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资讯中心 天津

评论:你“看不惯”别人是因为你眼光偏了

2018年09月28日 01:06

岳云鹏在“春晚”上,满肚子怨气地说:看不惯这个,看不惯那个。公交车,没人给老人让座儿,他看不惯,而他自己坐在售票员的座儿上,结果被人家轰下来。这个艺术作品中的人物要是重现在现实中,再遇上个脾气暴的,估计得挨揍。话又说回来,就算做得不对,旁观者有权利出手伤人吗?

脾气大的还真有,近日,一段视频引发争议。在南京地铁三号线列车上,一中年男子给老人让座后,和坐在座位上的年轻小伙发生争执,中年男子要求小伙将座位再让给自己,后者没有同意。中年男子又称小伙,“脚尖对着自己”“不懂礼貌”,要求其将翘着的二郎腿放下,遭到拒绝后,中年男子一脚踹在小伙的胸腹处……先让座,后踢人,这事儿,实在有点儿让人没法评判这位究竟是个有爱心的人士,还是位暴脾气、不讲理的大叔。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帮了别人以后,自己的心态总是有点儿兴奋,再听到别人的感谢,更是有种被需要的价值感,这种心理满足,算是对助人者的一种精神奖励。只不过,有的人会因为自己做到而别人没做,就“膨胀”了,看别人的眼光就开始有了俯视的角度。于是,别人总是不对劲。比如:有人给弱势群体捐款、捐物,自己捐了,却一定要指责不捐、或是捐得少的,还得上升到:“见危不救,道德有问题。”也有不少人热心公益,不论是在社区里关照老人,还是整治环境,都身先士卒。可是,一边做着,一边还得数落着邻居:“只顾小家,不想大家,缺少爱心。”

因为我付出了,所以我有资格对不如我的人指手画脚,在社会上,在家庭中,都有这样喜欢用自己的那把尺子量一量别人,用自己的眼光瞟一瞟别人的人。其实并不是真心喜欢助人,他们喜欢有回报,这种回报,就是别人的认可,如果别人漠视了,心理上就会非常失落,甚至怨恨。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和认识模式,任何人都不希望自己被别人的道德标准所绑架。俗语说:“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就是做好自己可以做到的善行,别强求别人,也别有功利心。当照顾有需要的人成为一种习惯,当确实是发自内心地愿意去理解和帮助别人,人的心态就会平和,眼光就会温柔。

还要多说一点,公交车上因为让不让座引发的事件不断出现,有老人大骂不让座孕妇的;有因为孩子不让座就坐在孩子身上的……我坐公交时却遇到过,一位老人把让座的年轻人按回到座位,说:“我们天天坐着,你们上班辛苦。”整个车厢,顿生温暖。如果都是这样的彼此理解,大家都会很舒服。(津云新闻编辑刘颖)

文章来源:http://news.72177.com/2018/0928/442209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