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天津
天津市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表彰大会发言摘录
2018年04月27日 22:34奋斗者幸福 劳动者光荣
── 天津市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表彰大会发言摘录
劳动模范代表 沈忠麟
天津市天发重型水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三车间铆焊三组组长
扎根生产一线 践行劳模担当
1983年,我进入天重重型机械厂,被分配到铆工车间,后来进入天发重型水电设备公司,成为三车间铆工二组组长,在一线岗位上一干就是35年。铆工作业是将一块块钢板按图纸尺寸由压延、展开,到摆装、点对,成型后交给焊工整体焊接。焊接后钢构件会出现各式各样的变形,需要铆工再做最后的“整形矫正”才算成品。在外人看来,铆工干的是焊枪、铁板、大榔头的粗活,没有多大技术含量,刚开始我也这么认为,可当我真正拿起了焊枪,深入其中,才发现这个工种真是不简单。单说焊接后铆工整形矫正这一道工序,它的质量、进度直接影响后续加工和产品整体质量。面对矫正这一技术难题,许多人望而却步,我却偏偏不信这个邪,经过成千上万次的练习,无数次的尝试,终于熟练掌握了这一技术,而且练就了只看一眼就能准确判断欲矫正位置和使用火焰矫正所需的温度及速度,再复杂的“疑难杂症”在我这里也是手到病除,为此工友们送我一个外号“矫正神医”。
“学有所长,术有专攻”。工作中,我从不墨守成规,敢于用创新的思维向传统挑战。车间过去切割厚板圆锥筒坡口,一直采用手工方法,费时又费力,质量也很难保证。面对延续多年的操作工艺和周围不解的目光,我一连几天,加班加点,摸索对现有工艺的突破点,经过与其他技术员互相协作、反复试验,研制了一个磁力柔性轨道装置替代手工操作,创造出“大型锥筒端面坡口切割法”,使产品切割质量、速度发生了质的飞跃,一次探伤合格率达99%,平均每吨工件节约切割工时17.4小时,修补、打磨工时28.2小时。这项切割法被评为天津市“职工先进操作法”。
近年来,随着企业的发展,我不断接受新任务、迎接新挑战。转轮是发电机组的核心部件,一直被哈电、阿尔斯通等大的水电公司所垄断,公司以往都依靠外协加工。为了获得自主制造技术,公司将生产加工转轮的攻坚任务交给了我们组。我带领组员一步步还原生产过程,一遍遍研究生产工艺,一次次试验操作,经过一个月的反复实践,终于研制出可以活动的工装,彻底实现了公司转轮加工零的突破。现在公司自己加工一台转轮所需成本只有两万余元,比原先的外协费用足足减少了10倍。企业的发展壮大,也成就了我个人的进步,我先后研制、改造工装胎具6项,改进工艺2项,自主实施合理化建议11项,独立完成的“切割轨道装置”和参与完成的“V形筋加工工艺”2项成果取得了国家发明专利。我也先后被评为天津市突出贡献技师、天津市劳动模范、天津市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我还将数十年工作中总结积累的“火焰矫正部位的确定”“焊接变形量的控制”等经验和窍门,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人,先后带出的17个徒弟,个个都成为独当一面的生产骨干。
荣誉属于过去,责任始终在肩。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这是党和国家对我们一线工人的高度重视,对劳动模范的鞭策和鼓励。我们一定立足岗位、多做贡献,以实际行动践行“一次当劳模,终生做表率”的誓言,为促进天津高质量发展,加快“五个现代化天津”建设,再创佳绩,再立新功。
“津门工匠”代表 管延安
中交一航局二公司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V工区机修班班长
“超级工程”走出的“大国工匠”
我是学徒工出身,18岁就跟着师傅学习。钳工工作岗位虽然平凡,但是技术含量却不低,需要熟练掌握錾、削、钻、铰、攻、套、铆、磨、矫正、弯形等各种工艺和电气调试安装、设备维修技术。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一线工人,2013年我和工友们带着市委、市政府和天津人民的嘱托,光荣地投身到“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建设中,主要负责沉管安装中的舾装工作。沉管安装是港珠澳大桥建设的关键工序,大桥海底隧道由33条沉管连接而成,每条沉管标准长度为180米,水平面积堪比10个篮球场之大。超级沉管在30多米海底实现厘米级精确对接,在业内人士看来,难度系数丝毫不亚于“神九”与“天宫一号”的对接。为了达到零缝隙对接,每次安装时,我都带着工友们顶着巨大的压力,配合测量队的小伙子,从早上6点一直干到晚上12点,但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未开通的隧道闷热潮湿,而且空气不流通,每次沉管安装成功后,我都要下去对设备进行拆除。其中有段路工具车是不能通过的,为了不耽误“超级工程”的施工进度,我就背着拆除的沉重设备来回跑,一干就是好几天。
我安装的设备中有一种叫截止阀,在沉管对接时,它的作用是控制入水量,调节下沉速度,以便使两节隧道能够在深海中精准对接。如果要在地面上完成,只要拧紧螺丝就够了。但要在深海中完成两节隧道的精准对接,确保设备不渗水不漏水,安装接缝处的间隙必须小于一毫米,就只能靠手感来操作了。凭着手上的感觉,从第一次“深海初吻”开始,我完成了33节巨型沉管和6000吨最终接头的舾装任务,做到了手中拧过的60多万颗螺丝零失误,为世界首条“滴水不漏”的外海沉管隧道建设创造了中国技艺技法。为此,大家都叫我“中国深海钳工第一人”。但是,我的徒弟们都知道,从第1节沉管到最后第33节沉管,从第1颗螺丝到最后的第60万颗螺丝,都是我认认真真、仔仔细细一节一节接起来的,一颗一颗拧过来的。在每一件设备、每一颗螺丝安装完后,我都坚持做到反复检查三至五遍才放心。只有这样,我才感觉对得起自己的岗位,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港珠澳大桥这座“超级工程”!
2015年,我作为中央电视台首批宣传的8名“大国工匠”之一,走进人民大会堂,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这不仅是我个人的荣誉,更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4000多名建设者的褒奖。当我得知这项“超级工程”被英国《卫报》评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特别是最近刚刚看了电影《厉害了,我的国》,看到我与同事们共同战斗过的“老地方”,我为我自己曾经是一名建设者感到骄傲,更为中国产业工人感到骄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这正是对坚持不懈、勇于创造、勇于奋斗、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完美诠释。“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作为新评选出的“津门工匠”,我一定不辜负市委、市政府及天津人民的期望,坚守工匠精神,擦亮工人“名片”,带头技术创新,打磨“天津品牌”,为建设“五个现代化天津”贡献工人的智慧和力量!
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代表 彭文成
天津博迈科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副总裁、轮值总裁
以品质铸品牌 打造企业名片
天津博迈科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是一家民营新型综合性能源公司,2016年实现销售收入26.84亿元,利润总额2.69亿元,进出口总额13.96亿美元,纳税5282万元。先后荣获天津市民营企业健康成长工程“科技创新”百强企业、“销售收入”百强企业、“依法纳税”百强企业、“社会责任”百强企业。
我们坚持提质增效、挺进高端,持续致力于打造“中国建造+国际标准”的卓越品牌形象。通过模块化生产方式构筑能源行业全产业链,为客户提供高端定制化、具有唯一性、不可替代性的产品,公司生产的各类模块产品均为世界上的巨大量级项目或高关注度项目,企业在国内海洋工程行业已位于前列。紧跟国际能源市场变化趋势,适应国家经济政策大势,大力发展蓝色海洋经济。将产品种类拓展至海洋石油生产、液化天然气、矿业工程、人工岛石油生产设施以及油气工艺处理撬块等领域。目前,我们已经完成浮式储油装置和浮式液化天然气设施、固定式采油平台项目、海上油田人工岛等57个项目的模块建造。
我们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公司注重产学研高度融合,与天津大学协作承担了天津市滨海新区自主创新重大项目“深海大型采油装置高精度称重工程样机研制项目”和“海洋油气大型模块非滑道建造及其成套装备产业化工程项目”,极大提升了公司设计施工水平,增强了核心竞争力,促进了智能向产能的快速转换。博迈科始终怀揣一个梦想,就是要打破日本对海洋制造业高端技术FLNG的垄断,向国际高端、高附加值制造业进军。为此,一方面,公司积极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开设在线培训平台,实施“菜单式”培训,先后为500名员工提供3000余门课程,大大提高了职工的职业素养、技能水平和创新创造能力。另一方面,致力于智能制造,打造覆盖设计、制造、安装的全产业服务链,与世界著名的设计公司合作,开发互联网与现场建造相结合的管理技术和机器人焊接技术,提升了公司的设计能力和管理效率。
我们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拓展产品类型,深度参与国际大型能源开发项目,在阿联酋完成了5个人工岛上的多种模块设计和施工工程,包括5座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电气间模块,打开了中东市场并迅速站稳脚跟。同时,还积极开辟欧洲市场,承接了国家海外能源战略重要组成部分的俄罗斯北极区内 Yamal LNG项目和总投资高达370亿美元的Wheatstone LNG项目。在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公司已经实现了全部产品海外营销,业务范围覆盖到西亚、中东、越南、非洲及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天津也出台了含金量很高的“天津八条”,深入扎实开展“双万双服促发展”活动,为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和企业家创业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我们将坚持新发展理念,不断推进企业科技创新,为加快天津“一基地三区”建设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
责任编辑:wb001
文章来源:http://news.72177.com/2018/0427/437297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