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资讯中心 天津

新区对口援青再响冲锋号 共同谱写津青交流合作

2017年08月07日 19:24

时报记者 张姝 日前,天津党政代表团赴青海调研指导对口援青工作,并对援青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把完成好援青工作作为践行“四个意识”、做讲政治知行合一者的具体行动,要升级加力、提升水平,坚持“多层全覆盖、有限无限相结合”,用好有限资金,发挥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无限力量,把青海资源优势与天津工业制造、人才、科技、教育优势结合起来,探索开发式援青新途径,帮助开展各类招商引资引智活动,共同谱写津青交流合作新篇章。

记者从天津市援青工作前方指挥部了解到,多年来,天津市先后派往青海省共三批50位援建干部,他们全部来自滨海新区。在滨海新区的对口帮扶下,青海省黄南州的脱贫之路越走越快,2016年安排的8100万元援建资金全部到位、40个援建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全州首个创业孵化基地建成启用……新区援青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天津代表团的到访,给肩负扶贫重任的广大援青干部们极大的鼓舞,也为新区对口援青工作吹响了新的战斗号角。下一阶段,援青工作将把援助项目与精准扶贫相结合,发挥项目的带动引领作用,不断在交流交往大融合上拓展合作领域,加快黄南脱贫速度,打造援青品牌。

发挥重点项目带动作用

今年,援建项目纳入年度攻坚范畴,将进一步提高拟建项目开工率、在建项目竣工率、验收项目达标率,45个援建项目现已全部下达,相关责任单位正在抓紧组织实施。将坚持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原则,重点支持同仁热贡文化旅游产业园、尖扎黄河旅游产业园、泽库有机畜牧产业园、河南蒙藏文化融合旅游产业园等15个精品援青项目,通过项目带动当地百姓就业。

同时,援青建设将深入挖掘黄南州特色资源秉赋和产业发展基础,将援助帮扶项目与精准扶贫要求相结合,围绕产研互动、产销互动、产学互动、产投互动、产业互动,依托天津、滨海新区的产业技术优势,帮助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电子商务、文化旅游、农畜牧养殖4大重点产业。借助天津职业教育优势,积极创新异地办班模式,联手打造高新技术应用和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国家级实训基地。(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对接天津科技人才优势,支持黄南州农业科技园、扶贫孵化园、藏药产业园等建设,推进扶贫链、产业链、金融链和销售链“多链合一”,做到既“输血”更“造血”,既摘“穷帽”更拔“穷根”,确保当地各族群众直接受益、广泛受益、持久受益。

拓展交流合作方式

“对口支援不是单向行动,是两地合作互动;不是单一输出,是双方互利共赢。”这是援青工作开展以来始终秉承的思路。记者了解到,一年来津青两地共计开展交流合作超过680人(次),天津各界累计捐助扶贫资金及助困款物达5300万元。滨海华海公司捐赠价值3000万元的移动医疗设备,新区10个重点部门、4个重点街镇、6个重点社会团体,同黄南州对口单位分别建立长期结对帮扶关系……双方合作交流方式呈现多元化特点。

据介绍,下一阶段,援青工作将继续走实两地互融的“联姻”之路。坚持以四县为龙头,以乡镇为载体,以部门为支撑,以社会为补充,在拓展深化原有新区与黄南州、四个功能区及四个重点街镇与州辖四县、十个重点部门及六个重点社团与州对口单位帮扶合作的同时,协调推动市级重点部门层面的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加快构建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广覆盖的对口帮扶体系。

组织落实好“名医、名师、名企”进黄南开展支教、支医、对接合作活动,为当地学科建设、人才储备、技术推广、产业培育提供支撑。协调建设天津·青海干部培训锻炼基地,为天津干部输送“两弹一星”、“开路先锋”等高原精神产品。实施乡镇村居干部、电子商务运用、医教业务骨干、妇女手工编织、畜牧科技推广等九大培训工程,用干部人才能力指数换取扶贫速度指数和群众幸福指数。紧盯“津洽会”、“青洽会”等展会平台,创立共建共享、互利互赢的招商机制,招揽更多客商投资黄南、创业黄南,共同开拓产业市场,联合打造援青品牌。

文章来源:http://news.72177.com/2017/0807/434216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