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天津
酱油内在品质解析:有的酱油只是“复合调味料”
2018年10月19日 21:24酱油,是老百姓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调味品。日前央视曝光,120款酱油经过检测后发现存在不少问题,不仅有不含酱油成分的“酱油”,还有超半数酱油添加了增鲜剂,让本应有着天然鲜味的酱油变了味儿。
部分酱油鲜味来自勾兑
酱油本身是粮食发酵后产生的鲜味调味品,但为何市场上的很多酱油又额外加鲜?记者昨天在本市一家超市看到,多款酱油的标签配料表中,都有增鲜剂的身影,一瓶生抽上就有谷氨酸钠、5'-鸟苷酸二钠等多种添加剂。天津市食品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陈树生接受本报采访时称,的确市场上不少酱油都会加谷氨酸钠等增鲜剂,还有的会加水解大豆蛋白等助鲜剂,目的是增加酱油的鲜味口感。有的酱油本身级别不高鲜味儿不够,添加这些添加剂,是商家常用的手段。通过发酵得出的酱油本身的鲜味很圆润丰富,而用鲜味剂和助鲜剂的酱油鲜味则比较寡淡。
稀盐固态冒充高盐稀态
同样是酿造酱油,质量也是参差不齐。陈树生告诉记者,酿造酱油目前有两种工艺,一种是高盐稀态酱油,另一种是稀盐固态酱油,但是市场上的酱油几乎都标称是高盐稀态酱油。因为高盐稀态是传统的酿造手法,周期比较长,一般是半年到一年,至少也要3个月,才能出酱油,这也是高档酱油的身份标称。而稀盐固态酱油酿造工艺,20多天就可以出成品,发酵周期短,口味和香气也比高盐稀态酱油差。即使一些品牌采用稀盐固态法酿造酱油,但由于目前检测手段无法检测出酿造方法,所以多是依旧宣称自己是高盐稀态酱油,如果不够口味就用鲜味剂来调补,而这样的酱油口感就会逊色不少。
期待酱油回归原本味道
“虽然鲜味剂作为食品添加剂是允许添加的,但却背离了酱油本身的味道。”陈树生认为,一些商家为降低时间和人工成本,酱油鲜味不够用鲜味剂凑,不仅降低了酱油的品质,也影响了酱油本应有的味道。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将于明年12月份实施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酱油》新标准,对酱油生产进行了更严格的规定,也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酱油市场存在造假的问题。如企业不得再采用调配工艺生产加工酱油,只有采用传统酿造工艺生产才能叫作“酱油”,以酿造酱油为主体,与调味液、食品添加剂等配制而成的“酱油”只能叫“复合调味料”。(津云新闻编辑曲璐琳)
责任编辑:wb001
文章来源:http://news.72177.com/2018/1019/442768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