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资讯中心 天津

冯巩:曾是光荣的纺织工 希望继续保持这个称谓

2018年05月01日 22:08

《别拿自己不当干部》剧照

《生活有点甜》剧照

在天津纺织博物馆有一个特殊的展台,记录着演员冯巩当年作为一名普通工人,在天津纺织机械厂工作生活过的轨迹。身为土生土长的天津人,冯巩后来拍出了“天津三部曲”——《没事儿偷着乐》《别拿自己不当干部》《生活有点甜》,他在这三部影视剧中说天津话,讲天津小人物的喜怒哀乐,留下了与天津有关的三个时代的传奇影像,尤其是后两部作品,都是纺织厂的故事。冯巩对记者说:“我是纺织工出身,对那段做工人的经历印象很深,后来做了演员,总是想把那段经历拍下来,把工人们的喜怒哀乐用艺术的方式进行展现。”

1977年,20岁的冯巩从天津纺织局技校毕业,分配到纺织机械厂,岗位是钳工。从小就是文艺骨干的冯巩早在中学时代就涉足说相声,并被马季看中,后来发展成师徒关系,因此即使到了工厂工作,冯巩也没有放弃相声。他创作了很多有趣的段子,和同厂的刘伟搭档表演,厂里的几千名工人都爱听他俩说相声,两人也渐渐成了天津工人队伍里的名人。这段工厂的经历为冯巩走上专业演员道路后的创作和表演埋下了伏笔。

2007年,冯巩自编自导自演的喜剧片《别拿自己不当干部》上映,一幕幕经典对白让观众感受到天津话极强的语言表现力,在加重平民气息的同时,也把天津人豁达、热情、朴实、乐观的生活态度真实地展现出来。很多观众对于这部影片的故事以及冯巩的表演,给出了一个评价,那就是真实。真实来源于生活,冯巩在片中饰演天津纺织厂工段长王喜,这个人物有他自己过往的影子。早在2002年看到小说《豆包也是干粮》后,冯巩就一直惦记着要把这部描写纺织工人生活的作品搬上银幕。影片开拍前,冯巩带领剧组深入天津纺织厂车间生产一线,汗流浃背地和挡车女工一起工作、体验角色。开拍后,记者现场“领教”了冯巩对台词发音抠得有多细,他经常在拍摄间隙纠正其他非天津籍演员的天津话,闫妮就曾经因为一句台词不过关,一场戏重复拍摄多达18次。在冯巩的严格要求下,剧组成员即使不拍戏时也用天津话交流。

一部《别拿自己不当干部》并没有让冯巩拍过瘾,2014年,他联手杨亚洲导演拍摄了电视剧《生活有点甜》,在央视和天津卫视播出后再次引起热烈反响。《生活有点甜》同样是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国营纺织厂为大背景,冯巩饰演的唐喜经历了车间工长、澡堂堂长、食堂管理员等多个职位的频繁调动,却始终乐在其中,只要是“官”就好好干,图的就是工人们都过上幸福生活。冯巩说:“唐喜为工人着想,处处为工人争取应得的利益。我希望通过这部作品,告诉现在的观众一些当年发生过的真人真事,这样的故事现在看起来有些人可能不太理解,但在当时那个年代却是非常真实的。像我们这样的学徒工为了回报师傅,经常会帮师傅盖房子、修房子,或者得着什么好吃的点心、好看的点心盒,都会送给师傅们。那个年代工人们的单纯、善良、淳朴,真的是非常值得怀念。”时隔七年,冯巩两次将自己纺织工的经历拍成作品,其中的情结不言自明。

接受记者采访时,冯巩感叹说:“年轻的时候不知道什么叫苦什么叫累,也没有多少心思去展望未来,想的就是踏踏实实工作,过好每一天,而人老了之后,会开始回忆自己当年的经历,有遗憾也有甜蜜。对我来讲,做了几十年演员了,但最值得我留恋的,还是当时在天津纺织机械厂的工作经历,工人师傅们的淳朴,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关系,生活工作中的酸甜苦辣,深深印在我脑子里。时代在飞速发展,现在的纺织厂都是现代化了,科学让人类进步,但那些好的传统还是需要继承和发扬的。在我塑造的一个个小人物身上,有一些值得深思和感慨的东西。这些工人形象都是以喜剧形式表达了小人物式平淡又真实的故事。在很多作品里,我也极力去展示咱们天津百姓的生活,天津话有非常强的平民气息,天津人的朴实、乐观和艰辛无不流露在天津话的字里行间,即使天大的苦难,用天津话说出来也显得并不绝望,甚至有几分滑稽,这就是坚强乐观的平民精神。我被冠以很多称谓,著名演员、笑星、艺术家什么的,但我心里很清楚,我始终怀念的,希望继续保持下去的一个称谓,就是工人,我曾经是一名光荣的纺织工。(津云新闻编辑曲璐琳)

文章来源:http://news.72177.com/2018/0501/437326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