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资讯中心 天津

“猎狐”神探 男儿有泪不轻弹

2019年01月28日 20:00

当警察,打击犯罪抓坏人应该是他们最有成就感的时刻,但是,市公安刑侦局四支队三大队大队长刘爱国说,做反诈工作成就感不强烈,感触更多的是沉甸甸的责任。

率队出境征战

2017年以来,多个省市连续发生冒充“公检法”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经缜密工作,初步确定这些案件的犯罪窝点位于菲律宾境内。公安部刑侦局抽调多个省市精干警力组成工作组赴菲律宾,开展跨国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警务执法合作。考虑到刘爱国工作经验丰富,业务能力突出,沟通协调能力强,决定由他带领天津公安民警出征。刘爱国临危受命,和战友一起于2017年11月26日启程奔赴境外打击电诈战场。

在菲律宾期间,作为天津公安机关工作组组长,刘爱国主动出击、攻坚克难,配合当地警方,准确锁定电诈窝点。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这一次境外打击行动实现了跨境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完胜,共核破涉及全国冒充公检法机关电诈案件600余起,涉案金额上亿元人民币,将151名犯罪嫌疑人成功押解回津。

而在长达92天的侦办过程中,刘爱国带的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已经吃完了,他一直坚守在第一线,身体不舒服了,就上闹铃稍微休息一下,从未耽误工作。长时间的停留,大家对当地的饮食不适应,刘爱国还自己到超市去买菜,回宾馆自己掌勺,让大家吃上顺口的饭菜。直到现在,队友们回忆起那段时光,在异国他乡,刘爱国的“小食堂”给大家带去了家乡的味道。

因为工作没有结束,那一年的春节,刘爱国没能回国与瘫痪的母亲团聚,大年三十那天,他在视频中给老母亲拜年。手机屏幕上,看着老母亲因病痛强打精神支撑着与他“相聚”,仅仅20秒的视频,就被刘爱国匆忙挂断了,放下手机那一刻,眼泪夺眶而出。他心里暗暗发誓,回去一定好好陪陪老娘,多多尽孝。也正是这整整三个月的不屈不挠、不懈努力,刘爱国创造了天津市境外打击犯罪时间最长、抓捕嫌疑人最多的纪录。

重返境外战场

2018年5月底,全国多地再次出现冒充“公检法”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公安部刑侦局确定诈骗嫌疑人均藏匿于菲律宾境内。虽然这次没有涉及天津的案件,但考虑到刘爱国在菲律宾办案经验丰富,对工作程序十分熟悉,上级领导再次指派他进入工作组赴菲律宾开展案件侦破工作。

接到任务的时候,刘爱国心里有过犹豫。因为那一段时间,刘爱国的母亲病情日益严重、岳母也因病瘫痪、姐姐同时患重病住院。尤其是老母亲的身体情况非常不好,一家人都明白,老人已经熬不了太久了。作为家里的顶梁柱,他在那一刻本应多承担一些家庭责任。可想到案件迫在眉睫,面对家庭困难,他选择不向单位透露半句,把家里重担甩给了妻子和大姐一家。

2018年7月16日,刘爱国独自飞往菲律宾与公安部工作组会合,开展了境外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窝点的侦查工作。由于刘爱国的加入,诈骗犯罪窝点核查、集中抓捕行动都很顺利。经过115天的连续奋战,工作组共端掉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窝点8个,抓获犯罪嫌疑人62名。

没能见上母亲最后一面

2018年11月6日,在他即将凯旋之际,国内却传来80岁的母亲因病去世的噩耗。本想回国后能赶上为母亲祝寿的刘爱国,连母亲的最后一面都没能见到。

2018年11月2日,他在菲律宾与母亲的最后一次视频通话,也成为了母子间的最后一眸。这永远不能实现的最后一面,刘爱国内心充满愧疚,应该说,这件事儿是他这一生最大的遗憾。

从1983年12月参加公安工作以来,刘爱国整整35年始终坚持战斗在打击侵财犯罪的第一线。特别是天津成立反诈中心以来,他带领全体同志不间断通过110“三方通话”、警银联动机制做好接警、止付、挽损等工作。2017年以来,全市共止付、冻结电信网络诈骗账号3262个、资金9009.69万元,封停电话1560个,封停网址链接58个,运用预警系统,即时劝阻疑似受害人27279人次,为群众避免经济损失3038.85万元,为打防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做出了突出贡献。两年来,市公安刑侦局四支队先后组织民警6次出境打击,6次包机押解犯罪嫌疑人,其间,分别赴老挝、西班牙、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捣毁犯罪窝点21个,抓获犯罪嫌疑人717名。

“忠孝不能两全,我现在真是深深切切地感受到了这句话承载的重量。”刘爱国擦了擦眼角的泪水,长吁了一口气,笃定地说,“但我不后悔,每次一想到我们做的是保护人民利益的好事儿,我就无比坚定。”

电信诈骗新套路

民警总结10种案例

1、冒充公检法进行诈骗:宋某接到陌生电话称其信用卡在上海欠款。宋某否认后,接到一个自称公安人员的电话,称其卷入一起经济案件,并通过网络给她发了一份“逮捕令”。宋某于是按对方要求操作,先后被转走50余万元。

2、冒充熟人诈骗:李某接到陌生电话,对方直接叫出李某的名字并称是其朋友“张某”。次日,李某再次接到其电话称手头急需用钱。第二天,李某在银行给对方汇款4万元,之后很快就发现“张某”是冒充的。

3、高薪兼职、找工作诈骗:李某通过某网络招聘平台找工作,拿到一家公司的Offer。不久后,李某发现被骗入传销组织。事后查明,该公司是一家“李鬼”公司,以招聘的名义通过网络招聘平台将人骗入传销组织。

5、谎称网购平台诈骗:郝某花29元在网购平台买了一个手机支架。几日后,他接到自称 “XX客服”的电话,电话称因工作人员失误,将郝某加入到“钻石会员”,如不取消,每月会自动扣款。郝某配合“客服”操作,被骗走12万余元。

6、引诱裸聊敲诈勒索:于某通过聊天软件认识刘某,于某提出如与其裸聊就给刘某一万元钱,并用软件制作了向刘某转账的单据照片。刘某同意后,于某将裸聊过程录了下来,以此威胁刘某。

7、考试诈骗:高考前,有人在QQ群中售卖屏蔽器、发射器、“橡皮擦接收器”等考试作弊器材。

8、校园贷诈骗:邓某等人向大学生放贷,每笔8000元,签订合同后,又以各种名义扣费,学生实际所得很少。邓某又故意制造借款人违约,通知发生逾期,要求大学生一次性还清本金、利息、违约金、催收费等计12000元至16000元。若不还钱,就对其采取骚扰、威胁、非法拘禁等手段。

9、投资返利诈骗:杨女士经朋友介绍,了解到一个“境外投资项目”。她通过朋友添加“项目客服”为好友,并提供隐私信息,将11000元转入“客服”指定的账户。前两天每天都会准时收到一笔返利,第三天却被对方拉黑。

10、保健品购物诈骗:70岁的刘某接到一个“保健专家”的电话,经忽悠,刘某买了一万多元的保健品。然而,对方又称只要购满50万元,即可获得补助款104万元。当刘某真的购买了远超50万元的保健品后,那个从未谋面的专家就再也联系不上了。(津云新闻编辑曲璐琳)

文章来源:http://news.72177.com/2019/0128/445376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