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天津
无人驾驶 津门争先——世界智能驾驶挑战赛在津落幕
2017年07月02日 00:02津云记者 苏鹏 摄影 吴迪 昨日,世界智能驾驶挑战赛在天津东丽区中国汽车研究中心圆满落幕。三天时间里,59支来自智能汽车产学研领域的参赛队展开激烈角逐,无人驾驶、智能辅助和信息安全三个比赛项目基本涵盖了智能汽车技术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代表了中国智能汽车产业的最高水平。
据介绍,无人驾驶组比赛分初赛和决赛,其中初赛为封闭测试区挑战赛,决赛为综合路况挑战赛;智能辅助组主要针对装有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的量产车进行测评;信息安全组主要针对具有智能化功能的汽车进行信息安全的攻防测评。
经过3天的紧张比赛,世界智能驾驶挑战赛的结果揭晓,智能辅助组,东南大学车队、瑗睿智驾车队、西安理工车队、西安航空车队获领先奖,清智科技车队、南京天安车队、大众迈腾车队获领军奖;信息安全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战队获一等奖,赛宁网安战队、南开大学战队获二等奖,泰尔终端实验室战队、浙江理工大学战队、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战队获三等奖;无人驾驶组评出最佳单项奖7名:最佳启停奖北京联合大学京龙智能车队、最佳避障奖军交猛狮二队、最佳信号识别奖61所京龙队、最佳掉头奖清华猛狮智能车队、最佳速度奖军交猛狮车队、最佳跟驰奖祺迹WitStar(广汽)车队、最佳网联奖北航仿生车联网队。应用奖4名:北航江铃踏歌队、智尊保猛狮队、清源智能车、长安大学前行车队,领先奖6名:长安大学信达号、清华猛狮智能车队、祺迹WitStar车队(广汽)、北京联合大学京龙智能车队、苏州清华猛狮队、61所京龙队,领军奖2名:军交猛狮车队、军交猛狮二队。
赛后颁奖仪式上,世界智能驾驶科技产业联盟成立,世界智能驾驶科技产业联盟体现了汽车行业的呼唤和诉求,必将聚集行业精英,推动产业进步,服务区域发展,助力中国制造。随后,发布《全球共性智能驾驶热点方向》。据悉,下届世界智能驾驶挑战赛将于明年继续在天津举行。
当一辆空无一人的汽车与你擦肩而过,方向盘还能左右摆动时,你不必怀疑自己的眼睛,你看到的是在天津东丽区中国汽车研究中心举行的 “世界智能驾驶挑战赛”。
高科技集一身
东风柳汽团队的东风风行队负责人向记者展示前来参赛的S50EV全自动无人驾驶汽车,为了提高精度,小车车身搭载64线激光雷达、4线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惯导系统、高精度GPS差分系统。“这些高端系统能保证它在以规定的速度自动行驶时,与计算规定的行驶路线几乎没有偏差。”
天津大学的无人驾驶车是由内燃机、力学、数学等7个专业联合组建的学科交叉研究平台,去年6月份启动研究,队长熊硕兴奋地表示,今年3月份车刚刚改装完毕,本次在这个平台上参赛也是锻炼和学习,一定全力以赴。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助理田大新介绍,他们研发的无人车是借鉴了生物群体编队的功能,仿生了鱼群鸟群在大自然当中行进编队的一种特征,同时还结合了交通事件的影响,以及对车辆安全性稳定性的影响,从而形成了仿生的编队算法。
看不见的“老司机”
28日下午3时,按照预先设定好的区域和路线,进行规定动作测试开始。没有人的操控,多少还是让人担心。第一个出场的是来自北京的智尊保猛狮队的无人驾驶车,这是一辆白色的小型车, 它的大小跟一般的小车没有两样。
随着裁判员信号旗落下,发车指令下达,车缓慢启动离开发车线,平稳向前开去。记者发现这辆车的启动时间只有几秒钟左右,这是裁判员口令和车辆启动的时间差,这算是个相当不错的成绩,因为大赛给汽车启动的时间标准是3分钟。
车辆直行30米左右,出现第一个场景,左转弯,与想象中的不同,车子并没有很缓慢地识别,而是基本保持原有的速度,很自然地调整了方向并完成了第一关测试,就像有人在驾驶一样。
广汽研究院祺迹WitStar车队无人驾驶车较为顺利、漂亮地完成了全程的无人驾驶赛程。记者看到,在行人过街测试场景中,车辆以匀速前进,当15米前方出现有行人(假人)横穿,车辆发现情况后,迅速作出反应缓缓减速,并在一定安全距离停下来,几秒钟后,(假人)通过,车辆又按原计划启动行驶,在经过隧道时,会第一时间打开车灯照明,经过漂亮的“U”“S”形转弯,最终稳稳地停在终点线上,赢得了所有参赛选手的掌声。
车顶的“大眼睛”
在比赛场地内,你可以发现,当车从较远的地方驶来时,与普通车辆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同,近了才发现驾驶位上竟没人,无人驾驶车还真有点“神”。
记者发现,这些无人驾驶车都在车顶上“长”了一个圆圆的特殊“大眼睛”,看路行驶都依赖于安装在车上的特殊的“眼睛”和后备厢里藏着的“大脑”。
在无人车的顶部一个篮球大小的圆柱体,正在呼呼地转圈。“这是三维扫描激光雷达,扫描频率为20赫兹,相当于一秒钟能扫20圈,同时它有64根激光,每秒能扫描200多万个点,测量物体的轮廓信息,用这些点能构建出立体的周边环境,从而绘制3D环境图。汽车一边开,一边就已经把环境摸清了。”测试员小陈告诉记者。
天津大学智能驾驶车队队长熊硕介绍,目前国内对于无人驾驶车辆主要有三大系统支撑:环境感知系统,决策系统,控制系统。环境感知系统先用车上安装的传感器去感知周围环境,紧接着,感知系统将信息传回“大脑”,用驾驶决策程序作出判断,是否要拐弯、刹车、加速、移动方向盘,随即对控制系统发出指令,车辆则自行完成上述“动作”。
后备厢里的“大脑”
从外观上看,智能车都长了一只大大的“眼睛”,在一位测试员的指点下,记者才了解了这辆车的“大脑”原来藏在后备厢里。
“这辆车的顶部、前方和后方共有6个摄像头,用来拍摄前方车道线、红绿灯等,在车身两侧也要加装摄像头。”测试员边介绍边打开车门,车子前排车座的背面装有两块电脑显示屏,“这是我们用来调试程序用的,真正调试好后这两块显示屏就要卸下来。”智能车的“智能大脑”藏在车的后备厢里。
打开后备厢,三层的架子跃入眼帘:第一层是三台计算机,负责完成计算,将来车往哪里走以及速度控制等复杂的程序计算都要由这三台计算机来完成;第二层是传感器,智能车一些灵活、即时且并不需要太复杂计算的动作,就通过它的工作来实现;最下层是电瓶,负责为设备提供充足的电源。这些设备都将通过路由器与计算机实现连接。
责任编辑:wb001
文章来源:http://news.72177.com/2017/0702/433410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