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资讯中心 天津

天津摸索新举措帮“浪子”回头 无障碍融入社会

2018年09月19日 00:50

滨海新区安帮办宣传图

工作人员陪同吕某办理相关手续资料图

近日,一则“教服刑人员使用微信”的外省市消息经由新媒体的传播火遍网络。吸引眼球的同时,也将安置帮教工作推到读者眼前,让人们对这项“传统”工作,有了新认识。天津这方面的情况如何呢?记者近日经过一系列采访得知,天津不仅有教服刑人员微信的“段子”,还与时俱进地摸索出一套系统的安置帮教新举措,形成天津模式,讲出天津故事。

墙内“大学”

不只教微信

2017年,天津市司法局安帮办着力加强基层司法行政机关与各监狱(矫治所)的联系对接,出台相关文件,建立监地协同机制,依托在各监所建立的15个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衔接工作站,共同做好服刑人员教育改造工作,监管改造安置帮教一体化机制效果彰显,形成新常态。

以大学城闻名的滨海新区大港学府路上,还有一处神秘的所在──滨海监狱。这里戒备森严,一般人不得进入。然而,对于包括李某在内的即将刑满释放的滨海新区籍的服刑人员来说,这里有他们的“大学”──由滨海新区司法局与滨海监狱合作共建的蓝天教育基地。这个基地的“子系统”──回归社会训练基地,着力于提升服刑人员回归社会的能力,让他们在服刑期满后,迅速融入社会。

在滨海监狱教育教学楼内,回归社会训练基地共分七大区域,分别为:职业技能展示区、形势政策宣教区、回归路线展示区、回归指南展示区、创就业培训区、就业指导区、实训中心等。

李某们被带到这里来,接受出监评估,这里的“老师”根据他们的改造状况,为每人量身定制一套教育方案。接下来,他们要接受包括法制、道德、心理健康、形势政策等在内的系统教育,要熟悉就业、安置、民政、社会保障、工商、税务、金融、治安等方面的政策和办理程序,接受美容美发、计算机应用等一系列实用多样的职业技能培训。

为了让教育更有实效,这里有模拟派出所、行政许可中心、人才市场、交通服务站、银行、公共场所查询服务站等生活就业必须的去处,让李某们在出监前反复体验。

“我进来前,还在玩QQ,这些年,在新闻里看到人们使用微信了,快递外卖满街跑了,让我心生焦虑,现在好了,经过学习,迅速掌握新事物,再也不用担心不能适应了。”李某说。

滨海新区司法局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办公室主任王勇介绍,在回归教育训练基地,干警会教服刑人员学习很多新事物,不仅包括微信的安装使用,讲述一些积极向上轻松励志的微信段子,还包括如何使用微信、支付宝支付,如何预订高铁、飞机票,如何点外卖等,让他们与发展中的社会“无缝”对接。为了帮刑满释放人员实现就业,监狱和安帮办还会请用人单位到监狱里来招人,一些年富力强、有一技之长的服刑人员被招用后,出了监狱直接上班,避免闲散,更有利于他们获得“新生”。对于招用刑满释放人员的用人单位,政府有奖励政策,有的还被命名为安置帮教基地,起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帮孩子上学

促大人改造

目前,我市有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2464人。2017年全市各级安帮组织共为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开展帮扶活动757次,落实低保79人,复学345人,减免学杂费169人,发放临时救助178人。通过有效帮扶,为这些“受伤的花朵”营造和谐的成长氛围,无一例流落街头或违法犯罪。

采访中了解到,有的服刑人员罪行严重,犯罪动机明显,改造起来并不容易。然而,他们也有“软肋”,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学好”,别再像他们一样。这个心理被安帮工作人员积极利用,成为促进服刑人员改造的催化剂。

2016年春节前,在对服刑人员家属入户帮扶时,滨海新区安帮办工作人员发现女孩小莉(化名)很特别,她看上去十几岁了,还在津津有味地翻看小学低年级课本。一问才知道,原来小莉和他的两个弟弟都没有上学。进一步了解得知,三个孩子的母亲丁某与宋某相识交往时,因年龄、身高差距大等原因引起丁某家长反对,没办结婚手续。后宋某因犯诈骗罪被通缉,两人离开塘沽逃往海南、广西、湖南等地,其间孩子相继出生,并无相关手续。与此同时,多次人口普查间,二人因常年不在本地被注销户籍。2013年初,宋某在湖南被捕,丁某带三个孩子回塘沽,一直没让孩子上学。

孩子是无辜的,滨海新区安帮办决定协调区教育局争取第一时间安排孩子入学。鉴于2013年开始,全国就实行了电子学籍,每个学生有唯一的学籍代码,没有户籍,无法上学。在区主要领导过问下,区安帮办和区教育部门共同努力,2016年,区教育局小教处安排人员对小莉进行了知识测试,发现她具备六年级的知识水平,于是就近安排她入学,直接上六年级,小莉就此成为全市首位没有户籍上学的学生。

三个孩子户籍问题的解决,历经曲折。他们都是非婚生子女,两个男孩连出生证明都没有,只能采取DNA鉴定的办法,还要协调计生委等部门。2018年春节前,三个孩子的落户和上学问题全部圆满解决。最先入学的小莉已顺利升入初中,两个弟弟也已走进课堂,接受系统教育。

大墙内的宋某得知消息,流下了激动和忏悔的眼泪。这个一度以诈骗为生并因自己的罪行不得不隐瞒孩子身份的人,怎么也没想到安帮工作人员能够用赤诚的心帮他办好孩子的大事:“我一定好好做人,出去后用勤劳的双手挣干净的钱,给孩子做榜样,再也不走邪门歪道了。”他说。

被唤作“吕大爷”

那一刻,他哭了

对 “三无”刑满释放人员帮教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社会安定与否,近年来,我市摸索出一条党委政府领导、司法行政机关牵头协调、各相关部门发挥职能、真情感召、家属配合的新路子。其中,对吕某的帮扶是一个典型案例。

红桥区咸阳路街司法所所长、安帮办主任杨利麟接受采访时说:“服刑人员刑满获释后,就是普通公民了,安帮办是他们出狱后接触的第一个部门,如果说社会上还有人对他们持有偏见的话,我们司法安帮工作人员首先应该消除这些偏见,帮他们以崭新的面貌融入社会。”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他们积极处理好对吕某的帮扶。

吕某,1951年2月13日出生,户籍地为红桥区本溪路昌图楼,因犯票据诈骗罪,于2009年12月被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0年。服刑期间,因表现良好获减刑,2018年1月22日,刑满释放时,已年逾七旬。

2018年3月5日早上,吕某来到咸阳北路司法所,询问安置问题。工作人员耐心接待,并称呼他为“吕大爷”。“起初我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当确信他们是在叫我时,我感动得差点哭出声,眼泪围着眼圈转。”吕某后来接受采访时说。

吕某属典型的“三无”人员:早年离异无家可归,年纪大无亲可投,刑满释放人员的身份致其无业可就。咸阳北路司法所有针对性的为其制定帮教计划。工作人员告知吕某,出狱后要痛改前非,不要再违法犯罪,存有侥幸心理。随后根据相关政策,帮他获得临时救助;又协调管片派出所,为吕某补上户口,为他后续办理各项业务打通渠道;还协调民政部门,为他办理最低生活保障;进而帮他补齐社会养老保险手续,开始领取养老金。

在多方努力下,吕某联系到了二十多年未见的表姐,暂时借住在她家。司法所工作人员又多方协调,并持介绍信亲自赶到房管站沟通、解释,说服相关人员出具证明帮吕某办理了房补。

“本以为自己会被社会抛弃,没想到司法所工作人员用行动给我上了一堂生动感人的教育课!我一定痛悔前非,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吕某说。

帮一人安稳

保一方平安

据统计,2013年至2017年间,全市刑满释放和解除社区矫正人员共计17597人,有16836人得到妥善安置,安置率95.68%,帮教率100%,重新违法犯罪180人,重新违法犯罪率为0.96%。2017年当年回归社会刑满释放人员3761人,安置率99.8%,帮教率100%,当年回归的刑满释放人员中又重新违法犯罪人数为零。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对待安置帮教工作,有市民存在不同意见,认为“帮助坏人,是对好人不公平”。记者就此采访天津市司法局时,该局社矫安帮处祁建忠带记者在全市走了一圈儿,了解到李某、宋某、吕大爷和小董等人的故事。

在去宝坻的路上,祁建忠说,那一幕至今令他记忆犹新──他和几名安帮工作人员送刑满释放的小董回乡时,被前郝各庄村村民堵在村委会。

小董是宝坻区郝各庄镇前郝各庄村村民,2010年3月因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半,2013年9月11日刑满释放。他是一个孤儿,父母双亡,亲属也在其服刑期间疏远了关系。他在服刑期间患上拘禁性精神障碍,出狱后如何安置成了问题。“乡里乡亲的,我们都是看着他长大的,不嫌弃他,可万一他精神病发作,拿砖头砸伤人,就麻烦了。”有村民说:“不能因为他一个人回来,全村都不安稳。”

接下来,在各级安帮办的努力下,乡亲们的看法发生实质性的转变。村委会出资为小董翻建了院墙、整理房屋及院落并落实了责任田。镇政府出资购买米、面、油、被褥、煤气等生活用品送到其家中,镇劳动保障部门联系本镇企业为其介绍工作。司法所工作人员每周入户走访,了解他的思想生活情况,对其进行思想疏导,帮他树立生活信心。

2013年12月18日,小董精神病复发,镇政府及时安排司法所工作人员、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将其送到宝坻安康医院住院治疗。2016年初,为其申请了低保,争取到补助金每年3000元,确保了治疗的连续。每个春节前,郝各庄镇政府分管政法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吴玉波、郝各庄司法所所长张文林等人到医院看望他,带去慰问金及治疗费10000元,还有水果等慰问品。现在,小董在医院的治疗下,病情稳定,身体也比过去好多了。

2018年盛夏,记者随工作人员到小董家中走访,这里种了半院子蔬菜,室内窗明几净。协助打理的乡亲替小董感谢政府的同时,还替他操心着家事:“他家的燃气也得给通啊。”吴玉波说:“通!两个月内不通的话,您找我。”

临走,淳朴的乡亲摘了架上的黄瓜追出院门说:“没什么好的,尝尝鲜。”看到乡亲们那踏实的眼神,记者瞬间明白了祁建忠提到的安帮工作的真谛──帮一人安稳,保一方平安。

安置帮教

渐成天津模式

上述故事只是我市安置帮教工作的一个个缩影,采访中得知,天津安置帮教的感人故事还有很多,不胜枚举。2017年天津市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取得长足进展,渐成“天津模式”。梳理做法,先是建章。出台《天津市司法局等十六部门关于社会组织参与帮教刑满释放人员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建立各区与监狱(矫治所)衔接配合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政策意见。

然后立制。建立服刑人员基本信息沟通长效机制。市公安局、市监狱局和各区司法局将服刑人员基本信息录入、信息通报、信息核查、文书转递等工作常态化,在服刑人员刑满释放前一个月,将其改造表现、回归社会的危险性评估通过刑满释放人员管理系统传递实际居住地区安帮办和司法所,各司法所及时填写预释放刑满释放人员衔接信息回执反馈给监所。建立刑满释放人员档案管理机制和工作台账。对有重新违法犯罪倾向的人员和“三无”等重点刑满释放人员实行必接必控,防止脱管失控。

三是齐抓共管,加大帮扶力度。公安、人社、民政、市场监管、国土和房屋管理、金融、税务等部门各司其职,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作好刑满释放人员帮扶工作。市妇联将安置帮教工作列入“平安家庭”创建考核。团市委把有效降低刑满释放青少年重新违法犯罪率作为落脚点。市残联积极做好残疾刑满释放人员的残疾鉴定、《残疾人证》的办理和发放,助其享受各项惠残政策……

在此,一定要提及过渡性安置帮教基地。这种举措不仅为刑满释放人员提供培训和就业,还通过跟踪教育和帮困服务,帮助他们重新认识自己,感恩社会。静海区大邱庄镇津美农业示范园区基地利用农业劳务安置刑满释放人员,同时带动周边乡镇的做法,已受到司法部的肯定并推广。

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有市、区和街乡镇三级过渡性安置帮教基地193个,累计安置刑满释放人员2000余人次,目前在岗100余人。(津云新闻编辑张瑜)

文章来源:http://news.72177.com/2018/0919/441804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