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资讯中心 天津

记者手记:神奇的麦草方格

2018年09月16日 01:45

吴忠市红寺堡区玉池村是个移民新村,村委会墙上不起眼的三幅移民前后今昔对比照片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驱赶牲畜的扶犁男人、抱着塑料盆撒种的女人VS大型农机;荒丘羊肠小道上担水的背影VS家门口水管流淌的自来水;年久失修的斑驳土窑VS宽敞明亮的砖瓦农舍。

从一个村庄的巨变,串联起宁夏短暂采访发现的变化,不得不引人思考──是什么造就、形成了这种变化背后的力量。直到在中卫沙坡头我亲自体验麦草治沙,答案才被发现。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风吹沙子走,抬脚不见踪。”地处腾格里沙漠东南边缘中卫沙坡头,常年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曾被称为“死亡之海”,而这里生态改变的一大功臣居然是寻常可见的麦草。宁夏日报同行介绍:上世纪50年代,修建包兰铁路时穿越腾格里沙漠,为了防止风沙覆盖铁路,中卫固沙林场发明了“麦草方格”。把麦秸秆平铺在沙漠上,从中间扎入沙子中15厘米,外露15厘米,在地上形成一个1米×1米的麦草方格围墙,以屏障风沙。然后在方格中撒下沙生植物的种子,与麦草形成一个小生态系统,经过三五年便可实现生态逆转。如今中卫市区从离沙漠最近6公里到现在达20多公里,上演了人进沙退的世界治沙奇迹。宁夏几十年来持续治沙,140多万亩沙漠披上了绿装,沙漠植被覆盖率由不足1%提高到42.5%,沙生植物由20多种增至453种。

我想,这应该就是宁夏巨变背后的动力和底色吧。(津云新闻编辑刘颖)

文章来源:http://news.72177.com/2018/0916/441665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