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资讯中心 天津

经历腾飞低迷复兴曲折历程 大邱庄40年在探路

2018年10月24日 22:58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

在改革开放40年历程中,提起农村经济和乡镇经济,大邱庄不能被忘记。这个静海区团泊湖畔的小村庄,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村民自发学习轧钢技术并筹资办起了冷轧带钢厂,带动村庄走上了工业化道路。1992年,这个小村庄共有工业企业200多家,固定资产总值15亿元以上,工业总产值40多亿元,比1981年增长835倍。家家户户住上了别墅,不少人开上了轿车。

大邱庄从“讨饭村”变成了中国“亿元村”,一时名响,全国各地不少农村干部前来参观调研,大邱庄成为发展农村经济学习的对象。然而,上世纪90年代后期,受产业结构单一、低附加值产品被淘汰、亚洲金融危机等一系列因素影响,大邱庄的优势产业受到波及,工业企业又经历了低迷,逐渐淡出了公众视野。2000年后,随着新一代企业家的艰苦创业,大邱庄又走上了复兴之路,涌现出一批高精尖型钢铁企业,2017年,全镇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17亿元,是1992年的12倍以上。

大邱庄40年在探路,为中国农村经济和乡镇经济发展提供了样本,回答了工业化、产业机构、产权制度、保护环境等一系列问题。

穷则思变

上世纪70年代末,全国的基层农村千千万,为何大邱庄率先走上了工业化、产业化道路?这个问题要问当时的亲历者和见证者。现年64岁的王彦龄回忆,当时的大邱庄特别穷,特别苦,整个村子找不到一块砖头,村民们住着土坯房。土地也都是盐碱地,作物难以成长,春种秋不收,糠菜半年粮。当年,周边农村还流传着“宁吃三年糠,有女不嫁大邱庄”的说法,村子里有250多个男青年找不到对象。当时的大邱庄,比全国其他地方的农村更穷更苦,在这种极端贫困的条件下,大邱庄村民不得不找生路、谋出路,走上变革寻路的历程。

村民们聚在一起想办法,有村民提议,可以去学习轧钢技术,自办轧钢厂。于是,家家户户凑钱,送四位村民去天津金属材料厂学习冷轧钢技术,刘金桐就是最初去学习技术的村民之一。他说,冷轧钢技术有酸洗、轧制、脱脂、淬火四道工序,为了提高效率,村里决定每人主攻一门技术,尽快学成然后办厂。

刘金桐告诉记者,当时去金属材料厂学习,是村民们凑的学费和路费、生活费。由于费用不充裕,四位村民省吃俭用,连卷心菜都不舍得吃,大多数时候吃馒头。克服重重困难,四位村民在三个月内学会了轧钢技术。

图为大邱庄镇众联钢管集团刚刚生产出来的钢管。

友发钢管集团内工人们在搬运钢材。

大邱庄镇津美蔬菜种植合作社采摘大棚内,技术人员正在观察蔬菜长势。

学会技术后,村里又筹集了一笔钱,买来天津市大型钢铁厂的闲置设备,1977年10月冷轧带钢厂正式成立。成立后一年,工厂就赚了30万元,这笔资金在当时可谓天文数字。有了利润,厂里又买了更多设备、更多原材料扩大生产。后来,村里有更多的钢铁厂成立,更多的村民到钢铁厂上班。村民领到工资后,将家里的土坯房推倒,建成砖瓦房,再后来,砖瓦房改建成楼房。

1992年,大邱庄成立了尧舜、万全、津美、津海四大集团。津海集团当时的负责人张延军说,为了提高企业负责人的积极性,激发村民的干劲,津海集团较早地实现了效益提成制和计件工资制,这种分配方法在全国走在前列。

1994年,大邱庄尧舜、津美、津海、万全四个企业集团在全国千家最佳乡镇企业评比中分列第二、七、八、九的位置。津海公司一年销售额4亿多元,利润2860万元,张延军也被农业部、团中央命名为全国十大明星青年乡镇企业家,被全国工商联评为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家。

1997年到1998年,大邱庄的各类村办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开始实施公司化、股份化,一些企业改制成了私营企业。大邱庄已撤村建镇,设立了四个街道。村办企业也剥离了一些社会职能,摆脱了沉重的包袱,将精力主要放在经营和开发新产品上。理顺了产权制度,此后大邱庄的各类企业权责分明,促进了市场竞争。

工业企业名声大噪,大邱庄的农业生产也起步改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各地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大邱庄最早实行土地流转,将村里土地交给农业能手种植。村里的种粮能手马德良夫妇一共种植137亩地,实现了机械化耕作。由于在农业生产上的成就,1984年,马德良夫妇赴法国接受骑士勋章,一时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

创业新篇

2000年后,全国的钢铁行业进入了新的阶段,一些落后的技术被淘汰,低成本竞争不复存在,市场更需求高精尖产品。此时,大邱庄又涌现出了一批创业者和先行者,他们锐意进取,奋发图强,在团泊湖畔书写了新的业绩。

大邱庄有一条路——百亿道,它的名字寄托着村民的期盼和梦想,他们希望将大邱庄建设成为产值百亿元的村庄,而当时全村的产值是40亿元。

让人没有想到的是,20多年之后,百亿道两旁聚集着数十家钢管、钢材企业,仅友发钢管一家的年产值就达到400多亿元。现在,百亿道上交通很繁忙,拉着各种钢管、钢材的货车在这条路上奔走,穿梭于各个企业厂区,并驰向全国各地。

友发钢管集团名列天津市民营企业百强榜第二位,是大邱庄钢铁企业的代表。集团董事长李茂津介绍,这家2000年成立的钢管公司,主营产品为焊管,用于三峡工程、国家奥体中心、首都国际机场、世博会展馆等大型工程项目。友发是全球唯一的千万吨级焊接钢管生产企业,连续12年跻身中国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企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李茂津分享了企业成功的奥秘,那就是自主创新。公司拥有3个国家级认可实验室、2个天津市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全集团拥有实用性专利88项、发明专利4项,正在申请、受理过程中的专利32项。

新世纪,大邱庄的农业生产也涌现出了一批企业家。“80后”青年顾靖,大学毕业后选定从事农业,他建立了生宝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黑猪养殖、淡水鱼养殖、设施农业和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大邱庄50岁以上的中年人,因不能适应钢铁企业高强度工作的,纷纷到生宝农业这样的农业合作社工作。顾靖介绍,生宝农业现有职工300多人,每年产值5亿多元,已发展成为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农业产业化经营市级重点龙头企业。

在生宝农业工作的农民徐光善,是上码头村村民,过去,全家10来亩地的收成只够吃,勉强算个温饱。实施土地流转以后,土地租金一年收入6万元左右,自己在合作社上班负责蔬菜水果种植技术指导,年收入7万元左右,年底合作社分红几万元,一家的年收入接近20万元。他很满意现在的生活。

绿色发展

改革开放40年,大邱庄镇的发展史,经历了钢铁企业从低端快速复制到淘汰落后产能的转型升级,也印证了科技创新才是企业和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所在。村民们在党组织的带领下,寻求变革和出路,敢为人先,找准发展的产业。开拓精神引领着这个小村镇发展成为全国乡镇工业示范小区、全国文明村镇、全国钢管产业集群名镇、中国焊管产业基地。大邱庄也从落后的乡村变成了富裕的城镇,宽阔马路纵横密布,花园楼房错落有致,商业街区人声鼎沸。

如何平衡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大邱庄镇在发展工业的同时如何保护生态环境,这些问题摆在了大邱庄人和当地政府的面前。今年7月,在苏州举行的第十三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上,大邱庄镇被授予“中德生态示范城市”称号。

静海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大邱庄镇党委书记强兆柱表示,近年来,大邱庄镇一方面下大力气淘汰落后产能,另一方面积极寻求绿色发展新动力,“中德生态示范城市”建设便是一条适合大邱庄的创新之路。未来,大邱庄镇将以中德国际合作示范镇为契机,充分借鉴德国莱茵小镇生态建设理念和技术,使用环保节能材料和技术工艺,以绿色、现代、智慧之城新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昔日津海集团的负责人张延军说:“是改革开放的好政策给了大邱庄机遇,我们才取得了今天的成绩。”当初开疆拓土的企业家回首奋斗的历程,在感慨时光飞逝、青春不再的同时,更感谢时代的机遇,感恩身处改革开放历史大潮之中。

未来,大邱庄肩负更高、更大的使命,走上世界舞台和城市发展的前沿,这座工业重镇将打造团泊湖畔低碳小镇、宜居产业新城、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大邱庄在经历低迷和挫折后再创新业绩,今后发展之路更稳健,也更长远。(津云新闻编辑侯静)

文章来源:http://news.72177.com/2018/1024/442969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