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资讯中心 天津

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四周年!累计向津城输水34亿立方米

2018年12月12日 23:54

12月12日。四年前的今天,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清澈的江水自丹江口水库一路向北奔涌而来,进入津城滋润千家万户。记者今天从市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整四年,累计向我市安全输水34亿立方米,并在缓解水资源短缺状况、提高城市供水保证率、改善供水水质和水生态环境以及促进地下水压采等方面凸显出巨大的综合效益,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水资源保障。

一是有效缓解了水资源短缺状况。引江通水前,天津城市生产生活主要靠引滦调水解决,农业和生态环境用水要靠天吃饭,地表水利用率接近70%,远远超出水资源承载能力,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引江通水四年来,全市总用水量和城镇用水量均呈稳步增长,全市用水总量由2014年约26亿立方米增加至2017年约27.5亿立方米,城镇用水量由14亿立方米左右增加至17亿立方米左右,外调水供水量由约10亿立方米增至约11.6亿立方米。引江供水区域覆盖中心城区、环城四区、滨海新区、宝坻、静海城区及武清部分地区等14个行政区,除北部的蓟州区、宁河区,基本上实现全市范围全覆盖,910万市民从中受益,水资源保障能力实现了战略性突破。通水四年来,引江供水量不断加大,到2017年,已超过天津城镇生产生活用水量的70%,成为城镇供水的主要水源。

二是切实提高了城市供水保证率。引江通水前,天津作为一个特大城市,城市生产生活主要依靠引滦单一水源,有很大的风险。引江通水后,在引滦工程的基础上,天津又拥有了一个充足、稳定的外调水源,中心城区、滨海新区等经济发展核心区实现了引滦、引江双水源保障,城市供水“依赖性、单一性、脆弱性”的矛盾得到了有效化解,城市供水安全得到了更加可靠的保障。

三是成功构架了城乡供水新格局。引江通水前,天津供水格局为城市以引滦为主,地下水作补充,辅以再生水和海水淡化水,引黄济津作应急;农村农业生产以当地地表水、入境水为主,地下水做补充,农村生活以地下水为主。引江通水后,成功构架出了一横一纵、引滦引江双水源保障的新的供水格局,形成了引江、引滦相互连接、联合调度、互为补充、优化配置、统筹运用的天津城市供水体系。

四是明显改善了城镇供水水质。引江通水前,天津城镇主要供水水源为引滦水,原水长期为地表水Ⅲ类标准。引江通水以来,原水水质常规监测24项指标一直保持在地表水Ⅱ类标准及以上,氯化物、硫酸盐等指标大幅低于引滦水源,水质波动平稳,耗氧量维持在2.0mg/L左右,叶绿素、藻类计数、总磷指标也大幅低于引滦水,水质明显优于引滦水。由于引江水耗氧量、叶绿素等指标优于引滦水,自来水出厂水浊度大大降低,管网水浊度指标也明显下降,市民饮用水口感、观感得到全新提升。

五是有力改善了城市水生态环境。由于水资源短缺,生态用水长期得不到补给,引江通水前,我市河道大多断流、河湖水域面积萎缩,河道水质难以保证。引江通水为生态补水创造了条件,2016年,天津首次通过子牙河退水闸利用引江水向海河补充生态水量,截至目前,累计利用引江水向中心城区及环城四区生态调水7.36亿立方米。同时,由于引江水有效补给了城市生产生活用水,替换出一部分引滦外调水,有效补充农业和生态环境用水,同时水系循环范围不断扩大,水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三年多来,我市河道水质明显好转。2018年上半年,我市“水十条”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上升至50%,劣Ⅴ类水体比例下降至25%,超过国家考核目标。

六是有效促进了地下水压采进程。地下水曾是天津最为可靠的供水水源之一,历史上开采量最高曾达到10亿立方米。引江通水以来,天津加快了滨海新区、环城四区地下水压采进程,2015~2017年累计压采地下水6400万立方米,到2016年,全市深层地下水开采量已降至1.76亿立方米,提前完成了《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受水区地下水压采总体方案》中明确的“天津2020年深层地下水开采量控制在2.11亿立方米”的目标。同时,地下水压采一定程度上对减缓地下水位起到了积极作用,天津共设有地下水监测井414眼,截至2017年,38%的监测井水位埋深有所上升,54%的监测井水位埋深基本保持稳定,全市整体地下水位埋深呈稳定上升趋势,局部地区水位下降趋势趋缓。

文章来源:http://news.72177.com/2018/1212/444342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