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天津
"滨海工匠"周忠军:一名痴心钻研的"设备医生"
2017年09月09日 00:19天津日报记者 王睿 参加工作32年来,他接连创造了数10项革新成果,获得国家专利17项,在国家级刊物发表专业技术论文3篇,为国家和企业创造了千万元以上的经济效益;先后荣获央企劳模、天津市知识型员工、天津市国资委优秀党员、中石油优秀党员、中石油技术能手以及大港油田公司十大优秀党员先锋、技术能手、合建能手、知识型员工等诸多荣誉。他就是大港油田采油四厂设备专家组组长、中石油技能专家周忠军。
今年7月,周忠军获得“滨海工匠”荣誉称号。
“小火慢炖”打磨20年
每一位知名工匠的背后都是一个以时间为燃料,“小火慢炖”的打磨过程,周忠军也不例外。在工作岗位上,他坚守了整整20年,也琢磨了整整20年。
1997年,周忠军进入大港油田采油四厂工作,为了尽快掌握专业知识,他除了巡井、干活,就是抱着书本“啃”,有关采油、注水、输油、电工的书籍,他都读,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向师傅请教。不管是单位生产上有活,还是厂家来维修设备,他都主动凑上去学习,跟着维修人员看这儿、摸那儿,细琢磨,而这股劲头也一直延续至今。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师傅研究阀座、阀片时的事了。”周忠军的徒弟于春玲告诉记者:“在注水设备中阀座、阀片的损坏,一年的消耗量占注水站材料消耗60%以上。师傅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那阵子,周忠军“魔怔”般地潜心研究阀座、阀片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家里桌上都是图纸、地上满是工具和试验品,单位和家都成了他的“战场”。然而,几次尝试均失败后,周忠军连续一周住在单位,几乎不眠不休。用徒弟们的话说,“我们看着师傅憔悴的面容都很心疼,可师傅却一笑了之。”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他的精心研究和反复试验,阀座和阀片高泵效使用周期终于由原先的100小时提高到了1500小时,年综合创效200余万元。
远近闻名的设备专家
在大港油田,周忠军是远近闻名的设备专家,只要是设备方面的问题,就没有能难住他的。在故障设备面前,他就像是位“良医”,一套“望闻问切”下来,就能确诊“病因”。
2016年6月,他带领一个摄像小组去拍注水工操作视频,走进泵房,绕着泵走了两圈后说:“马上停泵,立刻更换柱塞泵密封填料,多则一个小时,最快几分钟就要滋……”话音未落,只听扑哧一声,污水从密封盒处涌出,所有人还没反应过来,周忠军已经把泵停了。见大家一脸惊愕,周忠军说:“我一进来就发现泵箱内有飞絮物飞出,这是密封填料磨损后的产物,如果不及时更换就会发生爆滋。”
“我们刚换了没几天,怎么这么快就磨损了。”班长有点不太相信。“拆开看看是不是柱塞有损伤。”周忠军胸有成竹。大家拆下柱塞总成,发现柱塞上有个小米粒大的坑。周忠军指着这个小坑说:“这就是造成密封填料损坏的原因,这种情况必须要更换柱塞。”现场人员心服口服。
传承工匠精神和技艺
榜样的力量无穷大,工匠精神和技艺更要传承。如何做好传帮带,将单兵战斗力演变为集体创效力,这也是周忠军这些年努力的方向。“有好技术,就要传授出去。”周忠军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无论哪台泵出了问题,只要一个电话,他都会及时赶到,耐心传授经验。
2013年,为给劳模搭建平台,采油四厂创新管理模式,整合资金、政策、人员,专门为当时在注水站任班长的周忠军成立了一个集采、注、输、电等多工种的设备专家组,5名组员均由周忠军自己选定。“当时要组建一个多工种的设备专家组让我带,我压力非常大,现在看来这个决策太棒了,不仅锻炼了我自己,也提高了整个团队的战斗力,为企业创造了更多的价值。”周忠军感触颇深。
几年来,在周忠军的带动下,从设备外修鉴定到修旧利废,从科技创新到人才培养,设备专家组收到奇效:采油厂设备外修率由100%下降到15.6%,取得国家专利17项,创造经济效益1000余万元。与此同时,专家组成员于春玲、宋学峰同获“天津市设备维修技术能手”称号;刘家义获“油田公司设备维修技术能手”称号;周忠军、于春玲师徒还被授予油田公司“十佳师徒”,一个技艺精湛的工匠团体正在不断发展壮大,工匠的精神和技艺也得以传承。
责任编辑:wb001
文章来源:http://news.72177.com/2017/0909/434879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