地正式成立,首期40名杨柳青年画优秀人才走入大学殿堂,开启深造之旅。已过不惑之年、年龄超标的王琳杰主动申请,破格成为首期学员之一,他将在大学校园度过两年时光。

“寒假前已经上了三次课,学的是艺术理论,获益良多。过去,这门手艺都是师带徒、父传子的作坊式教学。如今不同往昔,传统非遗要想保持经久的生命力,从业者的素质必须与时俱进,我们必须要不断学习。”送走一拨儿顾客,王琳杰稍微得闲,便带记者来到他的工作室,“大学课堂上的学员们大都是年轻人,我这个大叔和他们在一起,感觉有些突兀。可我真心想要再学习,既是为了个人的事业发展,更为了这门艺术的传承。”

杨柳青年画曾一度衰落。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批量彩印年画价格低廉,一时受到市场的青睐,导致一批年画作坊关张,7岁起就随父亲学年画的王琳杰无奈改行。“当时,单靠这门手艺有点儿吃不上饭了,我只好改行干了多年的个体户,直至33岁。”王琳杰说,“2006年,杨柳青木版年画成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觉得机会又来了,果断干回了老本行,现在这个年画店就是当年开的。我和家人一边绘画一边售卖,这门手艺养活了我们一家人!”

“杨柳青木版年画有勾、刻、印、绘、裱五道工序,而这门艺术真正要传承下去,关键还在于刻。如今,除了一些老师傅,会刻版的年轻人并不多。我从6年前开始正式拜师学习刻版。”王琳杰一边说,一边展示,“这是经典的‘多子多福’版;这是我向师父交的作业,新派年画木版‘撸起袖子加油干’。还有这一套,十块小木版,以史料记载的‘杨柳青十景’为原型创作,经拓印、上色,我已经量产一批,市场比较认可。但是,接下来怎么干?杨柳青年画如何兼顾市场化、艺术性和传承度?光靠傻干肯定不行!下学期我得去请教老师,请他们给支支招儿。”

记者从西青区获悉,至2020年,该区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将投入百万元,专项支持杨柳青木版年画人才培养,系统培养百名年画新星,选拔30名年画精英。王琳杰说,“天上不会掉馅饼,努力奋斗才能梦想成真。今后我将在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的资助下,通过在大学校园进行深造,进一步提升综合素质,用不懈奋斗,让年画这个古老的非遗得到更好的传承,让民间艺术的光辉一直闪耀!”(津云新闻编辑邓坤伟)

文章来源:http://news.72177.com/2019/0207/445500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