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天津
《赶大营》构建“影像奇观” 年轻化叙事有看点
2019年01月05日 01:38纪录片《赶大营》海报
六集电视纪录片《赶大营》是中共天津市委宣传部、天津广播电视台联手打造的一部鸿篇巨制。
年轻的语态 全新叙事结构
纪录片《赶大营》最大的特色与魅力,是它全新的叙事结构和年轻的表达方式。
谈起纪录片《赶大营》的创作,总导演李家森坦言:“在创作之初,我们遇到的最大困难和争论是如何‘讲故事’。我最开始的想法是按照时间顺利,从古至今讲述赶大营的历程。但是年轻的总撰稿孙磊提出,想打破‘时空’,每集都以鲜活的、现在进行时的三到四位人物的故事开端,走向历史,每个人的生命故事不断交织、层层延展,最终完成‘赶大营’每一个侧面的历史讲述。”
对于这一争论,《赶大营》创作组展开了集中讨论,最终确立了“拧麻花式”的叙事结构。在《赶大营》中,一代代津商、一个一个人物,是创作的对象,也是作品的灵魂。比如,泥人张世家的第六代传人张宇、安文忠的嫡孙女安向阳、在丝绸之路上一走就是15年的上海摄影师尔冬强、五次重走赶大营之路的天津画家杜明岑、新一代津商蔺青等等。这部作品以一个人、一家人、一代人为载体,讲述了鲜活生动的故事,勾勒了天津人的形象。
对此,总撰稿孙磊表示:“我希望《赶大营》是新的、是暖的,所以我始终关注大历史下的个体命运,希望重建人与历史的相遇、相知和对话。所以,我在撰稿时改变以往单线叙事的方式,采用更年轻的语态,构建一种多重故事线交叉的复合结构,多时空的生命故事螺旋交替推动故事向前发展,有机生长,实现历史与现实的双重回响,展现历史与现实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为人们认识天津、了解赶大营打开一个多重多维的空间。”
天津画家杜明岑在苍茫大漠中写生
剧照:张宇在伊犁河畔的大雪中
剧照:张宇在伊犁河畔的大雪中
剧照:杜明岑在苍茫大漠中
苍劲的影像之美与深刻的思想之力
天津商人“赶大营”,从渤海之滨的天津,走到新疆,一共走了8171里。落地生根后,津商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繁荣边疆,将生活的热情与生命的理想,都安放在了新疆,共同呼吸、生长交融。所以《赶大营》摄制组沿着“赶大营”的足迹,带着“赶大营”的精神上路。他们穿越百年,跨越四季,行程几十万公里。从天津、内蒙、甘肃、新疆,甚至海外的瑞典、英国、美国等十多个国家,拍摄地点百余处,光新疆就去了20多次,拍摄了35个T的高清影像素材,高达3万多分钟。
从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到广袤的草原、“神的后花园”喀纳斯,再到神秘的埃及金字塔……这些美景都囊括在了纪录片《赶大营》之中。《赶大营》通过构建“影像奇观”,强化纪录片的艺术感染力,给予观众强大的视觉冲击力。
泥人张世家第六代传人张宇在伊犁河畔的大雪中持伞而行的背影;82岁的天津画家杜明岑老人,独行于苍茫大漠之中……这样极具美学意象的画面,在纪录片《赶大营》中,比比皆是,处处惊喜。诸多情感、诸多心绪在精美的画面和娓娓道来的解说中自然流淌而出。由此,也形成了这个片子独有的风格和魅力,感情蕴含在沉稳的镜头和剪辑中,节奏舒缓有度,工整精致;文字静水流深,富于美感和哲学思考,做到了几重美感的融合,情感充沛而又节制,实现了“语言之美”与“思想之力”的完美融合,实现对视觉和心灵的双重触动。
据悉,纪录片《赶大营》于2019年1月1号到6号,每晚21:20在天津卫视播出。《赶大营》共六集,每集50分钟,分别为《万里戎机》《西出阳关》《商业传奇》《百艺进疆》《驼铃声声》《丝路新梦》。(津云新闻记者刘晓菁)
责任编辑:wb001
文章来源:http://news.72177.com/2019/0105/444849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