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资讯中心 天津

新区图书馆敬一丹与读者见面 讲述与书有关的故事

2017年12月20日 00:01

天津日报记者 王睿 在刚刚过去的周末,由滨海新区大港文化馆、滨海新区图书馆(大港馆区)主办的“敬一丹《我 末代工农兵学员》天津滨海新区读书分享会”,在大港大剧院举行,400余名读者现场聆听了知名主持人敬一丹和自己的同学们作为末代工农兵学员的别样青春经历。

每个人都经历了很多

《我 末代工农兵学员》是敬一丹及其同学作为国家最末一代工农兵学员的青春记忆,由20个同学的小故事集结而成。其中的“工农兵学员”特指在“文革”期间进入高校学习的学生群体,由于高考被废止,大学新生从工人、农民和士兵中推荐产生,直到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而敬一丹正是1976年入学的最后一批工农兵学员。

“工农兵学员入学的时候都带着各自的背景,每个人都经历了很多。”分享会现场,敬一丹也为现场读者讲述了同学大学期间每顿只要2两米饭,靠着食堂免费的酱油葱花汤下饭的故事,令现场听众动容。“为什么叫‘末代’呢?一是代表最后一届,二是我希望这是终结。”敬一丹说,末代工农兵学员的故事不只是代表这些有幸进入大学的人,也是在记录那个时代人们的故事。

“抢”读世界名著

在读书分享会现场,敬一丹讲述的一段与书有关的故事也引起了现场的探讨。她介绍说,1977年的某一天,《人民日报》发消息说“明天王府井书店定时出售世界名著”。“因为这个消息,我们的同学就跑去抢书了,尽其所能,吃不吃饭再说吧,抢了一大包书带回去,至今还留在家里。当时在很多新华书店都有这些现象。”现场同样参与过“抢书”的读者,也将那段特殊的经历翔实地分享给大家。

“因为‘文革’期间这些书都曾经被批判过,像《一千零一夜》《巴黎圣母院》都是被全世界读者认可的书,但是当时看不到。”这种情况甚至让走进大图书馆的敬一丹都有些手足无措。“我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去黑龙江省图书馆帮忙整理图书的,我看着满架子的书,不敢走进。从小学四年级我就无书可读,我太想看这些书了,可我一看书名《简·爱》《安娜卡列尼娜》,都曾经是禁书,在书面前纠结,我能看吗?”敬一丹说,写下这段经历,也是希望引起年轻读者的思考。

文章来源:http://news.72177.com/2017/1220/436138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