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天津
津门老字号:联升斋
2018年12月07日 00:17昨天
刺绣是闻名世界的中国传统技艺,传到今天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在中国古代,刺绣是女子的必修功课,俗称“女红”。天津的刺绣文化历史悠久,与京、冀地区的刺绣统称为“京绣”。
根据天津档案馆史料记载,清光绪十九年(1893),李霁舫在老城厢估衣街创立联升斋鞋帽店,并在大门两侧刻下了“联升升财财恒足矣,斋济济利利莫大焉”的经营宗旨。联升斋刚开始创办时,绣法以京绣为主,之后受刺绣大师沈寿的影响,承袭苏绣传统和沈寿中西结合的仿真绣绣法。联升斋在清朝末年就以刺绣轿子、新娘服饰等精品而闻名一时。目前,在杨柳青石家大院博物馆中仍收藏着老字号联升斋刺绣的具有上百年历史的婚礼服装和花轿等刺绣精品。其刺绣工艺精湛细腻,画面丰满而充实,图案生动新颖,颜色搭配鲜艳热烈。
刺绣大师沈寿的到来为联升斋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是其发展历史的重要转折点。慈禧责成商部成立女子绣工科,派余福担任总办,沈寿担任总教习,这是中国第一所正式的绣艺学校。辛亥革命后,绣工科停办,沈寿全家来到天津。在天津筹办了自立女子绣工传习所,对外张榜招收学徒。
联升斋在此之前以京绣为主,之后派员工学徒向沈寿学习技艺。沈寿的仿真绣针法堪比画笔,解决了以往传统平绣针法所无法做到的旋转针法的难题。之后,联升斋继承人在此基础上发展和创新了旋转针法,将旋转针、乱针和交叉针等针法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联升斋绣法技艺。联升斋的绣法可以媲美照片又更具艺术价值,据传承人口述,当时很多外国人将其摄影作品和油画送来订绣。
联升斋第二代传人李星怀(1889-1965),子承父业,经营联升斋老号。在沈寿来津开办女子绣工传习所时,派遣绣娘于传习所学习技艺,将“绣画”理念引入联升斋;依托天津港口、外国租界等地域条件,以西洋油画为蓝本,开展订绣业务,逐步形成联升斋刺绣技艺,与此同时,改“联升斋鞋帽店”为“联升斋军服帽庄”。
到第三代传人辛玉珍(1921-2002),师承联升斋绣厂的绣师,并从老绣师那里继承了沈寿的仿真绣技艺,她在沈寿的旋转针法的基础上创新出了“小交叉旋转针法”。20世纪50年代,在公私合营中联升斋老号改为“第三服装厂”,改革开放后,辛玉珍集家族实力买下公私合营的联升斋老号商铺及字号,恢复和传承联升斋刺绣技艺。
第四代传人吴庆英(1957-今),辛玉珍之幼女,其自幼随母亲接受书画艺术的熏陶,喜爱刺绣,母亲以心口相传的方式传授其联升斋刺绣技艺,熟悉刺绣流程和工艺,现担任联升斋工艺品经营部技术总监和销售经理。除此之外,她还参与筹建了“联升斋刺绣艺术博物馆”并担任副馆长。
今天
重建起来的联升斋在苏州建立了刺绣基地,形成了今天的联升斋刺绣。使得百年技艺流传至今。联升斋的刺绣博采刺绣大家众长,素以精细雅洁著称。联升斋刺绣技巧特点可概括为平、光、齐、匀、和、顺、细、密八个字,无论是人物、动物、花鸟、山水无不体现刺绣艺术的细腻绵长。
联升斋第五代传人吴少东(1982-今),是第四代传承人吴庆英的侄子,自大学毕业后进入联升斋工作,除了日常的经营管理工作外,师从自己的姑姑吴庆英系统学习刺绣理论知识和工艺,还亲自到刺绣的发源地江浙一带求教学艺。
联升斋除了不断发展和创新刺绣技艺之外,还十分重视将刺绣文化与天津本土文化特色相结合。自民国时期天津租界开放时起至今,联升斋充分利用港城优势,吸纳外来艺术特点,并与本土文化融合,通过外贸出口打开了销路,与此同时不断宣扬天津文化传统。
现在联升斋刺绣艺术博物馆内展示的作品中有两个镇店之宝,分别是《天后圣迹图》和《清明上河图》。其中,《天后圣迹图》是2011年吴庆英带领团队将天后宫大殿两侧的壁画再创作而成的刺绣长卷。整幅作品共呈现多达348个人物,每个人物表情栩栩如生圆润逼真。
百年老店联升斋继往开来,艺术不断创新,技术精益求精。2009年被评为“津门老字号”。如今,联升斋已经从一家前店后厂的商铺成长为一个集绣制、加工、展览、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民营企业。
2014年,在政府的支持下,联升斋筹办了联升斋刺绣艺术博物馆,免费向公众开放。博物馆详细地介绍了中国刺绣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以及联升斋技艺的来源和发展创新历程。为传承刺绣工艺,还计划在天津开办刺绣学校,免费教授刺绣技艺,对有兴趣的年轻人进行指导。(津云新闻编辑刘颖)
责任编辑:wb001
文章来源:http://news.72177.com/2018/1207/444204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