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商业观察 金融
评论:次新股业绩变脸,IPO提速之过?
2017年05月09日 16:48次新股业绩变脸是IPO提速带来的风险点,也是IPO提速最先必然会暴露出来的风险,但不是IPO提速带来的全部风险。
伴随着上市公司2017年一季报披露完毕,次新股业绩变脸的问题颇受市场关注。据统计,一季报业绩亏损的次新股达到32只,其中有10家公司是今年一季度上市的,包括今年3月刚刚上市的尚品宅配一季报每股亏损0.57元。
次新股业绩变脸,不仅与证监会主席刘士余提出的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把好IPO公司上市关的要求不符,并且很容易动摇投资者对股市的信心。更重要的是,上市公司业绩变脸,严重损害投资者利益,甚至动摇股市的根基。所以,次新股业绩变脸的问题,必须引起市场参与各方尤其是监管部门的重视。
实际上,在IPO加速发行与加速审核的背景下,次新股业绩变脸几乎不可避免。虽然监管部门希望通过对IPO审核的从严把关来把好IPO公司的质量关,但毕竟面对IPO上市带来的巨大利益诱惑,总有IPO公司铤而走险。而且在发审加速的背景下,不能完全寄希望于发审委员发现IPO公司中存在的所有问题,何况这其中还不排除“冯小树们”的利益交易,总有一些问题公司蒙混过关。
虽然今年以来IPO公司的否决率在上升,比如,去年1-9月,共有162家企业召开发审会,否决10家,否决率是6.2%;去年四季度共有107家企业召开发审会,否决8家,否决率7.5%。而今年截至5月3日,共安排175家企业上会,否决19家,否决率10.9%。但是,很难说否决率提高就是从严审核的结果,也有可能是问题公司明显增多的一种表现。这些数据表明,随着IPO发审的提速,更多有问题的公司来到发审委的面前“撞大运”来了。而那些上市即变脸的公司,不排除就是“撞大运”成功的公司,那些被否决的公司则是“撞大运”没有成功的公司。
想要IPO提速与避免次新股业绩变脸二者兼得,几乎不可能。可以说,次新股业绩变脸是IPO提速带来的风险点,也是IPO提速最先必然会暴露出来的风险,但不是IPO提速带来的全部风险。实际上,IPO提速所带来的最大风险远远没有体现出来。
IPO提速带给市场的最大风险是什么?是限售股风险。任何一家公司上市都会带来3倍以上于首发流通股规模的限售股,这其中的“小非”将在上市一年后解禁,“大非”则在3年后解禁。由于IPO加速发行,一年的IPO公司数量将超过500家,这意味着一年以后最多三年之后,限售股解禁将成为股市的洪水猛兽。目前的IPO提速实际上是把“IPO堰塞湖”改成了“限售股堰塞湖”,而“限售股堰塞湖”的风险是投资者必须承担的。因此,由IPO提速带来的“限售股堰塞湖”风险,这也是股市正在形成的、下一阶段股市最重要的系统性风险所在。
因此,要解决次新股业绩变脸的问题,防止股市的系统性风险,防范“限售股堰塞湖”风险,监管部门必须正视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一是必须把IPO的速度降下来,避免“限售股堰塞湖”这个系统性风险的提前引爆;二是尽快规范限售股减持制度,将限售股减持的节奏降下来;三是规范IPO制度,完善IPO公司的股权结构,从根本上减少限售股的产生;四是加大问责力度,对于IPO公司业绩变脸甚至是造假上市行为,必须追责发审委员、保荐机构、发行人等方面的责任,而不是让投资者来为IPO公司的业绩变脸买单。
□皮海洲(财经评论人)
责任编辑:wb001
文章来源:http://finance.72177.com/2017/0509/4313370.shtml