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天津
河湖管理保护长效机制正在形成 跟着河长去巡河
2018年04月03日 23:32街级河长张振文介绍他巡河时拍摄的照片。
街级河长李旭生巡河中发现问题及时通知清洁工加紧处理。
九河下梢天津卫,水在城中,水绕城转。津城的海河、津河、南运河、北运河、天塔湖、东丽湖……湖泊河流相互贯通、星罗棋布,构筑起独具特色的“北方水城”。河道就像这座城市的血脉,不仅是天津城市的起源,还是支撑城市发展的基础。
为了全面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行生态文明建设,解决复杂的水问题,维护河湖的健康生命,2017年5月,天津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意见印发。该实施意见也是本市完善水治理体系、保障水安全的一项制度创新。2017年9月,本市四级河长全面上岗。至今,河长们已经在岗位上工作了半年,这半年里他们的工作成效怎样?日前,记者跟随河长们一起去巡河,一探究竟。
830米河段15位“保育员”守护
在人们看来,所谓“长”都是管理者,从公司的董事长到家庭的家长,管理的对象大多是人。而河长则不然,他们负责管理的是河流和湖泊。张振文就是这样一名基层河长,他的职务是河西区大营门街分管城市管理工作的副主任,从2017年9月起,管理河道就成了他职责的一部分。
作为河长,张振文值守的河流是海河——天津人的“母亲河”。海河蜿蜒流淌穿越整个中心城区,其中流经河西区的里程是7.29公里,这7.29公里又流淌过辖区的5个街道,大营门街负责着海河西侧河段,北起徐州道,南至绍兴道,河段全长830米。就是这830米,从街办事处党委书记到东莱里、蚌埠道两个社区居委会的网格管理员,15位工作人员就像“保育员”一样,轮流看护着这一河段。张振文和他的同事们要随时掌握河流动态,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每天上班都要路过海河,在没担任河长之前,真没有如此近距离、如此细致地观察过它。”张振文说,“但做了河长之后,身上就有了责任。亲近海河时不再像其他市民一样,带着游览的心态,而是要仔细观察它有没有异常情况出现。”对于自己负责河段的情况,张振文如数家珍。“我们负责的河段没有大的污染源存在,只是在南京路与台儿庄路交口处,有一处原墙子河通往海河的闸口还在保留,但它早已废弃并不会带来污染。真正会对河面环境造成伤害的,主要源于游人抛弃的杂物。”说着话,张振文调出一张几天前他巡河过程中制止游客不文明行为的照片,进一步解释说:“水质恶化,问题表现在水里,但根源是在岸上。我们不能只从水上下功夫,而是要从岸上下功夫。加强对污染物源头的治理,才能真正改善水质。”
担任街级河长之后,历经秋季和冬季。正在经历新一年的春季,张振文发现每一个季节,工作的主攻方向都有所不同。比如秋天,落叶满天飞,树叶飘落在海河河面上,时间久了就会在岸边形成堆积,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就能得到及时处理;到了冬天,喜欢冰钓的人们遗落在冰面上的垃圾成了首要污染物,一旦等到冰面开化,垃圾沉入河底,污染在所难免。
去年冬天,一辆冻在冰面里的小黄车让张振文着实着急上火了。“前一天巡查时并没有看到,第二天一早我去巡河时,竟然在河面上浮着一辆自行车。那几天咱们津城恰巧遭遇寒流天气,历经一夜的冰冻,小黄车和冰面牢牢地冻在了一起。”张振文介绍说。他多次试图将这辆自行车打捞上来,但多轮尝试后都无功而返。这件事记在心上,他每天都要叮嘱社区的网格管理员盯住这辆自行车,只要河面开化,就要迅速将其打捞出来。
春回大地,河流开化,小黄车被顺利打捞上岸。但张振文在巡查中又发现了新问题,河里的水草有断根、漂浮在水面的现象,影响了河道的美观。于是,他拿出手机将这一情况拍成照片,在照片上标注出拍摄时间和位置,发送到河西区河长工作交流群里。张振文的反馈信息,立即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就在记者采访的当天,张振文最新拍摄的照片中,河面漂浮的水草已经被清理。这一次,他在照片上标注:海河大营门段水质良好,几天来一直悬着的心总算落地了。
破解“九龙治水”的后遗症
河西区天塔街在河流湖泊的管理中,需要肩负的担子比较重,被纳入该街河长制管护的河流湖泊简称为“两湖两河”,22公顷的天塔湖和3.67公顷的滨湖公园湖,卫津河和四化河部分河段,河段总长近5公里。
李旭生就是该街的一位基层河长,记者陪同这位河长沿着天塔湖堤岸步行巡河,所到之处他都要细心观察。河面清污船从远处划来,李旭生站在岸边和师傅们摆手示意,“师傅,这里有些干树枝,您帮着清理一下。”师傅们几下就完成了清洁工作,双方互道谢意后,李旭生继续向前巡查。
半年的实践,李旭生最大的感触是过去“九龙治水”的“后遗症”,因为河长制的全面推行,彻底治好了。“过去这一条河,岸边属于一个部门管理,水面属于一个部门管理,河岸边的堆放物又由其他部门管理。”李旭生介绍说,“河长制推行之后,河流的防汛、除涝、截污、治污、保洁、绿化、巡查、监管、执法和保护,多项工作都落实到河长身上。党政领导、部门联动,真正实现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以去年10月发生在卫津河体北桥下的一起典型案例为例。体北桥下的垃圾堆放问题形成了“破窗效应”,垃圾越堆越多,已经危及卫津河的水质安全。河长制推行之后,天塔街以河长的名义破解的第一件难事就是将这一死角清理干净。“我们将问题及时反馈后,迅速得到市容、排水部门的积极响应,街道和他们实现联动,运了四五车废品杂物。”李旭生讲述。为了防止回潮,网格化管理员每天都要及时上报这一区域的情况,彻底排除掉这一隐患。
天塔街办事处主任高翔是街级河长,“党政主导、属地负责、分级管理、部门联动、全民参与的河湖管理保护长效机制正在形成。”在高翔看来,河长制推行之后,责任更加明确了,界定更加清晰了。半年实践过后,他在总结经验的同时,也有了更进一步的建议:应该将人防和技防充分结合起来。
在河长制推行的初期,依旧以人防为主,通过日常巡查及时发现问题加以上报,对于违规行为加以制止。接下来,人防向技防的延伸才是方向,河长在日常巡查中,将得到的数据指标及时上传,为相关部门提供最有力的参考,这才有利于防范手段真正起到作用,达到预期目的。
以河道通畅为本
沿着卫津河一路南下,过了纪庄子桥就进入了梅江街管辖的区域。梅江街街级河长王浩波在一次巡查中就发现了一处影响防洪除涝的障碍物。这处障碍物为废弃的水箱,箱体较大,位于卫津河潭江道段的堤岸上。仔细观察,发现这一处水箱显然已被废弃了多年,但它的存在的确会对防洪排涝工作造成影响。
依照市、区两级河长制实施意见,梅江街要做的就是摸清辖区内行洪河道内阻水障碍物的数量、规模、成因等具体情况,建立台账,并制定清理方案、重点清除。王浩波从多个角度拍摄了照片,上传到工作群中。依据城市区域划分,该水箱的位置虽然位于梅江板块,但却在西青区界内,河西区梅江街能否对这处障碍物实施拆除,一时间成了问题。经过研判,梅江街决定实施拆除,防洪排涝问题不分界内界外,更容不得半点犹豫。历经一个星期的施工,河道变通畅了,为今夏汛期排涝清除了一道障碍,确保行洪畅通。
按照日常工作流程,街城管科工作人员修峥穿上蓝色的河长马甲,骑着共享单车又来到他所负责的网格进行巡查。走下护坡,沿路将看到的纸屑、塑料包装顺手装进垃圾袋。沿着堤岸一路步行,时而举起手机进行拍照,留下影像资料。看到垂钓的人,不忘叮嘱一句“注意安全”,同时提醒他们离开时把身边的垃圾都带走……这就是基层河长们日常的工作。
我们从没有像今天一样,如此珍爱身边的每一条河流、每一处湖泊。从基层河长的日常巡河中,我们也看到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空前力度。
今天,全市16个区全面实行了河长制,市域内大到行洪河道、小到农村坑塘,已全部被纳入河长制管理。河长制的核心是党政首长负责制,破除体制顽疾,改变环保不下河、水利不上岸的尴尬。以前有问题的时候可能会因为沟通缺失,导致问题搁置。现在出现问题可以通过河长来协调、调度和监督,破解难题的效率大幅提升。
天津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意见规划的目标是到2020年,全市水环境质量得到阶段性改善,污染严重水体较大幅度减少,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城乡防洪除涝保障体系得到加强,努力走向生态文明的新时代。要达到这一目标,除了靠各级河长“全天候、全时段、高频率”的管理,更要靠每一位市民的爱护与参与。毕竟保护江河湖泊,事关老百姓的福祉,事关城市家园的可持续发展。(津云新闻编辑曲璐琳)
责任编辑:wb001
文章来源:http://news.72177.com/2018/0403/437031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