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资讯中心 天津

军事课堂火起来!身边国防知多少?(组图)

2018年10月24日 23:01

63式履带装甲输送车

军事课堂火起来

我国处于较长时间的和平时期,从未经历过战争年代的青少年,对于战争并没有具体概念和危机意识,有问卷调查显示,不少高校学生并没有正确意识到军事理论课的重要性,那么,面对出生在信息爆炸时代的“95后”甚至“00后”,如何提升国防意识呢?

天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军事理论课教师金学东是该校第一批从事国防教育课程的教师之一,也是天工大自2007年开设国防教育课程以来,一直在坚持讲授该门课程的2名“常驻”教师之一。他认为,作为国防教育的重要内容,在高校开展军事理论课教学,让不懂军事的学生喜欢这门课,让感兴趣的学生学到想学的知识,让国防教育在高校真正火起来,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实问题。

“讲课要找到学生的兴趣点”,这首先要丰富教学内容,注重传统教学内容和现代国防知识相结合。既要紧跟前沿发展用创新理论观点、技术成果充实内容,又要结合当前形势和社会热点加强思想教育。“我是学历史出身,所以我上军事理论课时,就会讲从1840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前的100多年,因我国国防力量虚弱、侵略者肆意践踏我国国土的经历,让学生们认识到国防的重要性,‘国无防不立,民无防不安’,只有建立强大的国防才能保障你我他的致富与小康。”金学东说。

注重传统教育手段和现代教育手段相结合,如运用新闻语言、群众语言、个性语言开展军事理论课。比如,金学东会通过从《说文解字》“国”字的演变,讲述应加强国防力量建设;对于过去对军事不感兴趣的学生,他会通过放一些军装常服、礼服、作训服的图片,教同学们认识各大军种、根据资历章判断军龄和级别;也会讲些野外动植物辨识、如何取火饮水等野外生存知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而且由于该课面向全校所有大一新生,金学东还会根据各院系特点授课,例如给外语系学生上课,他会用英语讲一些世界著名军事将领的名言;给管理系学生上课,他会讲松下公司企业文化等,并都巧妙延伸到国防教育中来。“国防教育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流动性很强,身为教师要多学习,才能更好地教学生。”金学东表示。

金学东授课11年来,存下的课件及视频、音频、图片等素材有300G左右,曾参与编写的“中国国防和军事思想”一章就有十多万字,经济、军事报表实时更新,有时还要根据突发新闻或外交部发言人的讲话连夜改写课件……更加多元化的尝试也在进行,包括天津工业大学率先在我市高校中设立“国防教育大讲堂”、邀请著名军事专家给学生开展讲座等,使新时期军事理论课的内容、方法、深度向实用性靠拢。

高校军事理论课在发挥积极有效作用的同时,也遇到了教师短缺、形式单一等问题。据金学东介绍,目前军事理论课只在大一第一学期讲,而且因为是校必修课,经常不得不大班授课,一堂课200多人,坐得远的学生很难在课上与老师互动。除了场地受限,师资力量也需要加强,该校军事教研室仅有25名教师,都是兼职讲授国防教育课。此外,该课程对教师的历史、军事、政治学科背景和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要求较高,但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师多是非专业出身、没有军旅经历、未接受过系统培训、授课内容形式单一、缺乏专业的学科建设。他建议,高校应将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纳入人才培养、引进和建设总体规划,健全选聘配备、培养培训、考核评估等制度,建设一支理想信念坚定、师德高尚、理论功底扎实、教学效果良好的高水平国防教育师资队伍。

金学东认为,除了改变传统授课方式来调动学生积极性之外,有必要采取一些硬性手段让学生理解“国防是全民国防”。例如军事理论课作为一门通识课,和普通必修课同等的学分和课时,闭卷考试,对于不合格的学生予以重修的处分,在学分设置上引起学生的重视,让他们丢掉“国防教育可有可无”的消极态度。

63式水陆两用坦克

游戏中了解历史

“我是一枚指北针,我是华北四纵在新保安阻击战中缴获的”“我是一个喊话筒,东北野战军1纵对国民党守军开展政治攻势时使用过我”“我虽是一张纸,却身负重任。我决定了东北野战军八纵上战场”,今年平津战役纪念馆创新推出的“红色寻宝之旅”特色活动,活动期间,展厅的每一件文物前都有手拿“任务卡片”的孩子认真比对着文物,读着文物的介绍,不时有完成任务的孩子一脸兴奋地跑到工作人员面前,期许地等待着答案。

活动策划人唐凤红介绍:“希望通过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寻找文物、邂逅文物、深度认知文物,从而自发地去了解那段红色记忆,在互动体验中了解历史。”

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接班人。少年强则国强,平津战役纪念馆馆长王培军认为:“国防教育要从孩子抓起,为孩子们打造了一个军事体验的平台,通过寓教于乐、教学相长的形式,让孩子们圆一个军旅梦想。”

平津战役纪念馆中的军事体验园就是这样一个平台,它由军事科普区、军事讲坛区、体验区、挑战区、主题娱乐区和综合服务区组成,其中科普区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等主办的“国庆大阅兵回顾展”为主体,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新中国史上历次阅兵大典的雄伟场景气势恢宏,令人振奋。近百件最先进的武器装备模型首次集体震撼亮相,按1:1比例精心打造的歼10战斗机、武直10直升机、中国99式主战坦克和东风21导弹车雄踞平津战役纪念馆广场,国防文化展区的大量历史档案和影像图片等资料弥足珍贵。在体验区和挑战区中,可以近距离观看并体验战斗机飞行模拟器,感受翱翔长空和空中激战的刺激与乐趣。国际最尖端的AR互动游戏,让人身临其境,惊险穿越,变身“猎魔勇士”。除此之外,还有航母保卫战、索马里护航、宇宙探险、无敌神枪手、神威导弹兵和守卫钓鱼岛等众多精彩体验项目。

据展馆工作人员介绍,为了更好地丰富观众的参观体验,未来,平津馆会采用新媒体的方式,二维码扫描不仅满足于文物基本信息的介绍,还需要对文物等进行深度解读,尤其是要充分运用全新的数字化手段,将附着于实体文物上的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以多媒体形式用感性和理性双通道的方式向观众传播。真正做到博物馆的“数字化”。

平津战役纪念馆工作人员介绍,这12件大型装备维护保养、打磨上漆、制作底托等工作已基本完成──

从左向右分别为59-1式130毫米加农炮;66式152毫米加榴炮;81式122毫米火箭炮

12名战场“老兵”

59-1式130毫米加农炮、66式152毫米加榴炮、63式107毫米火箭炮、81式122毫米火箭炮、83式122毫米榴弹炮和59式100毫米高射炮。三辆63式履带装甲输送车和三辆63式水陆两用坦克,平津战役纪念馆此次接回的装备都是曾在战场上威力强大的大型主力装备。

“火炮是军队装备的主要常规武器之一,在以往战争中,被誉为‘战争之神’,在未来局部战争中,火炮也将起到主导作用,按战术技能性能分加农炮、榴弹炮、加榴炮、迫击炮、火箭炮等。”各种火炮外观和性能等各有不同,比如加农炮身管较长,通常用于消灭远距离目标和装甲车辆。榴弹炮炮身较短,通常用于消灭敌有生力量和土木质工事。火炮性能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战争的胜负。

63式水陆两用坦克主要技术数据和武器:战斗全重18.4吨,乘员4人,公路最大速度64千米/小时,抗风浪能力三级风,1.2米浪高,主要武器口径为85毫米口径的62-85Tc式线膛坦克炮,另备7.62毫米并列机枪和59式12.7毫米高射机枪各一挺,该坦克备有夜视仪,是目前中国人民解放军两栖装甲师和海军陆战队的主要突击力量。

该坦克具有较强的火力,较好的机动性能特别是两栖性能和适当的装甲防护能力,主要用于强渡江河和沿海地登陆与反登陆作战;摧毁敌滩头阵地防御设施,消灭敌有生力量和武器装备,协同步兵作战,实施火力支援,适宜在多河流、湖泊、沼泽和水稻田等水网地区执行战斗和侦察任务。

63式履带装甲输送车,是在1963年设计定型,故命名为63式履带装甲输送车,基本型车长5.476米、宽2.978米、高2.563米,全重12.6吨,载员13人,公路最大速度60公里/时、最大行程500公里,水上浮渡速度6公里/时。主要用于输送步兵协同坦克作战,具有水上浮渡能力,外号“战地出租车”“中国的M113”。

62式坦克 通讯员 王炜

7支接装队 57天

16000公里回津路

据平津馆工作人员王炜介绍,从开始交接运输装备到最后一件装备抵达平津馆,历时57天,先后共派出7组接装队伍,累计150多人次参与接装工作,总行程16000多公里,足迹遍及10个省10多个城市。

第一批装备的接装工作于5月底完成,在此次交接的装备中,炮身最长的是59-1式130mm加农炮,全长近12米。最重的则是81式122mm火箭炮,重达15吨。为了保证装备的完整和安全,平津馆的工作人员找来加宽加厚的尼龙板带,整个吊装过程轻抓、慢起、稳放,装备上连一个划痕都没有。

第二批接装工作于6月中旬进行,平津战役纪念馆的接装队伍远赴哈尔滨,装车当天是凌晨三点,刚刚下过雨的哈尔滨,气温只有6℃—7℃,给装车工作增加了不少难度,两辆17.5米的平板挂车在泥泞湿滑的草地上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整个装车过程多次陷到泥坑里不能自拔,在场人员齐上阵,垫砖头的,垫方木的,帮忙推的,找车拖拽的,一阵忙活也不冷了。

总共5天的接装工作,三辆装甲输送车总重近30吨,途经5省,长达1400多公里的路程,49个多小时的运输,先后30余人通力协作,最终顺利返回平津馆。

第三批装备接装的日期是7月13日。“63式水陆坦克”正式踏上新的旅途。这趟迎接“63式水陆坦克”的任务可谓一波三折。平津战役纪念馆工作人员介绍说,交接期间正值“玛莉亚”台风过境,福建当地气温骤升,为了确保装备回到平津馆后的展示效果,负责此次接装的人员和驻地部队的战士们一起,顶着近40℃的高温,一趟一趟地登上坦克机身、钻进坦克驾驶舱,仔细检查交接部件是否完整。室外温度40℃,坦克驾驶舱内至少有60℃,坦克的铁皮在阳光炙烤下也热得烫手,不过负责接装的平津馆工作人员王炜说,“这种坦克不仅平津馆以前没有,国内地方博物馆和纪念馆中也是鲜有见到。”想到这么好的装备展品被自己接回并在平津馆展出,自己也抑制不住地激动与兴奋。

从福建省泉州市到平津战役纪念馆运输要经过60多个小时。平津馆负责押运的工作人员王炜和司机王春雷吃住都在车上。就连洗脸、上厕所也是交替去。每次停车休整,王炜和王春雷都要对“63式水陆坦克”周身仔细检查,确保“老兵”万无一失。(津云新闻编辑刘颖)

文章来源:http://news.72177.com/2018/1024/442970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