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天津
“智能”和“创新” 助力天津滨海新区乘“风”飞翔
2018年08月26日 22:41风从海上来 改革进行时——天津篇
朵朵白云缀在如洗的蓝天之上,座座高楼与绿树相互映衬。天津滨海新区正借助改革之风蹄疾步稳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坚持不懈推进全方位开放,全力打造名副其实的改革开放先行区。
8月20日,“风从海上来·改革进行时”环渤海区域网络主题活动启动仪式后,70名采编人员来到天津滨海新区,集中走访中科智能识别产业技术研究院、泰达街道华纳社区服务大厅、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等地,探寻滨海新区如何插上“智能”和“创新”的翅膀,乘“风”飞翔。
产学结合,助推科研成果“落地”
天津中科智能产业识别技术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薛文芳介绍发展情况。中国网信网 谢博隆摄
天津中科智能识别产业技术研究院是中科院自动化所和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双方共建的以企业化运作的产业化平台,旨在推进智能识别技术高科技成果的研发、孵育和转化。
“第一台具有虹膜识别身份验证功能的智能手机是由我们提供的虹膜识别技术。”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薛文芳说。此外,人脸识别、虹膜识别等技术也已运用到机场车站的安检系统,实现了对受检人员快速识别、对比、登记的信息化服务,对查控危险人员、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服务人民群众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据了解,研究院目前承担了国家和天津市的重点科研项目6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89项,获得授权29项,为天津市乃至全国50多家企业提供了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和专题培训,为滨海新区20多所中小学上万人次提供了人工智能科普教育服务。
谈及研究院下一步发展时,薛文芳说:“天津是北方制造业的重镇,对高精度的智能制造需求十分迫切,我们确立了智能制造方向,希望能为天津传统制造业提供新的技术支持。”同时,研究院还将结合天津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需求,推进智能安防、智能决策和智能教育发展,形成包括智能制造在内的四大重点科技创新和技术转化项目。
数字建设,搭建便民服务信息化系统
华纳社区相关负责人刘红霞介绍行政服务自助终端。中国网信网 谢博隆摄
华纳社区位于滨海新区泰达街道,下辖13个居民小区,辖区面积1.16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083人。作为智慧便捷社区的试点社区,华纳社区借助信息技术积极建设信息化政务服务。
开发区行政服务自助终端位于华纳社区服务中心一楼大厅。屏幕主页面显示着审批服务和便民服务两大板块。动一动手指就能核名称、办企业、建项目、报许可,居民不用跑审批大厅就能办理企业业务。办理过程中若遇到难题,还能视频连线行政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实现在线交流,远程操控。“行政服务自助终端涵盖了审批大厅的两百多项职能。居民通过自助终端提交服务需求,即可预审办理。”华纳社区相关负责人刘红霞介绍道。
人脸识别技术的运用既提高了社区工作效率,也减少了居民办事负担。华纳社区的居民只要通过了“人脸识别功能”的实名认证之后,即可通过门禁面板机“刷脸”打卡,参加活动和采集信息。今后居民再来社区办理业务时可以不用带证件证明自己的身份,“刷脸”即可证明。
信息化政务服务的建设,真正实现了“信息多跑路,居民少跑腿”。
协同创新,谱写京津冀协同发展新篇章
采编人员参观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协同创新展示中心。中国网信网 谢博隆摄
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是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背景之下,由北京和天津两市共同建立的,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科技产业特色鲜明、创新型中小微企业协同互动的良好产业生态。
按照计划,2018年科技园力争对接企业增量不少于400家,累计实现100家企业签约入驻,有力培育起具有天津特色的优势产业。
在科技园协同创新展示中心,展有智能制造、电子信息以及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智能电网等企业产品。达芬奇机器人数字化手术控制平台引人瞩目,据科技园相关负责人李琦介绍,目前这套控制平台只有两套应用于临床,主要是医疗手术的延申,更加精确、安全、智能、灵活。
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积极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构建协同创新共同体的部署和举措,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科技金融与科技服务、生命与生物科技为产业定位,以体制创新、政策突破、资源共享、协同发展为工作举措,整合创新政策、领军企业、高等院校、创新文化、高端人才、金融资本六大创新因素,构建有滨海特征的类中关村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中国网信网 谢博隆)
责任编辑:wb001
文章来源:http://news.72177.com/2018/0826/440724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