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资讯中心 天津

《黄河大合唱》 讴歌民族精神的不朽经典

2018年11月29日 22:46

弘扬民族精神 奋斗成就梦想

一个雨后的上午,记者来到我市著名收藏家常兆新先生家中。在温馨的音画客厅,常先生小心翼翼地从收藏架中取出一张老唱片,轻轻地放在唱机上。随着唱针缓缓地滑过音轨,铿锵有力的“黄河船夫曲”、如泣如诉的“黄河怨”等歌曲穿过紫铜色的喇叭萦回于耳,一种经历了血与火考验的不屈气息刹那间扑面而来,一种忽而磅礴有力,忽而深沉宛转的民族精神令人不由心情激动,感慨万千。

“由光未然(原名张光年)作词,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诞生于抗战时期,全曲分为八个乐章。首次公演是1939年在陕北延安公学大礼堂,演出后便引起巨大反响,迅速传唱于长城内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传承中华民族的不屈精神,《黄河大合唱》被列为首批唱片入选曲目之一。我们现在听到的这个版本,就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原声。”常先生解释道。

1944年,曾经在天津生活过的著名记者爱泼斯坦突破封锁来到了革命圣地延安。在这里,他第一次看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中国,第一次听到了激越昂扬的《黄河大合唱》,并为之深深打动。同年,爱泼斯坦与翻译家叶君健合作将《黄河大合唱》的歌词译成英文。赖于爱泼斯坦的多方奔走,《黄河大合唱》渐为国际友人所熟知。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挑起内战,进步的天津青年学生为争取光明与进步,高唱着《黄河大合唱》走上街头,吹响了“反饥饿、反内战”运动的号角。据南开大学校史馆老师介绍,南开大学建校八十周年之际,谭致先生曾撰写过当年演唱《黄河大合唱》的回忆文章。据谭致回忆:“1947年5月,南开大学星海合唱团(简称南星合唱团)首次在北院(六里台南开大学男生宿舍)公演《黄河大合唱》,当时会场的屋外窗前、门口挤满了几层人。”

此后不久,南星合唱团不顾国民党当局的威胁和破坏,带着《黄河大合唱》奔走于市内各大学校进行演出。附近工厂的工人们也闻讯赶来,南开中学、耀华中学的同学们甚至悄悄纷至合唱团索要《黄河大合唱》歌谱。“风在吼、马在叫”“乌云啊,遮满天!波涛啊,高如山!”“怒吼吧,黄河!掀起你的怒涛,发出你的狂叫!向着全世界的人民,发出战斗的警号!啊!”雄浑壮丽的《黄河大合唱》再一次将津门学子和市民的心紧贴在一起。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黄河大合唱》享誉津门。在那个激昂奋进的年代,《黄河大合唱》走进各大校园,与琅琅读书声交织成催人奋进的乐章;走进繁忙的生产车间,与轰鸣的机器声谱写出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篇章。

自《黄河大合唱》首次在津公演以来,至今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从吹响民族团结抗战的号角,到敲响追求光明与进步的反内战战鼓,再到扬起建设新中国的风帆,《黄河大合唱》经过几代人的传承弥久醇香。人们从中感受到的不仅是如同黄河般中国历史的悠远与深沉,更有中华民族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郭淑珍曾动情地说过:“我们不仅是唱声,更是唱情。我们不该忘记和平的来之不易,不该忘记中国人的信心和勇气,这种精神值得世世代代传递下去。”(津云新闻编辑刘颖)

文章来源:http://news.72177.com/2018/1129/444042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