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天津
“双11”市民网购意向调查 “买买买”中的消费结构升级
2018年11月05日 21:31从“光棍节”到“网购节”,我们已经走过了整整十年。在这十年中,消费者有了更多的消费渠道、更便捷的购物方式、更人性化的操作界面……网购平台快速发展,市民的消费体验和消费意向又发生了怎样的改变?本期“今晚调查”在北方公益助学、爱星筑梦公益、西青区乐益社区服务中心、天津市朗诵艺术团等志愿者团体中,以及通过今晚报官方微博和官方微信、掌上天津App、大燕网展开问卷调查,共收到有效问卷386份。同时,我们随机抽取了156份问卷进行交叉对比,以便详尽了解受访者的消费习惯。
选择更多了
郑小姐已经度过“新手妈妈”对于网络社交的好奇阶段了,她会有意识地把精力更多地倾注在将满三岁的宝宝身上,减少在妈妈群和妈妈论坛聊天的时间,也拒绝再受到一些喜欢散布网络不实信息妈妈们的“情绪污染”。
然而有一种社交网络风潮,仍然在影响她的生活,那就是随时随地可能从微信界面冒出来的“拼团”网购邀请。“真的有很多妈妈热衷玩拼团,一开始是免费购奶瓶或者水果什么的,凑够五六个人就行,后来我也忍不住试试,每次为了凑齐人数而四处群发时都觉得后悔,可是看到商品到货又偷偷开心。”郑小姐说现在自己所在的妈妈群,几乎已经变成了拼团群,每天刷屏的都是各种各样的拼团凑单信息。
面对今年的“双11”网购促销,她感觉有点疲惫,因为每天早晨都要打开好几个App,忙着刷红包、抢代金券、签到抽奖……想买的东西只有那么多,但可以选择的渠道实在太多了。
郑小姐坦言:“现在我还有耐心对比价格,可能真到了促销日反而心烦意乱,随便买买就得了。”
代购业务或面临转型
本次调查的受访者中,男性占29.87%,女性占70.13%,符合网络消费受众构成规律;受访者年龄分布较为集中,31岁至40岁占48.70%,18岁至30岁占28.57%,两者合计占比近八成。
受访人群对网络购物较为熟悉、购物意向较为明确,能够有效反映本地消费者的实际诉求。
在受访者常用的购物渠道中,网购占比超七成(74.35%),网购以其便利性赢得人们的欢心,商品齐全的超市(62.66%)、位置优越的便利店(46.10%)、空间开阔的购物中心(43.83%)、富有生活气息的农贸市场(34.42%)紧随其后。
此外,通过家人或亲友代购的受访者占比超两成(20.45%),其中部分为不擅长使用网络或者不便于外出购物的老年人,还有一些年轻人常常请亲友代购海外商品。我国《电子商务法》将于明年起实施,影响到个人代购业务,敏锐的消费者可能会在今年“双11”期间提前关注正规电商平台提供的海外代购类业务。
“拼购”平台冲刺“双11”
调查数据显示,超半数消费者以周为单位进行网络购物,网上购物消费频率为每周一次或几次的受访者占比达53.90%。
近年来,新的网购平台、网络消费方式不断崛起,即便是习惯了互联网生活的人们也不可能样样精通。
五成受访者表示没有尝试过SASA、草莓、shopbop等海外购物网站,42.53%受访者没有使用过闲鱼、58同城等二手商品交易类网络平台,30.19%的受访者尚未尝试过拼多多、每日优鲜等通过微信群传播的“拼购”“免费购”等网络购物形式。
以多人“拼团”降低购物成本的网购方式与大型商业平台的“双11”促销活动构成竞争关系。这匹“年度黑马”究竟能否在今年“双11”后来居上,最终还是要看其商品和服务能否满足人们不断发展的消费需求。
折扣复杂了
小金这几天忙着搬家,新房的网络已经连接,但路由器还要等到“双11”再买。她在手机里列了一张购物清单,林林总总竟有三十多项。“今年都是小件(商品)。去年买的都是大件(商品),装修材料、家具家电之类的,‘双11’结束收到平台账单——我都‘买’进天津市消费榜前列了!”
网购便捷、送货上门,但也不是完全没有遗憾。小金习惯有计划地购物,去年她提前挑选商品加入购物车,计算好了店内优惠和平台满减,没想到结账的时候才发现,有些小规则自己漏看了,有些满减政策调整了,她所有的计划不得不推倒重来,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今年,她注意到叠加优惠的政策更复杂了,连店内的说明都难以看懂,除了抢红包,还要群分享、游戏夺金、组团购物分红包……
“看得头疼!我心想算了,反正买的不如卖的精,”小金翻着手机里的购物清单,突然抬头问了一句,“听说实体店同步打折,你说要不要去超市看看?”
“双11”预算趋理性
折扣众多,势必将带来非理性消费。但消费者历经多年“战火”洗礼,消费观念日趋成熟,“买买买”的过程中也多了几分审慎态度。
受访者回顾去年“双11”期间的消费金额,5000元以内占比超六成, 5001元至10000元占8.77%,10001元至50000元占6.82%,50000元以上占1.62%,几乎没有购物消费占17.53%。网购消费有如一座金字塔,高额消费始终是少数,但这部分高额消费有效拉升了“平均消费”的统计数据,提振了商家和普通消费者对“双11”促销的期待。
在回答“今年‘双11’的消费预算与去年相比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时,五成受访者选择了“基本持平”,三成受访者的消费预算低于去年。
部分受访者表示,从过去的经验来看,预算超支已经是“双11”期间的常态。更何况,“双11”之后还有“双12”,“双12”之后还有圣诞节、元旦促销以及年货节……只要年末消费的传统没有改变,消费者就很难捂紧自己的钱包。
折扣复杂化引不满
谈到去年“双11”期间的网购体验,51.95%的受访者感觉一般,30.84%的受访者比较满意,5.84%的受访者十分满意,仅有8.12%的受访者表示“不太满意”,3.25%的受访者很不满意。
虽然总体评价积极,但在“双11”网购经历中还是有一些让受访者烦恼的问题,比较突出地体现在:“心仪的商品不打折,打折的商品不喜欢”占48.70%;“促销期前后,商品大幅度提价”占39.29%;“折扣券用法复杂,算错账还不如原价购买”占38.96%;“折扣网站分散,占用大量时间精力”占37.66%;“不熬夜就赶不上最超值的一波”占37.01%;“受折扣促销诱惑,导致盲目消费”占34.42%。
此外,还有两成左右的受访者提及了退换货程序繁琐、专供品节后下架售后服务无法保证等问题。
观念升级了
天津人今年想买啥
从“预售”活动开始,很多消费者心中已经有了自己的购物清单。通过调查,我们获得了一份天津市民的“购物清单”,其中超过两成市民都计划网购的商品类别包括:
此外,图书音像(14.51%)、户外运动(11.92%)、生活服务(10.10%)等门类的商品也受到部分市民的关注。
两性消费差异显著
通过对本次问卷的部分数据进行交叉对比,我们发现两性在网购意向方面存在一些比较显著的差异。
在156份随机抽样样本中,男性受访者的网购意向集中在数码产品、家用电器和户外用品领域,而女性受访者的网购意向集中体现在儿童商品、鞋帽服包、各类食品领域。
其中,41.18%的男性受访者首选数码产品,仅有12.30%的女性受访者对此感兴趣;三成以上的男性受访者想要购买家用电器和户外用品,女性受访者占比不足一成;27.05%的女性计划购买各类食品,有同样购物意向的男性受访者仅2.45%,对比最为悬殊。
从历年“双11”相关数据报告来看,女性始终是网络购物的中坚力量。在男性消费者根据个人需求选择商品的时候,女性作为家庭消费的支配主体,会更多地考量母婴用品、儿童用品等家庭生活需求。
精神消费诉求爆发
在调查中,消费者除了关注“双11”期间的网购优惠,也更重视网购商品的品质与创意。
51.30%的受访者只买官方直供的商品,47.40%的受访者希望自己购买的商品拥有品质保障,30.84%的受访者认为商品需具备实用性,29.55%的受访者要参考商品评论后再做出决定,23.05%的受访者希望见过实物再下单,而20.45%的受访者想要购买“原创设计”类创意商品。
与之相对应的是,“双11”期间最吸引舆论关注名目繁多的抽奖赠礼,却是消费者在购物时最不关心的参考因素。
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白雪洁接受本报采访时指出:网购是一种消费形态的新变化,其本身就是中国消费结构升级的表现和见证。
白雪洁表示:“从追求数量的消费到追求品质的消费是升级,从物质类的消费向精神类的消费也是升级。文化创意类产品虽然承载着物质消费的形态,但很大程度上是在满足精神消费诉求——消费者购买文化创意类产品不是重视其功能性,而是重视其差异化特质,希望通过消费实现自我表达。这类产品在网络销售上的增长速度很快,符合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消费迈向更高形态的表现。寻常的物质消费是有即时性的,但是精神文化类的产品可以延迟消费。考虑到文化创意类产品一般定价偏高,消费者喜欢向往却不一定能接受价格,这部分购买意愿就积存下来,在节日促销期间集中爆发。”(津云新闻编辑侯静)
责任编辑:wb001
文章来源:http://news.72177.com/2018/1105/443360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