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资讯中心 天津

加强“一带一路”共建 推动国际合作共赢

2017年05月15日 23:39

津报大讲堂

天津日报文化专副刊中心主办

本期主讲嘉宾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吴志成 教授

嘉宾档案

吴志成,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院长、欧洲让·莫内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当代国际关系、全球化与全球治理等领域的教学研究工作。入选首批“万人计划”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全国文化名家暨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理论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规划评审组成员,兼任中国欧洲政治研究会副会长、天津市政治学会副会长等。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专项重大项目、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外交部重大政策研究项目等30余项,出版论译著20余部,发表论译文100余篇,获全国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二、三等奖、天津市优秀社科成果奖一、二、三等奖等省部级学术奖励20多项。

天津网 讯 “一带一路”倡议是在新的全球化时代条件下中国为世界提供的重要国际公共产品,也是中国践行国际合作共赢、推进全球协商共治的重要国际合作平台。3年多来,“一带一路”建设已经取得一系列惠及世界的阶段性成果,实现了从理论构想到创新实践的重大跨越,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同和广泛支持。在这一倡议推进实施初见成效、全面合作深化升级的关键时期,“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5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参加这一论坛的各国领导和嘉宾将共商合作大计,共建合作平台,共享合作成果,为解决当前世界和区域经济面临的问题寻找方案,为实现联动式发展注入新的能量,让“一带一路”建设更好地造福于各国人民,也必将进一步开辟“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新局面,谱写“一带一路”共建共享的新篇章。

1 深化理解“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带一路”倡议顺应了当今时代要求和世界各国发展的愿望,提供了一个包容性巨大的发展平台,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人文基础,能够把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同沿线国家的利益结合起来。这一倡议具有高远而深刻的战略内涵。 一是复兴古代丝绸之路、加快实现中国梦的新构想

“一带一路”的文化和历史基因来自古丝绸之路,它以亚欧大陆为主要区域,逐步向相关国家和地区延伸。同时,“一带一路”本质上是一个国际合作倡议,向所有志同道合的国家和地区开放,无意划定明确的地理界限。这一倡议不是“会员俱乐部”,而是广泛参与的“朋友圈”。目前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支持,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合作协议,“一带一路”的“朋友圈”正在不断扩大。可见,“一带一路”覆盖的地理范围、国家数量、人口总量、线路长度等远远超越古代丝绸之路,其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广度与深度也绝非古代可比,是古代丝绸之路在当代的创造性升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两个一百年”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目标。“一带一路”倡议立足国家根本利益和发展全局,着眼实现中国梦的目标,成为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世界和平发展、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的战略构想。

二是携手沿线国家发展共赢、履行全球负责任大国担当的新体现

全球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面临诸多严峻挑战,发达国家的发展徘徊乏力,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强劲动力,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位列世界第一。随着中国国内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中国经济进入发展“新常态”。倡导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把中国机遇转化为世界机遇,将使沿线国家更便利地搭上中国发展的快车,更多地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的红利。中国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直接支持“一带一路”建设。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旨在通过在基础设施及其他生产性领域的投资,促进亚洲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财富并改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区域合作和伙伴关系,应对发展挑战。这些都将构成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强大物质基础,为沿线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配套项目提供融资支持。中国把自身发展与沿线国家共同发展结合起来,并贯通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与当前最具活力的亚洲经济圈,为世界经济发展开拓新的增长点,体现了中国迈向全球负责任大国的责任担当。

三是创新全球治理模式、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新实践

现存国际秩序是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主导建立,某些国际组织和机构僵化固守传统,使国际社会在全球经济治理、环境能源保护、应对跨国有组织犯罪、打击恐怖主义等全球性议题上效果不佳。“一带一路”倡议秉承“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原则,在广泛协商沟通的基础上探索构建适应新时代新形势的国际合作机制,在共商共建共享中创新全球治理模式,突破全球治理的现实困境。“一带一路”开放包容,不限国别范围,不搞排他性制度设计,有意愿的国家和经济体均可参与进来,共同协商,各施其能,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正如习近平强调,“一带一路”建设“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任何国家都不能垄断决策权,这将为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提供示范和借鉴。

四是连通大小周边、推促跨区域合作的新途径

任何世界大国都必须坚守自己的战略利益,谋划自己的战略范围。小周边是指与中国海陆边界直接相邻的国家和地区,包括俄罗斯、东南亚、南亚、中亚诸国等;而大周边则超越传统的时空地理范围,涉及中国战略利益的海陆国家和地区,如西亚、非洲和南太平洋地区等。“一带一路”倡议规划不仅包含与中国领土领海相邻的“小周边”,还囊括了南亚、中东、非洲、欧洲等对中国具有战略利益的国家和地区,是中国把握全球机遇,主动布局、奋发有为的战略行动,也将成为中国连通大、小周边国家的重要依托。通过建设面向欧亚非、南太平洋等的“一带一路”,探索联通亚欧大陆、推促跨区域大合作的新途径。“一带一路”的顺利实施,将与沿线国家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形成安危与共、兴衰相连的命运共同体,有效化解周边地区动荡不稳的干扰和来自某些国家围堵中国的战略压力。

五是统筹国内国际大局、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的新举措

把国内状况与国际形势、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通盘考虑,实现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良性互动,历来是党和国家进行战略部署的重要方法。“一带一路”倡议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注重总揽全局、加强战略谋划,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它将加快中国向西开发开放步伐,促进中西部地区和内陆沿边地区对外开放,形成海陆统筹、东西互济、面向全球的全方位开放新格局,也将把中国西部广大地区的开发开放与更广泛的沿线国家的开放发展联结起来,通过战略支持与国际合作,进一步扩大对外大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激发沿线国家的市场潜力与发展活力,带动发展中国家扩大本国的开发开放,实现共同的发展开放与合作共赢。

2 国际合作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要义

“一带一路”倡议以“共商、共建、共享”的全新合作理念,向世界宣示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国家意志,也传递了中国合作共赢的原则主张。它蕴含着国际合作的要求,其实施也有赖于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参与合作。凝聚合作共识、夯实合作基础、抓牢合作主线、维系合作友谊、共享合作成果,不仅展示了这一倡议携手沿线各国互联互通、互利共赢的合作逻辑,更向世界各国贡献了探索人类和平发展合作的中国方略。

一是以合作视角认知发展,奠定和平开放平等的战略基础

“一带一路”倡议以古代丝绸之路为历史依托,致力于焕发各国和平交流传统的现代光芒。习近平指出,只要坚持平等互利、合作共赢,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对和平的追求属于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既奠定了“一带一路”的战略基础,也展现出当代中国的和平追求。在全球化不断深入的今天,各国利益不断融合,“一带一路”基于但不限于古代丝绸之路的范围,只要认同丝路精神,各国都是平等伙伴,都可参与建设,分享发展机遇,让共建成果惠及更广泛的区域。这意味着这一倡议不仅是中国对世界各国的和平开放,也是世界各国对中国的和平开放,更是各国彼此间的和平开放。通过和平方式带动一批发展中国家实现开放和发展,必将不断汇聚维护世界和平的积极力量。

“一带一路”倡议也将发展视为人类重要命题,不经营势力范围,不进行排他性制度设计,不谋求地区主导权,展现了有别于其他制度设计的合作特征。结合自身融入全球体系、开展对外合作的实践经验,中国深刻认识到旧的国际体系与机制安排对发展中国家的制约。面对不公正、不平等的国际政治现实,中国逐步摸索出一套具有东方智慧的发展模式,坚持平等协商基础上的互利合作,综合利用援助、投资和贸易手段,解决制约发展的基础设施瓶颈,发挥发展中国家的优势,实现共赢发展。这一模式内含的平等相待、不分亲疏远近和自主选择、不强加政治意愿的特征体现在与沿线各国的具体合作中,展现了这一倡议的理念优势。同时,这一倡议不是替代,而是谋求与现有合作机制和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只要照顾参与方的发展需求并得到认可,即可启动实施。平等包容的合作削减了“一带一路”共建的阻力,提升了共建效率,有助于国际合作真正“落地生根”。

二是以合作愿望担当责任,引领全球公共产品供给

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中,中国以负责任的大国担当,与沿线各国共享发展机遇,积极承担全球公共产品供给成本。习近平表示,欢迎大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搭快车也好,搭便车也好,我们都欢迎。“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向世界提供的公共产品,欢迎各国、国际组织、跨国公司、金融机构和非政府组织都能参与具体的合作。公共产品的引领式供给因应了国际合作的现实需求,展现出中国带动沿线国家共同发展的责任担当。

“一带一路”沿线的多数国家处于工业化初期。由于缺乏资金和技术,这些国家长期受制于落后的基础设施和发展状况,丰富的能源资源难以转化为经济效益,更无力承担环境治理、疾病预防、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等联合国发展议程的落实责任。由于西方国家已经完成劳动密集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阶段,它们在产能转移和基础设施援建方面不具备比较优势。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美日欧等国家经济发展低迷,提供世界性公共产品的意愿和能力减弱。而中国正在经历从全球产业链中低端向高端转型的历史时期,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也积累了丰富经验和技术优势,可以满足沿线国家对工业产品和制造技术的需求。鉴于周边欠发达国家共建“一带一路”的现实困难,中国设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积极引领公共产品供给。作为全球化的受益者和国际合作的推动者,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创造了一种“主导加众筹”的公共产品供给模式。以整合代替包办,以多方参与代替单方指挥,不仅缓解了国际合作的困境,而且合作进程与合作成果更具务实性、持续性和可期性。

三是以合作途径谋划共赢,搭设共商共建共享新平台

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契合国际合作协商沟通的内在要求,是对国际合作扩大共识、协同发展、互利共赢过程的高度凝练。

“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一系列合作倡议的整合,充分展现与沿线国家共商共议、共同设计的思路。2013年以来,习近平曾多次访问中亚国家,为推动双边多边合作共商共议。他在访问哈萨克斯坦和印尼期间分别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并协调合作立场,体现了与东道国的共商原则。《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也充分聚合了沿线国家的利益和需求。

沿线国家拥有不同的资源禀赋优势,密切合作有助于拓展新的区域优势与发展空间。“一带一路”横跨欧亚大陆,联通三大洲,辐射世界各国的合作发展。这一宏大战略设想的实现必须整合不同国家、国际组织和民间团体的优势。由于中国与沿线国家存在地缘毗邻、经济互补等优势,只有通过参与共建,才能将这些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促进沿线国家和世界的共同发展。这一倡议也展现了国际合作“扬长补短”的特点,秉持参与共建原则,就能凝聚各国比较优势,充分彰显国际合作效应。

共赢共享是国际合作的核心,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目标。缅甸驻华大使曾表示,每个国家都需要发展经济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是个非常好的双赢模式,缅甸及其他沿线国家从中受益。不仅是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也不愿意错过“一带一路”建设机遇。英国申请加入亚投行极大地提升了亚投行的代表性和国际形象,削减了“一带一路”建设的阻力,也借此密切了同中国以及亚洲各国的经贸联系,获得了分享“一带一路”合作发展红利的机遇。共赢共享理念体现了国际合作的本质,也激发出这一倡议的吸引力和生命力。

3 国际合作助推“一带一路”建设

习近平指出,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办大事、办好事、办长久之事。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合作既是当今时代潮流和全球治理的发展方向,也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战略对接和共同发展提供了制度条件,为构建全球性伙伴关系打下了良好基础。

一要紧扣时代和全球发展脉搏

国际合作是和平发展时代主题的内在要求。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贫穷,要合作不要对抗,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世界正朝着多极化、全球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对国际合作多层次、全方位、跨领域的要求日益突出。加强合作是世界和平的保障,是全球发展的助力,也是“一带一路”倡议试图回应的时代需求。

国际合作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路径。世界经济仍处于金融危机后的艰难复苏中,反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势头渐盛,各国同舟共济的精神难以为继,利益冲突和纠纷有增无减。虽然新兴经济体对拉动世界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国内的结构性矛盾和社会问题影响了后续拉动力。全球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新的增长动力,更需要多层次、多渠道和多方位的协同发展和产业合作,促进贸易与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为新形势下的国际经贸合作与发展、为打造世界经济持久增长的支撑体系探索新路径。

国际合作是全球治理的必要手段。世界体系的整体性和复杂性日趋增强,全球发展不平衡导致全球性问题不断凸显,并且远远超出单个国家的治理范围和能力,必须通过国际合作寻求解决之道。开放包容、合作共赢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理念,在全球治理中也同样具有重要价值和现实作用。国际社会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只有深化合作,共同维护国际多边体制,才能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和均衡的全球治理体系,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

二要促进国家战略和政策对接

由于国际公共产品的供给超出一国能力,只有加强国际合作,通过共同生产和供给,才能达到应有的规模效益。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都有振兴国家经济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战略规划,如俄罗斯的欧亚经济联盟、欧盟的“容克计划”、哈萨克斯坦的“光明之路”计划、越南的“两廊一圈”规划、印尼的“全球海洋支点”计划等。通过国际合作有效对接这些战略规划,不仅形成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解决各国发展不平衡、国际合作碎片化问题,而且将中国的发展机遇拓展为沿线国家共同的发展机遇,无疑将促进“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实施。

实现不同发展阶段国家的对接。“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处于不同发展阶段,既有工业化刚刚起步的发展中国家,也有拥有领先技术和高端设备的发达国家,还有处在工业化中期、拥有装备制造优势和中端生产线的中国。这些国家在全球化产业链中首尾相连,通过国际合作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的自主对接,既可以满足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有助于中国产业装备的更新换代,也有利于发达国家扩大出口。

实现援助优势的对接。中国与发达国家共同开发发展中国家市场,为实现南北合作与南南合作援助优势的对接提供了机遇。“一带一路”倡议容纳了南北合作与南南合作两种差异明显的模式。南北合作已经形成相对规范的援助体系,但效果不佳;南南合作则正在探索一套符合发展中国家利益的援助规则,合作成果逐步展现。在此情况下,三方合作不仅为发达援助国和新兴援助国搭建了连接渠道,双方增强了对话与联系,而且双方以比较优势支持受援国发展,可以提高援助的适用性和有效性。新兴援助国通过合作提高了自身的援助能力和国际形象,发达援助国也改善了自身的援助方式。

实现全球性技术标准的对接。技术标准化不仅是实现“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重要抓手,也是提升我国对外开放水平,增强外向型经济竞争力的主要依托。通过与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合作共建,实现技术标准体系对接,是提高中国标准国际化的重要契机。探索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性技术标准对接,共同塑造全球化绿色标准,也需要高水平的国际合作作为支撑,如中欧凭借成熟的合作关系,正在不断探索建立气候变化、智能交通、新型城镇化、智慧城市等标准。

三要构建互利共赢的伙伴关系

随着全球化和多极化的深入发展,世界更需要同舟共济的合作伙伴。“一带一路”倡议为紧密和强劲的伙伴关系网络构建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内涵,互利共赢的伙伴关系也是对“一带一路”倡导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形象化表达。合作以共同利益为前提,并构成责任共同体的基础,经济联通与社会联动也有助于各方形成兴衰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国际合作扩大共识,增进共同利益。在合作基础上实现互利是伙伴关系的基础动力。通过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贸易投资便利化,带动沿线国家对外开放,可以激发跨区域市场潜力,将产能的互补性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和社会进步的助力器,为合力打造纵贯东西的经济大走廊,整合沿线国家共同利益奠定基础。为实现共同利益,参与国在满足自身利益的同时必须兼顾他国利益,以维护良好的合作关系,从而不断强化域内国家“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利益共识,扩大利益交汇,增进利益融合。

合作各方共担风险与责任,增进彼此互信。经济相互依赖促进国际合作的发展,而国际合作本身又加深了相互依存。“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的外交宣示始终贯穿以合作促互信、以互信谋发展的逻辑。从“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新理念到“全面、共同、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中国主张以沟通、磋商、协同的合作方式发展国际关系,不断增进彼此的融合度和信任感。通过参与国际合作,各方充分认识自身责任和义务。通过合作构建的信任能够激励各方共担全球治理责任,对促进世界经济持续增长和平衡世界政治格局发挥应有作用。

合作精神不断内化和外溢,维系伙伴关系。国际合作需要互学互鉴、包容开放,“一带一路”倡议以新的合作连接起不同区域、不同文明、不同历史的国家和人民,倡导和谐共处,东西互鉴,将平等、开放、共商、共赢理念内化于合作进程,增强了彼此交流和互动,增进了相互认同与理解。这种观念的共享不断体现在国家行为中,并持续影响国家间关系。正如习近平强调,通过加强各领域务实合作,不断扩大合作内涵和外延,推动取得符合人民期待的合作成果。

文章来源:http://news.72177.com/2017/0515/431595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